范仲淹:北宋“经济操盘手”!用“搞活动、兴土木”破荒灾,玩转出荒年自救奇招
皇佑二年,苏州、杭州一带发生严重饥荒。当时范仲淹担任浙西地区的最高长官,一方面开仓放粮,另一方面招募百姓储存粮食,救灾措施做得很完备。
吴地百姓向来喜欢赛龙舟,也热衷于举办佛教活动。范仲淹就顺势而为,鼓励百姓举办龙舟比赛,自己还每天带着下属在西湖上设宴观赛。从春天到夏天,当地百姓几乎倾城而出,都去看比赛游玩了。
他又召集各个佛寺的住持,跟他们说:“今年饥荒,民工的工钱特别便宜,正好可以趁机大规模修建寺庙。”于是各个寺庙都开始动工修缮,他还趁机翻新了官府的粮仓和官吏宿舍,每天雇佣上千个民工干活。
监察官员得知后,上奏弹劾范仲淹,说他在杭州不专心救灾,反而沉迷游玩宴饮、大兴土木,浪费钱财、劳累百姓。范仲淹随即上奏朝廷,逐条解释:“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想调动那些有钱人的富余钱财,来救济贫困百姓。让有手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都能从官府和私人的工程里赚到钱填饱肚子,不至于饿死在路边沟壑里啊。”这一年,只有杭州遭遇饥荒却没出现大规模灾难。
冯梦龙点评:
《周礼》中记载了十二种应对饥荒的政策,其中一种就是兴办工程,来安置那些失去工作的人。只不过其他人没法把这种政策落实下去,只有范仲淹(谥号文正)做到了而已。
但凡有能力外出游玩的人,一定是家境还算宽裕、有闲钱消费的。一个人出门游玩,背后靠为游客服务谋生的人,不知道有几十个之多。
明朝万历年间,我们苏州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当时负责救灾的官员,因为年成不好,就下令禁止百姓驾船出游。结果呢?有钱人家的子弟转而到寺庙里摆宴取乐,而原来靠撑游船为生的几百个船夫,全都失业流离失所了。那些不懂变通、不贴合实际情况办事的人,大多都是这个样子。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荒年救灾,关键在“激活内需+创造就业,以‘花钱’促‘造血’”
范仲淹能在荒年稳住杭州局势,核心逻辑是“跳出传统救灾思维,用经济手段实现自救”,可拆解为两层:
1.看透救灾本质:饥荒的核心是“百姓无收入”,而非单纯“缺粮”
他明白,饥荒时百姓不仅缺粮食,更缺赚钱糊口的门路——大量灾民因失业失去收入,即便有少量救济粮也难以为继。因此,救灾不能只靠“被动放粮”,更要“主动创造就业”,让百姓靠自己的劳动力赚钱吃饭,从“接受救济”转向“自我造血”。
2.以“消费与建设”为抓手,撬动经济循环
他利用当地百姓“好竞渡、信佛教”的习俗,通过“鼓励龙舟赛”激活民间消费——富人花钱娱乐,带动餐饮、服务等行业发展,让底层百姓能靠摆摊、服务游客赚钱;通过“大兴土木”(修寺庙、建官舍)创造大量岗位,让民工、工匠有活干、有收入。用“花钱”的方式,把富人的闲置资金转化为穷人的收入,既盘活了经济,又稳定了民生,实现“以工代赈”的高效救灾。
二、核心启示:应对危机\/资源短缺,别只靠“节流”,用“激活需求+创造价值”破局
范仲淹的救灾智慧,对现代经济调控、企业危机应对、资源整合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经济\/行业危机:靠“创造需求”带动就业,激活市场活力
若遇到经济下行、行业低迷(如疫情后复苏、行业淡季),别只靠“缩减开支”硬扛。可像范仲淹那样,“创造需求、拉动就业”——比如政府可通过举办文旅活动、发放消费券,激活旅游、餐饮等行业消费,带动相关从业者就业;企业可推出定制化服务、开发新业务线,创造新的盈利点,同时吸纳闲置劳动力,让市场重新“活”起来。
- 企业经营困境:用“内部盘活”替代“外部输血”,实现自救
若企业遭遇资金短缺、业务停滞的危机,别只依赖“融资、裁员”。可借鉴范仲淹“以工代赈”的思路,“激活内部资源、创造价值”——比如利用闲置厂房设备开展新业务,让员工参与新项目获取收入;针对员工技能短板开展培训,提升能力后对接外部合作项目,既避免裁员,又能靠新项目为企业创收,实现“内部造血”。
- 资源分配不均:用“需求匹配”打通循环,实现互利共赢
若遇到“部分人资源过剩、部分人资源匮乏”的情况(如富人资金闲置、穷人就业无门),可学范仲淹“搭桥牵线”——比如搭建共享经济平台,让闲置的房屋、车辆等资源产生价值,同时为普通人提供赚钱机会;企业可发起“技能帮扶”项目,让有经验的员工分享技能,帮助新人成长,同时为企业储备人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互利共赢。
简单说就是:“应对危机或资源短缺,一味‘节流’往往越陷越深。聪明的做法是跳出‘被动救济’的思维,主动创造需求、激活闲置资源,通过‘花钱促消费、建设创岗位’的方式,让经济循环起来,让每个人都能靠创造价值获得收入,这才是可持续的破局之道。”
【原文】范仲淹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仲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守,谕之曰:“今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于是诸寺工作并兴,又新仓廒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公乃条奏:“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耳。”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周礼·荒政十二》,或兴工作,以聚失业之人。但他人不能举行,而文正行之耳。凡出游者,必其力足以游者也。游者一人,而赖游以活者不知几十人矣。万历时吾苏大荒,当事者以岁俭禁游舡。富家儿率治馔僧舍为乐,而游船数百人皆失业流徙。不通时务者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