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连吹数日,青萍镇的示范田彻底换了模样——耐旱麦苗已蹿到五寸高,叶片翠绿挺拔,在风里轻轻舒展;抗蝗玉米苗冒出了四片嫩叶,茎秆粗壮,牢牢扎根在土里;水稻则在水田里铺展开来,绿油油的稻叶浮在水面,偶尔有小鱼游过,搅起一圈圈涟漪。
这日清晨,林惊尘提着竹篮,里面装着小锄头、除草刀和自制的“防蝗药粉”,带着阿青和十多名民生堂成员,走进示范田。竹篮外侧贴着一张纸条,写着“苗间管护三要点:除草、培土、防虫害”,这是他前一晚特意整理的,今日要教乡亲们和各分堂派来的管护代表实操。
“乡亲们,苗间管护是春耕后的关键一步,直接关系到秋收的收成!”林惊尘蹲在麦田间,手指拨开密集的麦叶,露出根部的几株杂草,“大家看,这是稗草,跟麦苗长得像,但叶片更宽,根部发红,不及时拔掉,会跟麦苗抢养分,导致麦苗发黄。拔的时候要捏住草的根部,轻轻一拔,别把麦苗的根带出来。”
说着,他轻轻一扯,稗草便完整地拔了出来,根部还带着泥土。阿青立刻跟着学,起初还会误把麦苗当杂草,林惊尘就耐心纠正:“阿青,你看麦苗的叶脉是平行的,稗草的叶脉有细微的纹路,再看根部,麦苗根须多,稗草根须少,记准这两点就不会错了。”
阿青点点头,重新辨认,终于准确拔掉了第一株稗草,兴奋地举起来:“惊尘哥,你看!我拔对了!”
“真棒!”林惊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又指向玉米田,“玉米苗的管护重点在培土,现在茎秆还细,遇到大风容易倒,咱们要用小锄头,在玉米苗根部培一圈土,形成小土堆,既稳固茎秆,又能保墒。培土别太厚,没过根部一寸就行,太厚会闷坏根须。”
张老丈也凑过来,手里拿着除草刀,给大家演示玉米田除草:“玉米田的草长得快,用手拔费劲,就用这小除草刀,贴着土面割,别割深,不然容易伤玉米根。割完的草别扔,堆在玉米苗旁,晒干后能当肥料,还能防止新草长出来。”
来自定远镇的管护代表,最关心防蝗问题,他指着玉米苗的叶片,问道:“林副堂主,去年咱们玉米苗长到这个时候,就有小蝗虫了,今年这防蝗药粉怎么用,才能既防蝗,又不伤害玉米苗?”
林惊尘从竹篮里拿出药粉,介绍道:“这药粉是用艾草、苦参和石灰按比例磨成的,没有毒,对玉米苗无害。咱们用纱布袋装好药粉,挂在玉米苗的茎秆上,每三株挂一袋,风一吹,药粉会散出味道,蝗虫就不敢靠近了;另外,每隔十日,咱们再用喷壶,把药粉兑水喷在叶片上,双重防护,基本就能杜绝蝗灾。”
说着,他现场示范挂药粉袋,阿青则帮忙递袋子,两人配合默契。定远镇的代表赶紧记下来,还拿出纸笔,画下药粉袋的挂法,准备回去后教给乡亲们。
田埂旁的水渠边,苏慕言正带着几名侠客和分堂代表,检查灌溉情况。示范田的灌溉渠已按“五丈一坑”的标准挖好,蓄水坑里装满了水,渠壁用碎石加固,没有出现漏水的情况。“大家看,这蓄水坑不仅能存水,还能观察水位,要是水位低于坑的一半,就说明该浇水了;浇水时要慢,别把水灌太满,不然会淹到玉米苗的根部,导致烂根。”
苏慕言一边说,一边打开水渠的闸门,水流缓缓流进玉米田,顺着田埂的小沟,均匀地滋润着每一株玉米苗。一名来自风沙镇的代表,看着顺畅的水渠,感慨道:“去年咱们镇浇水,都是挑水浇,一天浇不了半亩地,今年学你们挖了灌溉渠,还挖了蓄水坑,一天能浇三亩地,太省劲了!”
“这就是联动的好处,咱们互相学经验,就能少走弯路。”苏慕言笑着道,又教他如何根据土壤湿度判断是否需要浇水,“用手指插进土里,要是两指深的地方还湿润,就不用浇水;要是干了,就及时浇,别等苗蔫了再浇。”
柳轻烟则带着几名学徒,在田埂旁的棚子里,给大家准备“苗间防护汤”。瓦罐里,金银花、甘草、冰糖慢慢熬出甜味,她还特意加了些薄荷,既能解暑,又能提神。“大家在田里干活,又热又累,容易上火,喝碗防护汤,能缓解疲劳,还能预防感冒。另外,我给大家准备了些清凉油,要是被蚊虫咬了,涂一点就能止痒。”
柳轻烟提着汤桶,沿着田埂给大家送汤,阿青则跟在后面,给每个人递清凉油,还叮嘱道:“大哥们除草的时候,别穿太短的衣服,不然容易被麦叶划伤;要是划伤了,就来棚子里找柳姑娘涂药膏,别让伤口感染。”
一名乡亲不小心被麦叶划伤了手背,阿青赶紧拉着他去棚子,柳轻烟给他涂了药膏,阿青还帮他用布条包扎好,乡亲们都笑着道:“小先生真是细心,比咱们自家孩子还疼人!”
接下来的半个月,苗间管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示范田的杂草被清理干净,玉米苗根部都培上了土,药粉袋整齐地挂在茎秆上;灌溉渠运行顺畅,每一块田都能及时浇到水;乡亲们和分堂代表们都学会了除草、培土、防虫害的技巧,不少代表还主动提出,要把管护技巧教给村里的其他乡亲,让大家一起把庄稼管护好。
阿青在管护工作里,越来越熟练,不仅能准确辨认杂草,还能根据苗的长势判断是否需要培土,甚至能独立给玉米苗挂药粉袋。有一次,他发现一畦麦苗有些发黄,仔细检查后,发现是浇水太多,根部有些返潮,赶紧跑去告诉林惊尘,林惊尘按他说的,打开水渠的排水口,把多余的水排出去,没过几日,麦苗就重新变得翠绿。
“阿青,你现在越来越能干了,都能自己发现问题了!”林惊尘欣慰地说。
阿青挠挠头,笑着道:“都是你和柳姑娘教得好,我以后还要学更多,帮着乡亲们管护好庄稼,不让大家的辛苦白费。”
五月初,各分堂都传来苗情捷报——定远镇的抗蝗玉米苗长势良好,没有出现蝗虫,乡亲们都按青萍镇教的方法,给玉米苗培土、挂药粉袋;风沙镇的耐旱麦苗扎根牢固,就算遇到小风,也没有倒伏,灌溉渠和蓄水坑运行顺畅,没出现缺水的情况;苏州府的水稻田,也按青萍镇的管护经验,清理了杂草,调整了水位,稻苗长得格外旺盛。
武当山民生总堂也派人来巡查,宋远看到青萍镇示范田的景象,又听了各分堂的捷报,兴奋地说:“林副堂主,你们的苗间管护经验太实用了!掌门让我跟你说,今年夏汛前,咱们要在各分堂推广这种‘管护联动’,让各分堂互相派代表学习,一起把苗管护好,为秋收打下好基础。”
林惊尘点头:“好!咱们这就整理‘苗间管护手册’,把除草、培土、防虫害、灌溉的技巧都写进去,再画上图解,方便各分堂学习。苏慕言,你负责整理灌溉和培土的技巧;柳姑娘,你负责整理防护汤和伤口处理的方法;阿青,你负责整理杂草辨认和防蝗药粉的制作,咱们一起把手册做好。”
“明白!”众人齐声应诺。
五日后,《苗间管护联动手册》终于整理完毕。手册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还有阿青画的插图——杂草与麦苗的对比图、玉米苗培土的示意图、药粉袋的挂法图,通俗易懂,各分堂的乡亲们一看就能明白。苏慕言安排侠客,分批次把手册送到各分堂,还特意让每批侠客都带一名熟悉管护技巧的民生堂成员,现场指导各分堂的乡亲们实操。
阿青还特意给风沙镇和定远镇的小代表写了信,在信里详细讲解杂草辨认的技巧,还画了简单的对比图,让他们能更好地教村里的乡亲们。没过几日,他就收到了风沙镇小代表的回信,说村里的乡亲们按他教的方法,顺利清理了麦田的杂草,还夸他画的图很清楚,阿青开心得不得了,连夜写了回信,鼓励他继续努力,一起把庄稼管护好。
五月中旬,夏汛的脚步渐渐近了,林惊尘和民生堂的成员开始忙着准备夏汛防护——检查灌溉渠的排水口,确保能及时排水;加固玉米苗和麦苗的根部,防止汛期大风把苗吹倒;提前熬制防蝗药粉,准备好防汛用的沙袋和铁锹,为夏汛做好充分准备。
示范田里,麦苗已长到一尺高,玉米苗的茎秆更粗壮了,水稻则开始分蘖,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林惊尘站在示范田旁,看着绿油油的庄稼,又看了看远处飘扬的民生堂杏黄旗,心里满是踏实。
他知道,苗间管护的联动,不仅管护好了庄稼,更管护好了各分堂之间的情谊;如今夏汛在即,他们会带着这份联动的力量,一起做好防汛准备,守护好每一株庄稼,守护好每一个百姓的希望。待秋收时节,示范田一定会金黄一片,各分堂也一定会迎来丰收,民生堂的“联动之路”,也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