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玛雅遗迹返回蓝星住所,林墨用了两天时间整合能量、休整状态。85.3%的系统能量储备让他底气十足,“凡人极限+”的体质搭配V6.5系统,已经具备挑战A级危险区域的实力。闲下来刷手机时,他看到户外直播赛道火爆,突发奇想——不如开启“户外捡漏”直播,既能伪装日常,又能在未来探索时更方便地掩盖痕迹。
“就这么办!”林墨立刻行动,找出闲置的运动相机,配上无线麦克风,注册了名为“墨哥户外捡漏”的直播账号。他没有选择专业直播设备,刻意营造出“业余爱好者随手直播”的氛围,更符合“古玩爱好者户外捡漏”的人设。
开播前,他在账号简介里写道:“非专业捡漏,纯属爱好,带你看真实户外老物件,不演不装,主打一个真实!”然后背着双肩包,带上相机,前往城郊一处废弃的古村落遗址——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村落,如今只剩断壁残垣,散落着不少古砖旧瓦,正好适合“捡漏”伪装,而且老建筑残留的微弱本源能量,还能顺便固化结晶,一举两得。
调试好设备,林墨点击“开始直播”,镜头对准自己略显随意的脸,笑着打招呼:“哈喽哈喽,直播间的家人们晚上好!第一次开播,带大家逛逛城郊的老村落,看看能不能捡到什么老物件,纯纯真实户外,不搞剧本啊!”
开播初期,直播间只有寥寥十几个观众,弹幕稀稀拉拉:
“又是来蹭流量的?”
“户外捡漏十个有九个是演的。”
“这地方看着挺破,能捡到啥?”
林墨毫不在意,扛着相机在古村落里闲逛,镜头扫过断壁残垣和散落的瓦砾,嘴里开始“胡诌”:“家人们看啊,这墙角的瓦砾,带着明清时期的胎质,你看这纹路,虽然碎了,但也是老物件,说不定遇到懂行的,就能值点小钱!”
他弯腰捡起一块带着微弱能量的旧瓦,对着镜头展示:“你们看这釉色,虽然磨损严重,但能看出当年的工艺,我先收着,回去洗洗说不定有惊喜。”一边说,一边悄悄调动【本源固化】功能,将瓦砾中的微弱能量固化成结晶,动作自然流畅,镜头完全捕捉不到异常。
“主播太实在了,这破瓦也收?”
“哈哈哈哈,别人捡漏捡宝贝,你捡破烂呢?”
“这地方我去过,全是碎砖烂瓦,主播真没演。”
随着林墨的“真实操作”,直播间人数慢慢上涨,弹幕也多了起来。他一边捡瓦砾、古砖,一边开启吐槽模式,完全不端着:“家人们别笑啊,捡漏哪有那么容易?那些动不动捡到大宝贝的,不是演的是什么?咱主打一个真实,就算捡不到值钱的,看看这些老物件,感受一下历史的沉淀,不也挺好?”
他走到一处残破的院墙下,捡起一块带着花纹的古砖,镜头拉近:“你们看这砖上的花纹,应该是当年建房时的装饰砖,虽然碎了一半,但花纹还挺清晰。我跟你们说,这种老砖看着不起眼,要是遇到喜欢收藏老建筑构件的,几百块还是能值的,当然,前提是能遇到识货的,遇不到就是块破砖,回家垫花盆也不错!”
说着,他又悄悄固化了砖中的微弱能量,嘴里继续吐槽:“说实话,我这捡漏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是奔着发财去的,我是奔着‘捡个乐子’去的。你看这老村落,没人住这么多年,还能留下这些老物件,就挺有意义的,总比被人随便破坏了强。”
他的真实不演和搞笑吐槽,渐渐吸引了更多观众,直播间人数突破五百,弹幕越来越密集:
“主播太实在了,路转粉!”
“哈哈哈哈垫花盆可太真实了,没有凡尔赛。”
“我爷爷就是搞古玩的,主播说的还真有点道理,这瓦确实是老物件。”
“主打一个真实,比那些剧本党强多了!”
林墨见状,索性放开了,一边捡“老物件”,一边跟观众互动,吐槽更放飞:“家人们,你们看我手里这半块瓷片,釉色还行,就是碎得太彻底了。想当年,这说不定是哪个大户人家用的碗碟,现在就剩个碎片了,真是‘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对,是飞入我这捡漏人的手里!”
“主播文化人啊,还会吟诗!”
“哈哈哈哈主播太逗了,捡个碎片还整上文学了。”
“求主播别念了,好好捡漏!”
他笑着回应弹幕,手里不停捡起散落的老物件,顺便固化能量:“咱这直播间不搞虚的,捡到啥就给大家看啥,不藏着掖着。你们看这堆沙粒,跟普通沙子不一样,带着老建筑的气息,说不定里面混着什么宝贝碎屑,我也收点回去,万一淘到金子呢?”
其实这堆沙粒中确实含有微弱的本源能量,是老建筑经过百年风化后渗透的。林墨借着“淘宝贝”的名义,抓了一把沙粒装进小袋子里,悄悄固化成本源结晶,镜头里只看到他认真“淘沙”的样子,显得格外真实。
“主播太认真了,捡破烂都这么一丝不苟!”
“我怀疑主播在做无用功,但我没有证据。”
“已经关注了,就喜欢这种真实的直播!”
随着直播的推进,直播间人数一路飙升,突破一千大关,还有不少观众送了小礼物。林墨看到粉丝数慢慢上涨,心里有点意外,嘴上却依旧保持真实人设:“谢谢家人们的礼物,不用送礼物啊,咱就是纯分享,能有人看我捡破烂,我就挺开心的!”
他继续在古村落里闲逛,捡了不少带着微弱能量的瓦砾、古砖和沙粒,一边捡一边跟观众唠嗑:“跟大家说个实话,我刚开始喜欢捡漏,就是觉得这些老物件有故事。你想啊,一块砖、一片瓦,可能见证了几百年的风雨,见证了一家人的悲欢离合,现在虽然废弃了,但捡回去留个纪念,也挺有意义的。”
这番话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主播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也喜欢收藏老物件,不是为了值钱,就是喜欢那种历史感。”
“是啊,现在城市发展太快,很多老建筑都没了,能留下这些老物件不容易。”
“主播三观正,关注了关注了!”
直播接近尾声时,林墨背着装满“老物件”(实则大部分已固化能量)的背包,对着镜头说:“今天收获还不错,捡了不少老瓦、古砖,虽然不值什么大钱,但主打一个开心。感谢家人们的陪伴,第一次开播就能有这么多人看,挺意外的。以后有空就带大家去不同的地方捡漏,还是那句话,不演不装,主打真实!”
关闭直播后,林墨看了一眼后台数据:直播时长1小时20分钟,峰值人数1286人,新增粉丝356人,弹幕数2000+。他有点没想到,自己只是想找个伪装,竟然意外收获了一批粉丝。
“这波血赚啊!”林墨心中暗喜。有了这个直播账号,以后再去各地遗迹探索,就能以“户外捡漏直播”为借口,更方便地伪装身份,避免引起怀疑。而且粉丝的关注还能带来一定的流量,让他的“普通人”人设更加稳固。
他回到家,将背包里的“老物件”分类整理,把已经固化能量的瓦砾、沙粒筛选出来,剩下的真正有收藏意义的古砖旧瓦则放在书架上,作为伪装的一部分。系统空间里,新增的20颗本源结晶整齐排列,系统能量储备也小幅上涨至86.7%。
“以后可以定期开播了!”林墨盘算着。下次去探索新的遗迹,就开启直播,一边“捡漏”一边收集本源能量,既能掩盖痕迹,又能涨粉,还能收获能量,一举三得。而且直播间的粉丝还能提供一些当地的信息,说不定能帮他找到更多隐藏的遗迹或能量点。
他翻看着直播间的留言,看到粉丝们都在期待下一次直播,还有人推荐了不少适合“捡漏”的地方,心里越发觉得这个决定明智。“看来这‘捡漏直播’不仅能伪装,还能成为我的探索助力!”
林墨靠在沙发上,感受着体内充盈的能量和新增的粉丝,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从最初的小心翼翼“苟着”探索,到现在借助直播伪装身份、光明正大捡漏,他的探索之路越来越顺畅。而这意外收获的粉丝,也让他的本源掠夺之旅,多了一份意想不到的乐趣和助力。
接下来,他将继续规划下一次的探索目标,同时定期开启直播,维持人设。有了“凡人极限+”的体质、V6.5系统的加持,再加上“捡漏直播”的伪装,他有信心在未来的探索中,收获更多本源能量,吸引更多粉丝,在“真实”与“伪装”之间,稳步迈向更高的实力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