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我看这儿也没什么事了,明天一早你就送我回去吧。”
槐花舍不得,钻进老太太被窝里,“姥姥,您多住几天嘛。”
老太太在黑暗里摸了摸槐花的头,“家里的地还荒着呢,等闲了再来。”
秦淮茹明白老太太的心思。要不是三婶去请,农忙时节她是绝不会来的。
“行,明天我骑自行车送您回去,正好我还有一天假。”
第二天天蒙蒙亮,老太太就起来了。床上秦淮茹和槐花还睡得正香。
老太太起身后忙活了一阵,看锅里的粥快煮开了,才把秦淮茹叫醒。
秦淮茹打了个哈欠,揉着眼睛问:“妈,这么早啊?”
老太太没好气:“早什么,要是在家,我都该上工了。你快起来,我着急回去。”
“对了,你去你三婶家看看,叫她们过来吃饭。”
秦淮茹穿好衣裳,走到院中打了一盆凉水。冷水扑面,睡意稍退。老太太今日也起得这样早……
她心里只悄悄嘀咕一句,匆匆擦了脸,便快步走向里院。
到了雨水房前一看,门锁紧锁。凑近一瞧,屋里空无一人。
又转头看向傻柱的屋子——门未上锁,人应是在家,只是大清早的,不便敲门。
三婶和京茹去哪儿了?
秦淮茹心中生疑,赶紧折回后院,往停车处一望——三婶的自行车早已不见踪影。
她回屋告知老太太。
李大丫想了想,恍然道:“你三婶最爱面子,怕是趁早人少,已经回村了。既然不在,咱先吃吧,去把槐花叫起来。”
秦淮茹苦笑:“槐花还睡着呢,让她多睡会儿,咱们先吃。”
老太太便没再多说。
饭后,秦淮茹特意叫醒槐花交代一声。
槐花迷糊应着,话一说完,倒头又睡,呼噜声随即响起。
秦淮茹无奈:这孩子,到底听没听进去?
“老大,快走吧!”院子里传来老太太的催促。
秦淮茹快步走出,见老太太已等在自行车旁。
“赶紧回去,还能多干点活。”李大丫心里着急。
秦淮茹推着车,与老太太一同向外走。清晨的四合院静悄悄的,一路未遇他人。
刚出大门,便见贾张氏捏着粗糙的黄手纸,慢悠悠从公厕方向走来。
“晦气。”秦淮茹低语。一大早撞见她,真不痛快。
贾张氏昂头经过,眼风都未扫她们一下。
“神经。”老太太白了一眼,也懒得搭理。
推车至胡同口,秦淮茹有些发怔。
李大丫不知她想什么,连声催道:“发什么呆?快走呀。”
秦淮茹回神,苦笑:“您坐稳,咱这就走。”
李大丫利落地坐上后座。
秦淮茹蹬起车子,车轮缓缓转动。
她忽然开口:“妈,有空您学学骑车吧,学会了,我给您买一辆。”
李大丫揽着女儿的腰,不解地问:
“老大,你口气倒是不小,一辆自行车再便宜也得一两百块,你上哪儿弄这么多钱?还得有自行车票才行。”
秦淮茹蹬着自行车,听出母亲的疑虑,赶紧保证:“妈,您放心,只要您学会了,我肯定给您买一辆。新车我买不起,但旧的还是没问题的。”
“我们院里就有人专门倒卖旧车,价格便宜,还不用票。”
李大丫坐在后座,听了这话心里不由得一动。
“那倒也行,你弟弟都这么大了,连辆自行车都没有。要是能有辆车,说不定找对象也容易些。”
秦淮茹在前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老太太,心里装的都是她小儿子。
“老太太,我可是给您买的,不是给您儿子买的。”
李大丫轻轻拍了下她的背,“呸,谁要你出钱?我给我儿子买。”
“得,您就惯着他吧。他挣的工分还没女的多,谁愿意嫁给他呀。”
“啪、啪、啪!”
李大丫气得连拍她好几下,“就你话多!骑快点,我还想早点到家呢。”
“哼,偏心眼的老太太。”秦淮茹小声嘟囔。
“啪!”
她不再作声,把气都撒在自行车上,车轮在胡同里飞快地转动起来。
清晨微寒,秦淮茹骑车虽累,却没出多少汗,后背也没湿透。
她载着老太太骑了一个多小时才到村口,太阳刚升起来。
两人下了车往家走,秦淮茹喘着粗气,这一路可累得不轻。
李大丫看着她,不太满意:“老大,你这身子也太虚了,才这么点路就喘成这样?”
秦淮茹白了她一眼:“妈,您赶紧学骑车,下次换您带我,也尝尝这滋味。”
秦淮茹和老娘一边斗嘴一边转过街角,迎面碰见个中年女人。
“二嫂,这才回来啊?”
李大丫心里不耐烦,但毕竟是亲戚,只好应付:“是啊,他七婶。你怎么没去上工?”
七婶脸一红,有点尴尬:“身子不太舒服,今天就没去。”
李大丫继续敷衍:“哦哦,那可得好好歇着。”
七婶瞅瞅旁边的秦淮茹,又看看老太太,八卦地问:“二嫂,你这是去淮茹家了吧?啥事还得你亲自跑一趟?”
“没啥事,就是去看看。她七婶,这初春风大,你赶紧回屋歇着吧。”
“家里还有事,我们先走了。”
李大丫不耐烦多话,使了个眼色给闺女。
秦淮茹会意,推着车紧跟在母亲身后。
“肯定有事,这娘俩绝对有事。”
七婶望着两人的背影,心里暗暗琢磨。
……………………
李大丫对秦淮茹嘀咕:“你这七婶呐,是咱村出了名的传声筒,整天东家走西家串,谁家的事都要插一脚,全村没谁待见她。你待会儿见着她可别多搭话。”
刚进村就撞见七婶,李大丫心里直呼晦气。
秦淮茹推着自行车好奇:“七叔也不管管她?”
李大丫叹气:“他啊……管不住。”
秦淮茹顿时会意,噗嗤笑了。
到家时木院门挂着铜锁。秦淮茹端详那锁头——不过是摆设,带刺的荆条门比铜锁更难闯。
这年头本就没什么贼,村里都是熟面孔,除非熟人下手,否则根本不会丢东西。
李大丫掏钥匙开门时,秦淮茹问:“妈,我弟呢?”
“上工去了。别操心他,快进屋。”
秦淮茹撇撇嘴推车进院,四下打量——院子与她昨日离开时并无二致。
“老大,你先歇着,我去你三婶家瞧瞧。不去看看我这心总悬着。”
“您去吧。”
秦淮茹也觉着该去一趟。三婶带着秦京茹不声不响走了,不知回来没有,确实该去看看。
李大丫刚要出门又折回来交代:“对了,你把屋里的土豆切块,待会跟我去自留地种土豆。”
秦淮茹顿时垮下脸。种地多累人啊!可没等她抱怨,老太太早已走远。
唉……秦淮茹无可奈何地进屋。
她倒不急着切土豆,先拎起暖壶倒了缸水,拉过椅子打算缓缓劲——蹬着破车载百来斤的老太太,在坑洼土路上颠簸一个多时辰,实在够受。
待慢悠悠喝完那缸水,仍不见老太太回来。秦淮茹坐不住了,起身在屋里翻找土豆。
老太太光让切土豆,却没说放哪儿。翻找半晌没见着土豆,倒把昨天带来的几个地瓜捣腾出来了。
索性不找土豆了,她拎起地瓜打算先育苗。前世在农村长大的她多少懂些农活:种地瓜要先整薯埋土育苗,待瓜苗破土后再移栽。
一个地瓜能发许多芽,头茬苗摘了还能再长,如同韭菜般能收好几茬。
她在院里挑了处向阳地,抡铁铲掘出长方土坑,将五六个地瓜整齐码进坑中。
趁着老太太还没回家,秦淮茹回到屋里关上门,就进了空间小超市。她径直走到放塑料袋的位置,觉得这种塑料袋很实用,又大又厚,透光也不错,特别适合用来育苗。
她找来剪刀,小心地把塑料袋从中间剪开。接着,她又从超市里拿了两个土豆,随后便出了空间。
回到院子,秦淮茹用水瓢给浅坑里的地瓜浇了水,再把剪好的塑料布盖在坑上,四周用土压实。看着自己搭好的育苗坑,她心里挺满意。
她忍不住埋怨弟弟太懒,明明说好秋收后给她地瓜,结果一天天过去,地瓜还没种上,还得她自己来育苗。
种完地瓜,她又把拿出来的土豆按芽点切块。等了一会儿,正想着要不要去三叔家看看时,老太太终于回来了。
秦淮茹好奇地问:“妈,你在三叔家做什么呢?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李大丫抹了把额头的汗,心有余悸地说:“哎呀,你不知道,你三叔把小六绑在树上,正用鞭子抽她呢。小六哭得可惨了,我想拦也拦不住,你三叔发起火来,我看着都害怕。”
秦淮茹听了有点想笑,觉得秦京茹是自作自受。“三婶呢?她没劝劝?”
李大丫摇头:“你三叔发火,我看着都怕,你三婶就更不敢了。”
秦淮茹听着这话,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时,李大丫注意到院子里盖着的白塑料布,好奇地走过去看,还伸手摸了摸。“老大,这是哪来的?盖在这做什么用?”
这时候虽然也有塑料袋,但还很少见,老太太是第一次见到。
“妈,这是塑料布,盖在上面能保暖。晚上您再铺点草帘子,地瓜苗就长得快了。”
听秦淮茹这么一说,李大丫更好奇了。她把塑料布拿在手里,仔细地看。
李大丫摸了摸塑料布,又把它举起来透过光看四周,周围的景象清晰可见,她觉得很新奇。
“老大,这东西真不错,都快赶上玻璃了。”
老太太像孩子似的,秦淮茹看着觉得好笑:“您快盖上吧,我刚种好的地瓜,您就给掀开了。”
李大丫重新把塑料布蒙在浅坑上,用土压好。弄完之后,她想了想,说:“老大,你能不能弄块大点的塑料布?等冬天我想搭个小棚子,盖在院子的韭菜上……”
秦淮茹一听,惊讶地看着老太太,她脑子转得真快,这不就是简易大棚嘛。
秦淮茹不禁对老太太心生敬佩,她开口说道:“妈,今年您在院子里多种些韭菜,到时候我一定给您弄一大块塑料布来。”
李大丫不解:“够吃不就行了,种那么多做什么?吃不完不是糟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