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北风卷着碎雪,掠过华北平原的田野,却吹不散红旗生产大队上空氤氲的暖意。绿皮火车碾过铁轨的轰鸣渐渐远去,林晚秋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象,眼眶不由得微微发热。
村口的土路已铺上平整的碎石,两旁的白杨树褪去了葱郁,枝桠上缀着细碎的白霜,如银枝玉干般直指苍穹。远处的田埂上,麦苗顶着积雪露出点点新绿,几间土坯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野间,屋顶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在清冷的空气中化作淡淡的白雾,缠绕着远处的青山,勾勒出一幅宁静而质朴的乡村画卷。
“娘,你看那棵老槐树,还跟当年一样茂盛。”沈念安指着不远处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语气中满是感慨。树干粗壮得需两人合抱,皲裂的树皮上布满岁月的痕迹,枝桠间还挂着几个干瘪的槐果,在风中轻轻摇曳。
林晚秋点点头,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衣角,心中百感交集。当年她带着瘦弱的念安,就是在这棵老槐树下,被沈老太和张兰扫地出门,无家可归;也是在这棵树下,王大娘偷偷塞给她半块红薯,李大叔帮她搭建了临时的窝棚。那些艰难岁月里的点滴温暖,如同老槐树的根须,深深扎在她的心底。
“走吧,先去看看王大娘。”沈廷舟的声音沉稳而温和,他提着一个沉甸甸的行囊,里面装满了为老邻居们准备的礼物——有“晚秋食品坊”的招牌糕点、功能性软糕,还有空间里精制的人参粉、枸杞干,每一样都承载着他们的心意。
三人沿着碎石路往村里走,沿途遇到不少村民。大多是些面生的年轻人,还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依稀能看出当年的模样。看到林晚秋一行,村民们都停下脚步,好奇地打量着他们,低声议论着。
“那不是林晚秋吗?当年那个带着孩子的寡妇,听说现在成了大老板了!”
“旁边那个是她男人沈廷舟吧?当年不是说牺牲了吗?怎么回来了?”
“还有他们儿子沈念安,长得真精神,听说在城里开了大工厂呢!”
议论声传入耳中,林晚秋却并不在意。她笑着向村民们点头致意,眼神温和而坦荡。沈廷舟则依旧沉稳,只是在村民们投来好奇或敬畏的目光时,微微颔首示意。沈念安则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年轻的脸上满是真诚。
走到王大娘家门口时,一股熟悉的柴火味夹杂着饭菜香扑面而来。土坯房的院墙是用黄土夯成的,墙头爬着干枯的牵牛花藤,院门上挂着一串晒干的红辣椒和玉米棒子,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王大娘,在家吗?”林晚秋轻轻推开虚掩的院门,喊道。
屋内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随后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正是王大娘,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眼睛也有些浑浊,但看到林晚秋的瞬间,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晚秋?真的是你?”王大娘激动地走上前,伸出颤抖的手想要触摸林晚秋的脸,却又有些犹豫,“我没看错吧?你真的回来了!”
“大娘,是我,我回来了。”林晚秋快步上前,紧紧握住王大娘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粗糙与温热,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这些年,您身体还好吗?”
“好,好着呢!”王大娘笑着抹了抹眼角的湿润,拉着林晚秋往屋里走,“快进屋,外面冷。廷舟也回来了,还有念安,都长这么大了,真是越来越精神了!”
进屋后,林晚秋环顾四周。屋内的陈设依旧简单,土炕、八仙桌、掉漆的木柜,墙上还贴着几张泛黄的年画,但收拾得干净整洁。炕桌上放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玉米粥,还有一碟咸菜和两个白面馒头,显然是王大娘正在准备午饭。
“大娘,我们给您带了点东西。”沈念安把行囊放在地上,打开拿出各种糕点和补品,“这些都是我们食品坊自己做的,您尝尝,对身体好。”
王大娘看着满桌的东西,眼睛又红了:“你们这孩子,回来就回来,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嘛?你们挣钱也不容易。”
“大娘,这都是我们的心意。”林晚秋坐在炕边,帮王大娘捶着背,“当年要不是您和大叔帮衬着,我和念安说不定早就撑不下去了。这些东西比起您当年的恩情,根本不算什么。”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李大叔扛着锄头回来了。看到屋里的林晚秋一行,他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晚秋?廷舟?你们回来了!”
李大叔比当年苍老了不少,头发几乎全白了,背也有些驼,但精神头还算不错。他放下锄头,搓了搓手上的泥土,快步走进屋:“快坐快坐,我这就去杀只鸡,中午咱们好好热闹热闹。”
“大叔,不用麻烦了,我们就是来看看您和大娘。”林晚秋连忙说道。
“不麻烦,不麻烦!”李大叔摆摆手,笑着说道,“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必须好好招待。当年廷舟是我们大队的骄傲,晚秋你更是咱们大队的能人,带着大家搞种植、做美食,让不少人都填饱了肚子。现在你们有出息了,还想着我们这些老邻居,我们心里高兴啊!”
说话间,王大娘已经开始忙活起来。林晚秋想要帮忙,却被王大娘拦住了:“你坐着歇着,难得回来一次,好好聊聊。这些活我来就行。”
林晚秋只好坐下,和王大娘、李大叔聊起了这些年的变化。王大娘告诉她,这些年大队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不少人家都盖起了砖瓦房,孩子们也都能上学了,还通了电和公路,买东西也方便多了。
“现在的日子啊,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王大娘感慨道,“这都多亏了你当年带的好头,让大家知道了除了种地,还能靠手艺挣钱。后来公社办了食品厂,就是照着你当年的法子,不少人都在厂里上班,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林晚秋听着,心中泛起一股暖流。当年她离开红旗生产大队时,心中还有几分不舍与牵挂,如今看到乡亲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她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沈廷舟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插几句话。他看着屋内熟悉的陈设,想起当年自己参军前的日子,想起林晚秋一个人带着孩子在村里受苦,心中满是愧疚与感激。愧疚的是自己没能陪伴在妻儿身边,感激的是老邻居们在危难时刻伸出了援手。
沈念安则和李大叔聊起了食品坊的情况,还询问了大队里现在的种植情况。当听说大队里还是以种粮食为主,经济作物很少时,他心中一动,想着或许可以帮大队引进一些适合本地种植的经济作物,让乡亲们的收入再提高一些。
中午时分,饭菜做好了。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炖土鸡、炒鸡蛋、凉拌野菜、玉米饼子,还有一碗香喷喷的红薯粥。虽然都是家常便饭,却充满了浓浓的乡情。
“来,晚秋,廷舟,念安,尝尝大娘做的炖土鸡,这可是自家养的,味道香着呢!”王大娘热情地给他们夹菜,“当年念安还小,总想吃鸡肉,可那时候条件苦,一年也吃不上一次。现在好了,想吃多少有多少。”
林晚秋夹起一块鸡肉放进嘴里,熟悉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带着柴火的香气和鸡肉的鲜嫩,让她想起了当年王大娘偷偷给她塞鸡肉的场景。眼泪再次涌满了眼眶,她连忙低下头,掩饰自己的情绪。
“大娘,您做的菜真好吃,比城里的大酒店还香。”沈念安笑着说道,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好久没吃到这么地道的家乡菜了。”
“好吃就多吃点。”王大娘笑得合不拢嘴,不停地给沈念安夹菜,“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
午饭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饭后,林晚秋和沈廷舟陪着王大娘、李大叔聊了很久,询问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还留下了一些钱,让他们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
“大娘,大叔,我们还要去看看其他老邻居,下次再来看你们。”临走时,林晚秋依依不舍地说道,“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困难就给我们打电话。”
“好,好,你们也常回来看看。”王大娘和李大叔送他们到门口,眼眶红红的,“路上注意安全。”
离开王大娘家,三人又去了李大叔家、张婶家等几位当年帮衬过他们的老邻居家。每到一家,都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老邻居们拉着林晚秋的手,问长问短,讲述着这些年的变化,眼中满是真挚的情谊。
走到当年沈老太家的旧址时,林晚秋停下了脚步。如今这里已经盖起了一座崭新的砖瓦房,听说沈老太和张兰后来因为好吃懒做,日子越过越穷,沈老大受不了张兰的懒惰和沈老太的刻薄,带着孩子离开了,沈老太和张兰最后病死在了破屋里,下场凄惨。
林晚秋心中没有丝毫波澜。当年她们对她和念安百般磋磨,如今落得这样的下场,都是咎由自取。她转头看向沈廷舟,发现他也在看着那座砖瓦房,眼神平静无波。
“都过去了。”沈廷舟握住她的手,轻声说道,“咱们现在过得好,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
林晚秋点点头,心中释然。是啊,都过去了。那些曾经的苦难与仇恨,早已被岁月冲淡,如今她心中只剩下对老邻居的感激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继续往前走,他们看到了大队部。比起当年的土坯房,现在的大队部已经变成了一座两层的小楼,门口挂着“红旗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的牌子,旁边还有一个宣传栏,上面贴着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致富带头人的照片。
大队书记赵建国正好在办公室里。看到林晚秋一行,他连忙起身迎接,脸上满是热情的笑容:“晚秋,廷舟,欢迎回来!真是稀客啊!”
赵建国比当年苍老了不少,但精神依旧矍铄。他当年虽然有些偏袒儿子赵建军,但在大是大非上还算公正,后来赵建军因为寻衅滋事被劳教,他也受到了牵连,被撤销了大队书记的职务,直到近几年才重新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赵主任,打扰您了。”林晚秋笑着说道,“我们回来看看老邻居,顺便也来看看村里的变化。”
“客气什么,你们能回来,是咱们村的荣幸。”赵建国热情地给他们倒茶,“当年你可是咱们村的名人,带着大家搞种植、做美食,让不少人都发家致富了。现在你在城里办了大工厂,更是咱们村的骄傲啊!”
聊起村里的现状,赵建国叹了口气:“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虽然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但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少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生活没人照顾,看病也不方便,真是让人头疼。”
林晚秋心中一动,想起了刚才在老邻居家看到的情景。王大娘和李大叔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身边没人照顾,遇到急事根本没人帮忙。其他几位老邻居也大多是孤寡老人,生活确实不易。
“赵主任,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林晚秋说道,“这次回来,我们本来就想为村里做点实事。关于养老问题,我们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哦?什么想法?你说说看。”赵建国眼睛一亮,连忙说道。
“我们想捐赠一笔资金,在村里建一座养老院。”林晚秋说道,“养老院里可以请专业的护工,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再配备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让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
沈廷舟和沈念安也纷纷点头,表示支持林晚秋的想法。沈廷舟说道:“我们初步打算捐赠五十万元,用于养老院的建设和运营。如果不够,我们还可以再追加。”
“五十万元?”赵建国震惊地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晚秋,廷舟,你们……你们没开玩笑吧?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赵主任,我们没有开玩笑。”林晚秋认真地说道,“当年我们在村里受了不少苦,是乡亲们伸出了援手,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日子。现在我们有能力了,理应回报家乡,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赵建国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林晚秋的手:“晚秋,廷舟,谢谢你们!太谢谢你们了!你们真是咱们村的大恩人啊!有了这座养老院,村里的老人们就有福气了!”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原来是村里的几位老人听说林晚秋回来,还打算捐钱建养老院,都纷纷赶了过来。他们围在门口,激动地看着林晚秋一行,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晚秋啊,真是太谢谢你了!你真是个好心人啊!”
“有了养老院,我们这些孤老头子、孤老婆子就有人照顾了,再也不用怕没人管了!”
“当年你带着孩子在村里受苦,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大忙,现在你却这么惦记着我们,真是过意不去啊!”
林晚秋看着老人们激动的神情,心中充满了暖流。她走上前,握住一位老人的手,温和地说道:“大爷大妈们,当年要不是你们的帮衬,我也走不到今天。现在我有能力了,为你们做点实事是应该的。以后养老院建好了,你们就可以在这里安享晚年,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红旗生产大队的田野上,给大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林晚秋站在大队部的院子里,看着眼前热情的乡亲们,心中满是感慨。她想起了当年离开时的艰难与迷茫,想起了在北京看到念溪绽放光芒时的骄傲与欣慰,更想起了此刻心中的温暖与踏实。
沈廷舟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晚秋,你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林晚秋转头看向他,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是啊,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我心里很高兴。这里是我的根,无论走多远,我都不会忘记。”
沈念安也笑着说道:“娘,爹,我支持你们。等养老院建好了,我们还可以的生活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