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瑾来到府城后,才发现原来跟他一起参加府试的还有一个熟人,这人正是秦夫子的大儿子秦岷,比宋瑾还要大三岁。
秦夫子的大儿子比他大三岁,学识也比他强,他能过县试从而参加府城很正常。
这说明他祖籍所在的县令,没有在科举一事上徇私舞弊,该过的都过了。
考场上路遇熟人自然是不能讲话的,但凡是说一个字,衙役官兵就能将你请出去。而且还是动用武力值的那种请,不太客气。
所以两人只是对视了一眼,点头示意下一下后,就各自进入到自己的号房了。
新朝大梁的府试也是由知府主持,每年农历四月举行,是童试的第二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通过县试后方能参加。
府试考过之后就是童生,童生能够直接参加院试。如果没有考过童生,那么下一次科举,又要开始从县试开始考,直到考过童生。
?府试分三场考,第一场考帖经,时间是一天,天亮黎明时分入场,傍晚天黑放场?。
帖经其实县试就已经小试牛刀考过一次了,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默写与填空。
这一点完全难不倒宋瑾,精气神跟记忆力都处于最佳年纪的他来说,默写与填空都是最基础最简单的。
他要是连这点都不会,也就不用来参加科举了。在学堂他的记忆力可是除了他四弟,那个过目不忘的天才之外的第一人。
?至于第二场考四书五经的经义解析,这一点一定要按照书上来,即便是你自己有别的想法也要憋着,不要乱改意思。
总之也不难,背会了也就行了。
这两场考试的核心技巧,是秦夫子跟董夫子教他的,他们都亲自实践过。只要按照攻略技巧来,轻松通过。
至于?第三场的策论就比较难了,考试时间为两天,考生需要在考场过一夜。
内容为时政或治国策略的论述,但要按照八股文的要求来写,也就是科举的重点制八股,而这恰恰就是宋瑾的短板。
他学制八股还是半年前才开始,勉强才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出来,想要写的出彩,这可就有些为难他了。
好在他娘亲给他攻略过八股文的写作技巧,那就是背诵别人写的。为此去年过年期间,他爹娘在府城收集不少书稿。
背完别人写的八股后就练破题,然后将别人写的,改一改意思差不多就是自己的文章了,这样的文章虽不出彩但也不出错。
照着鸡蛋画圆嘛,应试教育该如何考试,顾青荷最有经验了,前世写作文不就是这样。
先背别人的,后面只要学会破题,然后把相关类型的作文回忆一遍,改一改就是自己的了。高分作文不敢说,及格没问题。
宋瑾坐在号房里,看着策论的题目,‘为政以德’深吸一口气,并开始思索破题之法。
他在脑海中快速回忆着之前背过的八股文,试图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内容。
为政以德出自《论语·为政》,核心在于统治者以道德为准则治理国家。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内涵有三:一是以德修身,统治者需率先垂范,以德性凝聚民心。
二是以德化民,通过教化引导百姓向善,而非仅靠刑罚约束。
三是以德立政,施政需顺应民意,轻徭薄赋,使民安居乐业。
现实意义在于,以德治国可弥补法治之不足,促进社会和谐。
当政者以德修身,则清正廉洁;以德化民,则民风淳朴;以德立政,则国家长治久安。
正如《尚书》所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唯有以德为政,方能实现政通人和、天下归心的理想境界。
突然,他灵光一闪,想到了一篇类似主题的文章。他迅速拿起笔,开始写下破题之句。
然而,写着写着,他发现自己遇到了瓶颈。原本打算借鉴的文章思路,在这道题上似乎并不完全适用。
宋瑾额头上冒出了冷汗,心中有些慌乱。但他很快镇定下来,重新审视题目,结合自己所学的时政知识,尝试从新的角度去破题。
他不断地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反复斟酌每一个字。终于,一个全新的破题思路在他脑海中成型。
宋瑾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拿起笔,在答卷上流畅地写下了破题部分。
接下来,他按照娘亲教的方法,将记忆中相关内容进行巧妙改编。
一篇策论逐渐在纸上成型。他长舒一口气,希望这次能顺利通过府试。
其实没通过他也不遗憾不失望,毕竟自己在做学问这一块是真的差很多,即便是用了取巧的方法,跟别人的文章依旧有差距。
上一次的县试,他虽然通过了,却不是第一名,而是吊车尾倒数第四名。
宋瑾的心思这会儿有些复杂,期待通过又期待不通过,因为通过名次肯定会不太好,而不通过,那他下一次又考。
一连两个月八场考试下来,他真的是被考的精疲力尽的,这日子太苦逼了。
真要是每年一游,他即便是家中有钱也受不了,谁愿意一整天不能动弹的就窝在号房内,那么狭窄的空间腰都直不起。
最最难熬的还是憋尿啊,即便是他已经减少用水了,但依旧还是有生理需求啊?
十二岁的小少年已经到了爱面子的年纪了,让他当众在号房内撒尿,他真的很不好意思,整张小脸都是通红的。
好在他对面的学子一直在埋头的专心书写,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小动作,不然真的要社死了,都没脸见人了。
也不知道,考场上不能去茅房的暗规是谁弄的,这简直就是反人类啊!
一连两日的坚持,宋瑾总算是坚持到了放榜之时,虽然他不是第一个交卷的,但也是前五,交完卷就跟另外四人一同出了考场。
等待在考场外的,不仅仅有他爹,还有他那个本该在金秋村养蚕的娘,此时的她手里正舞动着一面大旗,上述旗开得胜。
那一丈高的鲜红的旗子上,绣着金色的大字,简直是太醒目了,宋瑾离得老远就看见了,一瞬间社死了有没有?
好想装作没看见娘亲怎么办?
简直太尴尬了。
宋瑾硬着头皮走到顾青荷面前,小声道:“娘,您咋来了,还举着这旗。”
顾青荷挥舞一下手里的大旗,笑着说道:“我这不是给你加油嘛!祝你旗开得胜啊!我的儿啊,咋样,考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