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快他们家就能实现牛肉自由了,至于说不能宰杀耕牛的这条律例,对于有钱人来说也算不上什么,私下杀了谁知道呢?
人死了都是民不告官不纠的,更何况是牛死了,最多也就是被罚一点钱罢了。
不过那些大人物即便是吃牛也是偷着杀,不会光明正大的摆在明面上,真要那么做那就是不把皇权当成一回事。
明目张胆的在挑衅皇权,对于这种人,皇帝不杀你杀谁?事不算大但心大啊!
至于那些敢把牛肉拿到集市上售卖的人,基本上都是通过正规途径的,牛也是真的死于意外,不怕官府下来查的。
顾青荷这一次碰到的牛,就是一头在大雪天里因为地滑从而摔断腿的牛。
牛摔断腿后治不回来了,这头牛也就废了,除了杀了没有别的办法。
健康的活牛还是现杀的连肉都还是新鲜热乎的,买的人自然很多。顾青荷碰到的时候,卖牛肉的摊子,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
三宝听了顾青荷的话后,小眼神有些失落的点点头,但很快又被其他美食吸引了注意力。他炸的萝卜圆子金灿灿的。
水煮鱼又香又辣,爆炒兔丁肉吃着十分的鲜嫩,可见宋家的年夜饭是十分丰盛的。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着年夜饭。饭桌上孩子们欢声笑语,大人们也谈笑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打算。
窗外飘起了小雪,屋内却温暖如春。
吃完年夜饭,顾青荷和宋书宴带着孩子们一起在侧花园水池边上放烟花爆竹。
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几个孩子们兴奋的又蹦又跳,手里还拿着灯笼,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里。
这一夜,宋家充满了简单的温馨和喜悦,每个人都沉浸在这浓浓的年味儿中,期待着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爹,娘,快点!”
“爹,你好了没有啊?”
“娘,你快点。”
“爷爷,月乐姐姐你们也快点,天已经黑了,我们赶紧去街上看灯会。”
正月十五,花灯初上。
宋家上下老小都准备出门去看灯会。顾青荷给孩子们都换上了漂亮的新衣裳。
然而衣服都还没换好,一群孩子们便迫不及待的催促着大人快些出门。
等到一家人穿戴整齐,热热闹闹地出了门。街上早已是灯火辉煌,各式各样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
一眼望去到底都是有栩栩如生的动物花灯,寓意吉祥的莲花灯,以及造型奇特各种花灯。
动物花灯里的兔子花灯憨态可掬,老虎花灯看上去威风凛凛,金鱼花灯灵动可爱鱼尾很长,螃蟹花灯不仅精巧它还能动。
三宝兴奋的在前面跑着,时不时回头催促大家快些,宋书宴在身后紧紧跟着。
稍显成熟稳重的老大宋瑾,一手牵着二弟一手牵着小弟,游走在华灯之下,身后还跟着七八个壮实的长工贴身保护着。
另一边孟月乐则是拉着顾青荷的手,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周围的一切,她们都身后也跟着两名长工,宋老爹也跟她们一路。
“婶婶,你看那个兔子灯好可爱啊!”孟月乐一脸兴奋的指着一盏兔子灯说道。
“是有些可爱。”顾青荷看着也很是喜欢,于是大手一挥,直接买了两只兔子花灯。
然后又给自己家的四个儿子,分别买了威风的老虎花灯、灵动金鱼花灯、精巧的螃蟹花灯,以及霸气麒麟花灯。
“来,石头。”
“你马上就要科举了,娘给你一只锦鲤花灯,望你锦鲤附体,鱼跃龙门。”
“多谢娘亲。”宋瑾看着他娘塞给他的锦鲤,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笑容。
“来,小四你的,麒麟花灯。你可是咱们家的麒麟儿啊,继续努力吧,少童。”
宋瑛接过娘亲手里的麒麟花灯后,原本心里还是很开心的,只是别扭的没表现出来,然而当听到少童这个两个字时。
他僵住了有没有,少童是个什么鬼?
“二宝跟三宝,娘这里还有一只老虎花灯,一只螃蟹花灯你们要哪只?”
“我要老虎,要威风凛凛的大老虎!”二宝宋珩兴奋的跳起来说道。
“二哥要老虎花灯,那我就要螃蟹花灯吧,反正螃蟹也挺好吃的,我喜欢。”
三宝宋珵想起秋天吃的那一盘又一盘的肥美螃蟹,就忍不住的舔嘴唇。
对于两个孩子的选择,顾青荷是一点也不意外,老二身体好喜欢练武,武力值是三个孩子中间最好的,他喜欢老虎很正常。
老三从小到大一直都喜欢吃,对于美食没有任何的抵抗力,螃蟹也是他爱吃的。
“走吧,前面还有好多花灯啊!”
顾青荷领着孩子们往前走,宋书宴则在一旁眉眼含笑的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
一家人走走停停,品尝着街边的小吃,桂花米酒小汤圆、河鲜小馄饨、烤羊肉串、糖人、炸麻球,一路是吃到饱。
今日夜里是杂耍表演也非常的多,几乎隔着几十米就有一批街头艺人在表演。
高空耍杂技的、喷火的、头上顶大水缸转圈的,还有上刀山下火海表演的,让人目不暇接,几个孩子都给看傻了眼。
“哇撒,你看好厉害!”
“爹,他在刀尖上往上爬……”
“呜哇,真爬上去了。”
“这么多烧红的木炭是假的吧?他真是敢走过去,脚趾头还不被烧没了!”
几个孩子兴奋的尖叫着,就连一向很喜欢装小大人的宋瑛,这会也在爹爹的脑袋上骑着,大呼小叫的看着人家表演。
突然,天空中绽放起了绚丽的烟花,照亮了整个街道,人群是热闹非凡,孩子们欢呼起来,紧紧的靠在大人身边看着头顶的烟火。
这热闹的灯会,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也让这新一年的开端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正月十五过后,顾青荷便开始打包整理东西,准备回金秋村老家了。
几个孩子虽然都不舍得离开热闹的府城,回到金秋村那个一点也不好玩的乡下,但宋瑾二月就要科举,必须回去了。
这一次跟着他们一块回去的,还有一位姓董的老夫子,这位老夫子比秦夫子厉害一些,有功名还是个举人。
不过年龄不小了,今年已经六十有二了。是个真正的老夫子。前两年上京赶考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然而却并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