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刺杀的风波被嬴昭以雷霆手段迅速压制下去,这件事在学宫内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但在核心管理层中,一股紧张肃杀的氛围已经悄然蔓延。
章邯明显加强了巡逻力度,明哨暗卡的数量增加了一倍不止。
罗网的探子们像是幽灵一样,在学宫的各个角落频繁出没。
就连各家学派之间的日常往来,也都多了几分小心谨慎,生怕惹上什么麻烦。
然而嬴昭似乎完全没有被这些暗地里的威胁影响到自己的节奏。
刺杀事件才过去两天,一份全新的告示就贴满了学宫的各个公告栏。
这份告示的内容之新颖,措辞之直接,瞬间在学宫内部引发了比当初纸张问世时还要激烈的讨论。
告示的标题格外醒目——《稷下学宫百家着述考核与激励暂行办法》。
落款处依旧是那方让人无法忽视的黑龙祭酒印。
考核?激励?暂行办法?
许多学者围在告示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写满了困惑。
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近乎冷酷的务实感,让人很不适应。
告示的内容被分条列项,写得清清楚楚:
第一条、为了彰显学术价值,造福天下百姓,学宫特别设立着述考核制度。
所有入驻学宫的学派,都需要在一年期限内,结合各自学说的特点,利用新式纸张和印刷技术,完成指定数量的典籍着述、整理或注解工作。
第二条、考核标准(暂行):
儒家:需要完成《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标准注疏本,同时新编撰《劝学》《修身》等启蒙教育、品德教化类典籍不少于三部。
墨家:需要完成《墨经》的标准化图解版本,同时新编撰《守城器械图解》《便民机关百艺》等实用技术类典籍不少于两部。
农家:需要新编撰《大秦农时令》《百谷病虫害防治图说》等指导农业生产的书籍不少于三部。
医家:需要整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标准校勘版本,同时新编撰《常见疫病防治》《百草图谱》等医学着作不少于两部。
……(其他学派也都有相应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完成考核的学派,学宫将根据其着述的质量和数量,给予相应的(可以是金钱、物资或特殊权限)。
同时会动用印刷力量,帮助其典籍刊印发行,广泛传播该学派的思想。
表现特别优秀的,学宫将奏请陛下,赐予官学地位,该学派的学说可以纳入官方指定的教材之中。
第四条、逾期未能完成考核,或者着述质量低劣、对国计民生没有实际帮助的学派,学宫将削减其日常用度供给。
情节严重者,直接取消其入驻学宫的资格。
这哪里是什么普通告示?
分明就是一套精密得让人头皮发麻的军令状!
它把那些虚无缥缈的学术贡献,全都量化成了冷冰冰的数字和具体的书目要求!
尤其是最后那条取消入驻资格,简直就是悬在所有学派头顶的一把锋利宝剑。
荒谬!简直太荒谬了!
淳于越几乎是连滚带爬地挤到公告前。
他只扫了一遍告示内容,就气得浑身发抖,整个人都在打颤。
他指着那份告示,声音尖锐得像是夜枭在嘶鸣:
着书立说,这是代圣人立言,是明心见性的神圣之事!
怎么能像商人做生意一样,用数量的多少、完成的速度来评判高低优劣?!
嬴昭你这个臭小子!你这是在侮辱斯文!侮辱天下所有的学问!
他身后的儒生们也都情绪激动,纷纷跟着起哄:
说得对!学问是千秋大业,怎么能限定时间强求完成?
还要考核我们?他一个六岁小孩,有什么资格评判我们先贤的经典着作?!
这种做法,跟暴秦的苛政有什么区别?!
然而与儒家的激烈反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学派的反应就要复杂得多了。
墨家统领欧冶青仔细看着告示上《便民机关百艺》的要求,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墨家向来注重实用,如果能将他们的技术标准化、制作成图谱,借助朝廷的力量进行推广,这不正是实现兴天下之利理念的最佳途径吗!
这个所谓的,对墨家来说非但不是束缚,反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农家的一位老者捋着胡须,陷入沉思。
《大秦农时令》《百谷病虫害防治》……
这些都是他们一直以来梦寐以求想要编写出来造福百姓的内容。
以前受限于书写材料和传播手段,一直难以实现。
现在学宫不但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还给予奖励和支持推广!
就连一些小的学派,比如名家、小说家等等,看到广传学派思想赐予官学地位这些字眼,也不由得心动不已。
在以前,他们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公平(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出头机会?
高台之上,嬴昭与蒙毅、章邯并肩站立,俯瞰着下方如同炸开锅般的混乱场面。
殿下,这个考核法颁布之后,反对的声音确实不小,特别是儒家那边……
蒙毅低声汇报着,眉宇间带着一丝担忧。
他负责具体制定这些考核标准,深知这个制度有多么颠覆传统。
没关系。
嬴昭的语气十分平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学宫不是养闲人的地方,更不是空谈大道理的清谈馆。
想要得到学宫的好处,就要展现出相应的价值。
那些反对的,无非是些习惯了清贵身份,不愿意被条条框框约束。
要不然就是自己的学说本来就空洞无物,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平庸之辈。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神色各异的众人。
声音虽然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觉得本王定的标准太苛刻?觉得被考核是种侮辱?
广场上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头望向高台。
那本王问问各位,
嬴昭朗声说道,
你们的学说,是只想关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还是真的想要用在现实世界中,造福天下百姓?
如果只想孤芳自赏,现在就可以离开,学宫不养没用的人!
如果真想造福于民,那就拿出真本事来!
用你们的学说,写出能让农民增产、能让工匠增效、能让医生救人、能让官吏明法、能让孩童开窍的书籍来!
纸张和印刷术,本王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
这是前所未有的利器!
手里握着利器,却抱怨为什么要你们去砍柴,这难道不可笑吗?!
这一连串的质问,像是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很多原本觉得这个制度有些不妥的学者,仔细琢磨之后,竟然觉得无言以对。
是啊,学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和工具,要求产出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似乎……也确实说得过去?
至于评判的资格……
嬴昭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本王确实年纪小,可能不懂那些精深的义理。
但是一本农书能不能让庄稼增收,一本医书能不能治好疾病,一本启蒙读物能不能让孩子识字明理……
这些事情,总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才能判断吧?
对天下有利,对百姓有福,这就是最好的评判标准!
就在这时,章邯上前一步,洪亮的声音响彻广场:
各位,请随我来!
他引领着众人,来到学宫边缘一处新建的、依水而建的巨大工坊外面。
工坊内部,传来哗啦啦的水声和有规律的机械撞击声。
走进工坊,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一条利用水流驱动的庞大机械正在高效运转!
巨大的水轮带动着复杂的连杆和齿轮系统。
驱动着数十个排列整齐的青铜平台有节奏地上下运动。
每个平台上,都固定着密密麻麻的反刻阳文字模(也就是活字)。
工匠们熟练地将刷好墨水的纸张覆盖在字模上。
另一个压盘随即落下,抬起的时候,一张印满清晰字迹的书页就已经完成了!
这就是水力印刷机
章邯自豪地介绍道,
一天之内,可以印刷书页数千张!
如果全力开工,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印制出以往需要耗费好几车竹简、抄写好几年才能完成的典籍!
看着那飞速书页的机器。
看着那整齐划一、毫无错漏的清晰字迹。
再回想嬴昭刚才说的对天下有利,对百姓有福,这就是最好的评判标准。
很多人都沉默了。
嬴昭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
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
接下来,就是等待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或者……等着那些杂草自行枯萎。
这个消息很快就通过特殊渠道,传到了赵高手上。
赵高看着密报上关于百家KpI的详细描述。
细长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阴冷的光芒。
考核?标准?着书立说居然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
他低声自语道。
指尖轻轻划过那份抄录的考核清单。
嬴昭啊嬴昭,你这是在玩火。
逼得太紧,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
他沉吟片刻,对着阴影中吩咐道:
告诉流沙,不用再执着于刺杀了。
想办法,在那些活字字模上做些文章。
既然他想要统一,那我们就帮他……得更彻底一些。
阴影中传来一声低沉的应答,随即消失不见。
稷下学宫,在嬴昭一手推动的KpI风暴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有人从中看到了难得的机遇,有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更有人,在暗地里悄悄磨利了自己的獠牙。
而统一度量衡的文字与思想,正伴随着印刷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它席卷天下的征程。
这波KpI考核简直绝了,直接把诸子百家整不会了!
儒家这群老学究怕是要哭晕在厕所,这考核标准比现代社会的996还狠啊!
墨家和农家倒是乐开了花,这分明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晋升通道。
嬴昭这波操作堪称古代版绩效考核,直接把诸子百家变成了大型职场现场。
就是不知道这群古人能不能适应这种模式了!
不过看这架势,不卷是不行了,毕竟祭酒大人连印刷机这种都给他们配齐了。
这哪里是搞学问,分明是开启了古代版的学术内卷时代!
儒家还在那纠结圣人云的时候,墨家都已经开始研究怎么超额完成KpI拿奖金了。
看来不管在哪个时代,跟上改革步伐才是硬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