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联盟的原生植物基因库正式启用那天,暗核母星的培育基地挤满了来自各个星系的科学家。这座通体透明的球形建筑,由星核能量与时空稳定场共同支撑,内部保存着三千多种星系原生植物的基因样本——从气态星系的浮空蕨,到冰原星系的耐寒藻,再到岩石星系的岩生花,每一份样本都标注着详细的生态数据,由李蓉团队研发的基因测序仪(联盟技术部升级款,融合多星系生物科技)实时监测活性。
“原生植物是每个星系的生态根基,”老教授站在基因库中央的全息投影前,指尖划过一株散发着蓝光的水生植物,“这是深海星系的‘幽蓝藻’,能净化深海重金属,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但激进派残留的暗核辐射,导致它的基因链出现断裂,濒临灭绝。我们的‘原生守护计划’,就是要通过净化植物与原生植物的基因共生,修复受损基因,让原生植物重新回归生态链。”
林野看着屏幕上幽蓝藻的退化数据,眉头微蹙:“深海星系的水压是地球的百倍,暗核辐射隐藏在深海沉积物中,普通净化植物无法深入。苏晴,培育部有适配方案吗?”
苏晴调出培育舱的实时画面,罐内的幼苗呈现出淡蓝色的半透明状,叶片边缘带着细微的星核纹路:“这是‘共生幽蓝藤’,融合了净壤花的解毒基因、星核之种的抗压基因,以及幽蓝藻的原生基因。它的根系能深入深海沉积物,分泌基因修复酶,同时与幽蓝藻形成共生关系,帮助其修复断裂的基因链。”
“救援部已准备就绪!”刀疤强的通讯传来,“生态救援舰‘深海号’(联盟专项改装,搭载抗压潜水舱与便携式基因注入器)已抵达深海星系轨道,随时可以投放共生幽蓝藤种子。”
三天后,深海星系的海底。抗压潜水舱内,苏晴操作着基因注入器,将共生幽蓝藤的基因片段精准注入幽蓝藻的细胞中。幼苗接触海水后,迅速扎根深海沉积物,淡蓝色的藤蔓如丝带般蔓延,与周围退化的幽蓝藻缠绕在一起。李蓉的远程监测数据显示,幽蓝藻的基因链正在快速修复,退化的叶片逐渐恢复光泽,净化重金属的效率提升了30%。
“成功了!”潜水舱内传来欢呼声。深海星系的居民通过水下监测器,看到幽蓝藻重新绽放蓝光,激动地敲击着舱壁——他们依赖幽蓝藻生存了数千年,看着它退化却无能为力,如今终于在联盟的帮助下重获希望。
原生守护计划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星系加入基因库共建。沙漠星系捐赠了能固沙的“沙棘藤”基因,火山星系提供了耐高温的“火焰花”样本,甚至之前被混沌孢子侵蚀的边缘星系,也送来恢复生机的“晨光草”基因。老教授的宇宙植物研究院,顺势推出了“基因共生数据库”,向所有联盟星系开放,科学家们可以在线调取数据,联合研发适配本土的共生植物。
就在联盟的生态网络不断完善时,议会收到了来自“迷雾星系”的紧急求助——该星系的原生植物“雾影花”突然大规模白化,释放的雾气失去了净化空气的功能,反而开始刺激居民的呼吸道。李蓉的监测数据显示,雾影花的白化并非基因退化,而是一种未知的“生态寄生菌”在作祟。
“这种寄生菌能附着在原生植物的根系上,吸收其养分,同时分泌毒素破坏净化功能,”老教授的全息影像带着凝重,“它的传播速度极快,已经感染了迷雾星系30%的原生植物,若不及时控制,整个星系的生态链会彻底崩溃。”
林野立刻召开紧急议会,各星系代表纷纷献策:“我们星系的‘驱虫草’能分泌杀菌液,可以试试!”“冰原星系的低温环境能抑制菌类繁殖,或许可以用低温净化!”
苏晴却摇了摇头:“寄生菌的适应能力极强,普通杀菌液无法穿透它的孢子外壳,低温还会损伤雾影花的原生基因。我认为,应该用‘以菌治菌’的思路——培育一种共生菌,既能寄生在寄生菌体内,又能与雾影花形成共生。”
老教授眼中闪过赞许:“没错!我已经从星核之种的根系中,提取出了‘共生防护菌’(联盟科研部新培育,能识别有害寄生菌并定向寄生)。苏晴,你负责将它与雾影花的基因融合,研发‘防护雾影花’;刀疤强,带领救援舰封锁迷雾星系的星际通道,防止寄生菌扩散;李蓉,升级监测设备,追踪寄生菌的传播轨迹。”
一周后,防护雾影花的种子在迷雾星系投放。这种改良后的原生植物,花瓣呈淡紫色,表面覆盖着一层细密的共生防护菌。寄生菌一旦靠近,就会被防护菌吸附,进而被分解为养分。监测数据显示,迷雾星系的寄生菌浓度以每天15%的速度下降,白化的雾影花逐渐恢复淡蓝色,释放的雾气重新具备了净化功能,居民的呼吸道症状也彻底缓解。
“原生守护计划的成效超出预期!”李蓉向议会汇报最新数据,“已有一百二十个星系的原生植物完成基因修复,共生植物的适配成功率达到92%。我们还发现,部分共生植物进化出了新的功能——比如深海星系的共生幽蓝藤,不仅能修复幽蓝藻,还能转化深海暗核能量为生态能量;迷雾星系的防护雾影花,能主动预警有害生物入侵。”
基于这些新发现,联盟议会通过了“生态进化法案”,成立了“共生植物观测站”,在每个星系设立监测点,由当地居民与联盟志愿者共同维护。同时,联盟推出了“生态学院计划”,在暗核母星建立宇宙生态学院,招收各星系的年轻学员,教授生态治理、植物培育、基因技术等课程,培养新一代生态守护者。
林野作为学院的名誉院长,第一次授课时,站在终局之树下,看着来自五百多个星系的学员——有的长着翅膀,有的带着鳃,有的皮肤能变色,但眼中都闪烁着对生态守护的热情。他举起手中的培育罐,罐内的联盟之芯幼苗已经长成小乔木,叶片上的星光纹路与星图上的光点精准对应:“生态守护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这株联盟之芯,它融合了无数植物的基因,也在不断适应宇宙的变化。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改变自然,而是与自然共生,与所有生命共生。”
学员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培育罐,里面是各自星系的原生植物与净化植物的共生幼苗——有融合了风筛藤基因的沙漠沙棘藤,有结合了曦光花能量的冰原耐寒藻,还有适配了固气苔转化能力的火山火焰花。这些幼苗,承载着各个星系的生态希望,也象征着联盟的共生理念。
半年后,生态学院的第一批学员毕业,返回各自的星系,成为了当地的生态守护者。他们建立了小型培育基地,推广共生植物种植,组织居民参与生态监测,让联盟的理念在各个星系落地生根。其中,来自迷雾星系的学员阿雅,还研发出了“雾影预警系统”,利用防护雾影花的感应功能,提前预警生态异常,被联盟推广到所有星系。
就在联盟的生态治理体系日趋成熟时,李蓉的终端检测到一组特殊的信号:“星核之种的某个变种,在宇宙边缘的‘未知星系’进化出了新的能力——能吸收宇宙尘埃中的‘暗物质能量’,转化为生态能量。但该星系的原生植物极为特殊,似乎与暗物质能量形成了共生关系,我们的监测设备无法穿透其大气层。”
林野抬头望向宇宙边缘,那里是联盟尚未探索的区域,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他转身看向苏晴、刀疤强、李蓉和老教授,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未知意味着新的可能。准备组建‘宇宙探索队’,驾驶‘探索号’(联盟最新研发,搭载超远距离探测仪与自适应生态舱),前往未知星系。我们不仅要研究星核之种的新变种,更要学习当地的原生生态模式,让联盟的共生理念,融入更广阔的宇宙。”
终局之树的叶片轻轻摇曳,仿佛在为探索队送行。联盟总部的星图上,代表未知星系的光点正在闪烁,一条新的航线被标注出来,连接着已知与未知的宇宙。生态联盟的故事,从未停止书写——从绿星的孤勇,到联盟的携手,从净化污染到原生守护,再到探索未知,他们用植物的力量,用共生的理念,让生态平衡的光芒,不断照亮宇宙的每一片角落,让生命的奇迹,在无尽的星空中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