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我要手表没啥用!”
嘴上这么说着,沈连宝的手还是伸出来,接过沈国平递给他的手表盒子。
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块男士手表。
沈国平挑的三块男士手表都是一个样式,不过沈连宝和叶淑玲的手表表带是褐色,而他自己和弟弟沈国威的表带是黑色的。
这也是为了作出区分。
“哥,那我呢?”沈国威见父亲也有一块手表,他也眼巴巴的看向大哥。
沈国平笑笑,从自己的挎包里掏出来厚厚一沓的笔记本,还有不少铅笔,以及那本新华字典。
“这些就是你的!”
“啊?就这?”
表情木然的接过这些东西,沈国威低头用看字典作为掩饰,偷偷撅起嘴,他其实并没有指望大哥也给自己买一块手表,但是他想着,大哥能够给自己买点其他的东西,而不是这些笔记本和铅笔字典之类的。
弟弟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脱沈国平的目光,他随即又从挎包里掏出一个盒子,放在了字典上面。
盒子上面赫然也写着海鸥两个字以及商标。
“哥,这手表也是给我的?”
大喜过望的沈国威明显有些不敢置信,这么贵重的东西,他还是第一次收到。
“嗯,给你的,以后你上学考试的时候,就可以看着时间答题,不过上体育课的时候要小心点,手表可经不起磕碰,跑步没事,打球踢球就不行了。”
“嗯,我知道,要是有体育课,我就不戴手表上学。”
沈国威也不傻,他知道手表贵重,绝对不能放在教室里,丢了的话,他非要挨揍不可。
“你怎么买这么多块手表?”
已经戴上自己那块手表的沈连宝貌似有点不放心,好像沈国平在外面做了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这才发了财。
“我是在自行车厂卖了野猪肉之后,跟他们后勤主任换的手表票和三轮自行车,剩下的钱都用来买手表和菜了。”
他走的时候,没有带肉,他只能这么说,不然他也不能说自己在市里那边的树林里弄到了十几头野猪,这话说出去就没人信。
“啊,那也行,反正家里现在有点钱,还够用。”
叶淑玲其实挺心疼沈国平花钱买四块手表的,但是考虑到马上就要过年了,而且这些钱都是沈国平自己赚的,她也不能多说什么。
“喵~喵~”
这时候,沈国平的军大衣里面忽然传来两声猫叫,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怎么有猫叫声?”沈国威正在仔细的看着属于自己的手表,听到猫叫声,好奇的问。
“哎呦,我差点忘了,这次在车站跟前的胡同里捡到一只小猫,我怕它冻死,就给它带回来了。”
说着,沈国平的手伸进军大衣内衬,从里面的口袋里拿出来一只小狸花猫。
“这还是个猫崽子呢,还没耗子大,指望它抓耗子,得来年了!”
沈连宝看着也就自己巴掌大小的猫,伸手拍了拍它的脑袋,招来小猫龇牙咧嘴,并抬起前爪,准备挠人。
“呵呵,小东西还脾气还挺不好呢,要挠我?你试试啊!”
看着丈夫开始逗小猫玩,叶淑玲笑了笑,忽然想起来什么,她赶紧道:“老大你还没吃饭呢吧?我给你做点吃的。”
“嗯,弄点疙瘩汤就行,我不怎么饿,哦,对了,我还买了一个烧鸡呢!”
他又从挎包里掏出来一个装着烧鸡的纸包,递给母亲。
“我给你把鸡撕开,再给你弄一碗疙瘩汤。”
其实家里也就才吃完饭不到一个小时,不过晚上这顿饭都吃完了,也只能再给沈国平做疙瘩汤,这东西速度快还好吃,管饱。
沈国威看了一眼小猫,没有理会,他是个喜欢小狗的人,对于猫不感兴趣,双手端着自己的一堆东西回到西屋,把文具都放好,他开始摆弄起手表来。
吃过母亲做的饭,沈国平也回到西屋,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那只小猫,这只小猫现在很粘着他,他去哪里,小猫都要跟着。
沈国平走进西屋的时候,地上狗窝里的两只小狗见到他后,立刻从狗窝里爬出来,绕着他的脚开始转圈,并且不停地扑他的小腿。
这是小狗在向沈国平表达亲昵的行为。
“哥,我给这两只小狗起名了,黑的叫小黑,黄的叫小黄。”
沈国威给两只小狗起的名字就突出一个形象,谁让两只小狗就是这样的颜色呢。
“现在叫小黑和小黄没问题,可它们以后长大了,还叫小黑小黄是不是不合适?”
面对大哥的质疑,沈国威也有自己的说辞:“简单啊,等到它们长大了,那就叫它们大黑和大黄呗。”
沈国平的嘴角抽了抽,还好屋子里光线比较暗,沈国威看不到这一点。
“万一它们到时候听不懂呢?”
“那就多叫几次,狗不都是挺聪明的吗?”
“行吧!”沈国平也不打算纠正了,反正这两条狗他就是用来看家护院的,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
回到家的第一晚,沈国平睡得很踏实,他这段时间已经适应了家里的火炕,在老姨家里,虽然有暖气,屋子里温度恒定,但是睡那种沙发床一点都不踏实。
热乎乎的火炕,冬天躺上去,既舒坦又催眠。
精神饱满的起来后,沈国平帮着母亲做早饭。
“你老姨她们家人都挺好的?”
昨晚只顾着高兴,叶淑玲忘记问这些事情了。
沈国平坐在灶坑门口,回答母亲的问题。
“她们都挺好的,我老姨天天都去上班,玥玥跟着她去单位,中午能混一顿单位的饭吃,也算是给家里省点粮食。”
“那你老姨父呢?”
“我老姨父的厂子好像挺忙的,说是都在三班倒。”
“三班倒?那挺累的吧?”
“累也没招,大国企的工人都这样,他们算是效益好,效益不好的,工资都开不出来。”
“啊?国企还能没钱开工资呢?”
叶淑玲没在市里上过班,理解不了这一点。
“国家这不是正在进行改革么,以后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