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开学了,作者还有十二张试卷没写,所以这几天少更点,司密码噻。)
罗浮刚过辰时,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晨露。
镜流啃着糖葫芦,白蓝发丝上沾了片枫叶,方源伸手替她拂去时。
目光忽然落在街角那间挂着“墨韵斋”牌匾的铺子上。
铺内飘出淡淡的松烟墨香,窗边还挂着一把雕花七弦琴,琴身泛着温润的暗光。
“镜流,想不想学弹琴?”方源弯腰问她。
镜流咬着糖葫芦的动作一顿,眼睛看向那把琴,小脑袋点得像捣蒜:
“想!可……我会不会学不好?”方源揉了揉她的头。
牵着她走进铺子:“师傅教你,慢慢来。”
铺主是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见方源要选琴,笑着取出一把小巧的桐木琴:
“这把琴是按孩童尺寸做的,音色清润,最适合初学。”
方源指尖轻拨琴弦,泠泠琴音散开,镜流听得眼睛都亮了。
付了钱,方源将琴抱在怀里,又选了一套朱砂红的小毛笔、裁好的半生熟宣纸。
还有一盒松烟墨——他特意挑了细磨的墨块,怕粗粒磨伤镜流的小手。
回到住处,方源先在窗前摆了张矮桌,铺上素色绒布,才将小琴放好。
他让镜流坐在自己身前,握着她的小手调整姿势:
“手指要自然弯曲,像握着颗小石子,触弦时要轻,就像碰凝魂草的花瓣。”
镜流跟着学,指尖刚碰到琴弦,琴音就歪歪扭扭的,她忍不住噘嘴:“师傅,好难呀。”
方源没急着教她弹曲,反而从袖袋里摸出片晒干的枫叶,放在琴弦上:
“我们先玩个游戏,你拨弦时,要是能让枫叶轻轻晃,就算赢。”
镜流立刻来了兴致,屏住呼吸慢慢拨弦,试了十几次,终于让枫叶颤了颤。
她抬头冲方源笑,眼里满是雀跃,之前的挫败感早没了踪影。
接下来的日子,方源每天都会教镜流半个时辰琴。
从最简单的“勾、剔、抹、挑”开始,他怕镜流手指酸,还特意用凝魂草的汁液调了护手膏,每晚帮她揉手时涂上。
等镜流能熟练弹响单音,方源便教她弹《鹿鸣》——他没按原谱来。
反而把旋律改得更轻快,还编了歌词:“丹鼎司,草色青,镜流追着纸鸢跑……”
镜流学得认真,有时练到指尖发红也不肯停。
有天傍晚,她突然完整弹完了半首,抬头看向方源时,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
方源放下手里的药碾,走过去坐在她身边,拿起自己那把旧琴,轻轻和她合奏。
一老一小的琴音交织着,飘出窗外,落在院中的树上,连路过的风都慢了几分。
学会弹琴后,镜流又缠着方源学画画。方源没找复杂的画谱。
反而每天带她去河边、去药圃,让她画眼里看到的东西。
第一次画画时,镜流握着小毛笔,半天不敢下笔,方源便握着她的手。
先在纸上画了只圆滚滚的兔子——耳朵歪歪的,眼睛用朱砂点得大大的,像极了之前那只纸鸢。
“画画不用怕画错,”方源松开手,看着镜流自己动笔。
“你觉得河边的花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镜流点点头。
蘸了点淡粉色的颜料,在纸上涂了个小圆圈,又用绿色画了歪歪扭扭的茎。
画完后,她有点不好意思地递给方源:“师傅,我画的花,像不像小团子?”
方源接过画纸,仔细看了看,在旁边添了只小蝴蝶:
“你看,小团子花引来了蝴蝶,多好看。”他把画贴在窗前,每天镜流醒来都能看到。
后来,镜流的画越画越好,她画过河边的芦苇,画过药圃里的凝魂草,还画过方源陪她钓鱼的样子。
画里的方源蹲在河边,手里握着鱼竿,身边的小身影举着鱼篓,满纸都是暖融融的光。
等镜流对笔墨熟悉些,方源便开始教她写字。
他没先教笔画,反而写了“镜流”两个字,用的是圆润的隶书。
笔画间带着柔和的弧度。
“这是你的名字,”方源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地写,“镜是清明的镜,流是流水的流,就像你一样,干净又明朗。”
镜流跟着写,刚开始字歪歪扭扭。(她会写字,只是毛笔不太好写)
“镜”字的“金”字旁还少了一点。方源没纠正,反而笑着说:
“我们的镜流,连名字都想偷个懒呀。”
镜流小脸一红,赶紧擦掉重写。
后来,她每天都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会写“师父”“丹鼎司”“凝魂草”——每次写完。
她都会把纸叠好,放进一个小木盒里,那是方源特意给她做的,上面刻着小小的兔子图案。
秋日的午后,阳光正好时,方源还会教镜流下棋。
他没选复杂的围棋,反而选了跳棋——棋盘是他用木板做的。
棋子是用不同颜色的玉石打磨的,小巧圆润,正好适合镜流的小手。
第一次下棋时,镜流总想着把自己的棋子往前跳,却忘了堵方源的路,没一会儿就输了。
她噘着嘴,把棋子往棋盘上一放:“师父欺负人,你走得太快了!”
方源笑着把自己的棋子往后挪了两步:
“这次师傅让你三步,我们再玩一次。”
这一次,镜流慢慢琢磨,居然赢了一局。她开心得拍手,抱着方源的胳膊晃:
“师傅,我赢啦!”方源摸了摸她的头,从袖袋里拿出颗糖,放进她手里:“奖励我们镜流,越来越聪明了。”
日子一天天过,镜流的琴弹得越来越熟练,《鹿鸣》的旋律从生涩到流畅。
有时方源在药圃里忙活,都能听到她坐在窗前弹琴。
她的画也攒了满满一木盒,有次仇白来送丹药,看到墙上贴的画,忍不住笑着说:
“镜流小友的画,比丹鼎司的药谱还好看。”
她写的字也越来越工整,有天她偷偷给方源写了张纸条,上面写着“师父,谢谢你”。
方源把纸条叠好,放进了自己的袖袋里,每次摸到,心里都暖暖的。
初冬的第一场雪落下来时,镜流正在院子里堆雪人。
方源站在廊下,看着她把雪球滚得圆圆的,又用煤球做眼睛,用胡萝卜做鼻子,还把自己的围巾摘下来,给雪人围上。
“师傅,你快来看!”镜流朝他喊。
方源走过去,刚站定,就被镜流抓了把雪,撒在衣领里。
他笑着弯腰,也抓了把雪,轻轻碰了碰镜流的脸颊:“小心着凉。”
镜流笑着躲开,跑回屋里,没多久就抱出了那把小琴。
她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手指拨动琴弦,《鹿鸣》的旋律在雪地里散开,清润又温暖。
方源坐在她身边,听着琴音,看着雪花落在镜流的发间,心里满是安稳。
他知道,不管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他在,镜流就能一直这样,笑着弹琴,笑着画画,笑着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琴音落时,镜流抬头看向方源,眼睛里映着雪光,亮得像星星:
“师傅,明年春天,我们还去河边放风筝好不好?”
方源点点头,揉了揉她的头:“好,我们还要去看凝魂草开花,还要去镇上买新裙子。”
镜流笑着点头,靠在方源的肩膀上,看着院子里的雪人,脸上满是幸福的模样。
雪还在下,落在屋檐上,落在丹枫树上,也落在两人的身边。
屋内的炉火正旺,暖光透过窗户洒出来,映着廊下的身影,满是岁月静好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