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封顶那一天,我按照村里的惯例给大家派发了喜糖。
我毕竟是个外来户,在这个李家庄,像我这样不姓李的人不多。遵循村里的习俗,既是表达我建房落户的喜悦,也希望大家能在往后的日子里多加关照。
提前一天,我就去镇子上买好了鞭炮和糖果。
建房的鞭炮要亲自点燃,我战战兢兢的拿着点火的折子点燃了鞭炮。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仿佛也在庆祝我获得新生。
村里的许多人都来了,大家吃着喜糖,热热闹闹地聊着天,说着祝福的话。小孩子们围着我的房子跑啊闹啊,欢欢喜喜。
除了没有亲人之外,我竟然觉得也不错。
真的好想写封信告诉师父,我在这里已经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很想大声的告诉他:“老头,要是实在找不到回去的办法,不如就留在这里,我给你养老,包的!”
房屋建好那一天,我看着面前这一个青砖碧瓦的院子,还有点不真实感。
我早早就找木匠给我打好了生活所需要的家具,这古代的房子也不用通风去甲醛,所以,新房弄好之后,我就直接住了进去。
我按照现在的习惯,选了一个好日子,请村长和李叔一家来吃饭,算是暖房酒。
席面是芳婶和李婶帮忙一起做好的,如今算上我,也算是三家人齐聚一堂。
席面不算丰盛,都是一些家常小菜。我还打了果酒,女眷们也能喝上一点。年轻的小辈们也喝了一点果酒。
宴席散去的时候,我一个人收拾完厨房,躺到了我的床上。
“真舒坦啊!”想着现代的我手机不离手,如今大半年的时间没有手机也过得很充实,还颇有点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
睡觉前,我悄悄地想:老头,要不你回来吧?咱俩一起也能把日子过好。
可老头听不到我的心声,也没有回来。我想,他大概已经到了京城了,听村里人说京城是非常遥远的地方,除了当官的,只有上京赶考的学子和做生意的富户才能去上一遭。
京城繁华迷人眼,我想着,若是回不去,等我存够了钱,我也要去京城走一走,逛一逛,就当是旅游了。这古代的京城,怎么也比现代的古镇有意思吧!
睡醒之后,我去镇子上买了一本万年历和一些纸笔。
没有手机发朋友圈的日子,观察报告也好,日记也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开始记录我每一天的生活以及我的分析。只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生活报告越写越厚,分析报告只有寥寥数语。
万幸,师父没有那么快回来,分析报告不急,可以等等再记录,最主要是言之有物,想来师父是可以理解的。
生活日记节选:
丁酉年农历三月初十,天气晴朗,今天跟李胜上山采艾草,青团好吃,可以多研发几种口味。
丁酉年农历三月十四,今天下了小雨,清明时节雨纷纷,李胜夸我有诗才。下雨天不宜外出,李婶给我做了藜蒿炒腊肉,还加了小辣椒,真香!
丁酉年农历四月初一,今天是古代版愚人节,我跟李胜说我们游历过的一个地方有一个习俗,愚人节要给朋友送礼物,我送了他一朵野花,他居然捕了一条鱼送给我。红烧鱼,下饭又好吃!
丁酉年农历四月初五,我的秧苗长大了,我询问村长是否有在田里养鱼的经验,村长听完很感兴趣,同意拿一个小田实验一下。稻花鱼长大的时候,肯定比李胜捕的那条鱼还要香。
丁酉年农历四月十八,我做了妈妈给我做过的腌笃鲜,加了我爱吃的春笋和排骨,太想妈妈了,所以我把一锅全吃了,撑的半夜睡不着记录一下。
丁酉年农历五月初五,今天是端午节,李婶喊我一起过端午,我在李家跟大家一起裹粽子。粽子是甜口的,我不爱吃,明年我想自己裹咸口的。
丁酉年农历五月初八,今天是我生日,没有蛋糕没有庆祝,我开始思念远方的每一位亲人和朋友,我开始回忆我认识的每一个人,甚至不算是朋友的人。伤春悲秋之后,我给自己煮了一碗长寿面,加了自制的辣椒酱,还煎了一个荷包蛋。生日快乐啊,顾生生!
丁酉年五月二十,天气晴朗。李胜扎了一个风筝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放,我很想告诉他,在我们那里,520是一个表达爱意的日子,但我没法说,我们都是小孩子,早恋是不对的,而且我当他是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