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峰湖边的枫叶慢慢变红的时候,青云渡推出了围炉煮茶。
炉子是我找泥匠师傅定制的,小小的一个,下面放入木炭,中间是盖网,上面配同色系的木柄茶壶。
木炭也是采买的好木炭,没有呛人的烟味,还带有一点淡淡的花香。
坐在青云渡的二楼,打开窗户,桌面上的炉子里烟火充足,带来暖暖的热意,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花香,眼前的炉子上煮着爱喝的茶,旁边还可以烤上一把栗子花生或是红枣干、桂圆干,也可以加两个小橘子。桌子上再来两盘爱吃的点心,自己带一两本书籍话本之类的,可以坐上一个下午。
这样的场景正适合来赏秋的客人,既不用吹着冷风,也不影响观赏风景。
围炉煮茶最吸引的还是城里的夫人小姐们,她们会早早的遣了丫鬟来订个包间,私密性很高一些。她们养尊处优,大多觉得店里的茶叶不够高档,会自己带一些过来。烤的东西也是如此,直接吩咐小丫鬟们带上。
我最喜欢这样的客人,虽然她们要求高一些,但她们大多自给自足,既不需要提供食材,也不需要帮忙煮茶,给的钱却不小气。
店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端上时新的点心,再帮她们的车夫找好位置停车等候就可以了。
初雪那天,青云渡被人包了场地,城里的诗社要来这里办一场诗会。听说来的都是书院的学子们和大家族的青年才俊,他们给的钱多,包下了一整天,我提前在店门口张贴了那日不对外营业的告示。
组织诗会的人有交代,诗会斗诗在二楼的走廊里,刚好两边的位置形成对抗之势。雅间里就布置成围炉煮茶、品味糕点的样子,大家自行取用,左边给男宾客,右边给姑娘们。
作诗要用的笔墨纸砚他们自己携带,我们只需要提供点心、茶水就好。奉笔研墨的活他们自己做,端茶倒水有丫鬟小厮,我们店里的员工只需要听候差遣就可以。
我问了人数,按人数准备差不多数量的糕点。这一日,我做了脆酱青瓜、糖渍樱桃萝卜、烩水笋丝、桂花糖藕和香菇面筋焖鸡丝。糕点准备的是梅花酥、透花糍、鲜花饼和枣泥酥,以及七彩定胜糕。
定胜糕其实就是一种米糕,上面印着“定胜”二字,多为打仗或是考试前做来,取个好意头。我在里面加了红苋菜的汁做了粉色的定胜糕,加了胡萝卜汁的是橙色的定胜糕,加了南瓜汁的是黄色的定胜糕,加了菠菜汁的是绿色的定胜糕。
也不都写着定胜的字样,主要是取一个好意头,有的写着金榜题名,有的写着步步高升,还有金科及第和锦绣前程。
诗会办的热热闹闹,眼看着到了最后的阶段,我和田九云端着定胜糕上去。
“知道诸位公子之中不乏有明年春天要参加科考的,小店在此处奉上定胜糕,希望诸位公子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诸人笑着道谢,我和田九云就退了下去,任由他们乐在其中。
诗会过后,大概是天气冷了的缘故,青云渡的生意时好时坏。但到底名气打了出去,不少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差人前来购买,大多数都是不常备的款式,需要预定第二日来取,也有的由我们给送上门去。
腊八那天,妮儿一早就起来熬了一锅浓浓的腊八粥,加了糯米、黑米、红豆、绿豆、薏米、花生、莲子和红枣八样。
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掉下巴!”这个时候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可以从头顶暖到脚后跟。
喝着腊八粥,我给元宝讲腊八粥的由来。
相传有一个国家叫秦国,秦国的东面和南面是大海,西面是天然的山峦屏障,只有北面不太平,经常有外族来犯边。秦国的国君就派了大将军蒙恬率领大军北伐,又下令修建长城。
秦国的壮年男子都被抓去修长城了,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田地渐渐荒芜,地里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可修筑长城的劳工们还等着家里送粮食过来做饭。
有一年腊月初八,劳工们也快断粮了。工地上却来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说她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向他们讨一点饭食来吃。劳工们看她可怜,就把她请进工棚,大家把粮袋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有人一把米、有人一把豆子、有人一把花生,凑齐了八样,给老婆婆熬了一锅粥。
老婆婆饿坏了,三下两下把这碗粥喝完了。她吃完之后抹了抹嘴,高声说道:“我吃饱了,你们也快去淘米做饭吧!”说完就走了。
众人一听,想着哪还有米做饭,谁知一低头,看到米袋子全都装满了,八样粮食,全都不少。大家顺利地度过了粮荒季。
第二年春天,劳工们把这八样粮食种在了长城脚下,到了秋天时获得了大丰收。人们感念老婆婆是个大善人,所以每年腊八这一天都要熬上一锅腊八粥。
故事讲完了,元宝端着一碗粥问我:“姐姐,等我喝完了这碗粥,米袋子和豆子袋子也会重新装满吗?”
“我不知道啊!不过,等你喝完可以自己去看看!”
元宝三下两下喝完了一碗粥,跑去了厨房柜子里看看,又满脸沮丧地跑了回来,“还是半袋子,并没有装满!”
众人哈哈大笑,又有人说:“那个老婆婆是喝完了一整锅的腊八粥,米袋子才变满了的,你才喝了一碗,肯定不行!不如,你把锅里的全喝碗看看?”
元宝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愁眉苦脸到:“我喝了一碗已经饱了喝不下了”,说完他又灵机一动,“明年腊八我要先饿上一天,再换个小锅来煮腊八粥,我肯定喝得下!”
众人笑的更开心了,还夸他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