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到第三个的时候,我已经累的不行了,完全靠手臂的惯性在那里挥舞着。王大娘看不下去,过来几下就挖好了。
我把冬笋装进我的背篓里,跟着王大娘回了家。
冬笋的处理很简单,剥皮切片,加山泉水浸泡,等待发酵完成就可以吃了。发酵的时间长,我把坛子搬到厨房的角落里,那里阴暗又干净,可以保证泡的酸笋不会变质。
泡酸笋用去了两个笋,剩下的一个我切了丁,焯水之后加了点泡好的梅干菜一起炒,又加了蒜末和辣椒碎一起,虽然没什么油水,但味道辣辣的吃起来很下饭。
王大娘有一个独立的小屋子,一间正屋一间厨房,午后有一小块菜地,自给自足刚刚好。如今加上我,我在王大娘的房间里搭了一个小床,白天挪到角落里,晚上拖出来睡觉。
收工之后,王大娘收拾家里,我煮饭做菜,我俩分工明确倒也相安无事。
今日的晚饭做好,王大娘看着锅里的梅干菜炒笋丁有半锅,拿了一个吃饭的碗,盛了一碗让我送去隔壁的婶子家。
隔壁的婶子比王大娘还年轻不少,平时独来独往,并不经常与人搭话,看起来跟王大娘的关系也一般,我虽不解,但仍会照做。
吃饭的时候,王大娘看出我的疑惑,开口解释道:“隔壁的文娘是个可怜人,嫁到夫家之后接连生了三个女儿。她夫家家境一般,婆婆还要给儿子纳妾,文娘不同意,后来一纸休书被夫家赶了出来,无处可去才来了咱们这里。”
我听完唏嘘不已,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总是低下的,想要独立生存也是十分的不容易。王大娘又嘱咐我没事的时候多帮衬一些,大家都不容易。
听着王大娘的话,我感觉这个无双寨有的时候就像是个收容所,什么人都接收一样。比如我、比如王大娘、比如文娘子,除了能做些粗活,对寨子也没什么助益,但依然可以安安稳稳地在这里生活。
听说无双寨之前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土匪窝,打家劫舍的事不少干。自从那位叫谷雨的军师来了之后,才开始改变的。寨子里开始收容男女老少,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加入进来,进来的门槛恨不得低到尘埃里,出去的门槛我暂时还不清楚。
王大娘是个不打算离开的人,她也不清楚出去要怎么做。寨子里看似并没有限制谁的人身自由,但要出去也不容易,首先的记住出去的路,沿途还有巡逻的队伍不能撞上。最好的办法是拿军师的手书或是令牌,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走出去。
无双寨的日子平和又安静,我每天跟着王大娘做着农活,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做做饭,捣鼓捣鼓白菜萝卜和野菜的花样吃法。
托王大娘的福,我在这里认识了许多人,人们看起来也十分友善。也有一些长相凶神恶煞的,但很少见的到,就连第一次上山时遇到的那三个劫匪,我也很少遇得到。
无双寨有独立的地位,但青壮年却格外的少,这根本不合理。我想这里应该有什么秘密,但我没兴趣知道,等过了阵子,我还是要去找师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