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过后,乌云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散去,阳光重新洒落在寺庙的每一个角落。高僧们完成了法事,收起法器,神色平静地向我们走来。
我心中虽仍存疑惑,但还是赶忙迎上去,恭敬地问道:“大师,刚刚那阵惊雷……不知法事是否顺利?女鬼可得到超度?”大师微微颔首,目光平和地说道:“法事已毕,女鬼虽怨念深重,但在佛法的感化下,已渐渐放下执念。至于那惊雷,或许是天地感应,不必过于担忧。”
听到大师的话,刘刚长舒一口气,脸上紧张的神情也缓和了许多。我虽表面上跟着放松下来,可心底的那丝疑虑却并未消散。总觉得此事不会如此轻易地了结,这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
我决定在寺庙里自行四处观望,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线索。与刘刚简单交代几句后,我便独自离开。寺庙里静谧清幽,偶尔有微风拂过,吹动着墙边的经幡发出沙沙声响。
我先来到了做法事的场地,地上还残留着一些法事所用的符文灰烬。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试图从这些灰烬中看出些端倪。可看了半天,除了一些模糊的符文轮廓,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接着,我沿着寺庙的回廊漫步。回廊的墙壁上绘有许多佛教故事的壁画,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我一边走着,一边随意看着壁画,思绪却仍沉浸在这一连串的灵异事件中。
不知不觉,我走到了寺庙的后院。后院里有一座小小的佛塔,塔身古朴,周围环绕着一圈矮矮的松树。我走近佛塔,发现塔身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经文。我轻轻抚摸着塔身,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塔身上有一块区域的经文,字体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似乎更新一些。
我凑近那处字体不同的经文,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午后的阳光透过松针的缝隙洒下,在塔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驳光影,使得那些奇异的经文若隐若现,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召唤。
经文的笔画纤细而曲折,不似常见的佛教经文那般规整。我从兜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型手电筒,将光线集中在这一小篇经文上,以便更仔细地观察。借着手电筒的光,我发现这些经文的刻痕较浅,像是匆忙间刻下的,而且其中有些字符的写法极为生僻,我从未在任何古籍上见过。
绕着佛塔继续查看,我注意到佛塔底部有一圈奇怪的图案,像是某种阵法的纹路。图案线条复杂,层层嵌套,其中有一些符号和我在小店符箓书上看到过的竟有几分相似。我蹲下身,用手指沿着纹路轻轻描摹,试图感受其中的奥秘,一种难以言喻的寒意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周围的松林发出“沙沙”声响,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我。我警觉地站起身,环顾四周,却只看到随风摇曳的松树。然而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却愈发强烈,后背不禁渗出一层冷汗。
离开佛塔,我走向后院的角落,那里堆放着一些废弃的佛像和杂物。在一堆破旧的木板下,我发现了一本破旧不堪的小册子。封面已经几乎完全磨损,勉强能辨认出几个模糊的字——“灵境异事录”。我心中一喜,赶忙小心翼翼地翻开。
册子的纸张已经泛黄发脆,翻动时发出“簌簌”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碎成粉末。里面记载着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件,其中有不少涉及到鬼魂、妖邪以及各种奇异的法术。
突然,一行字映入眼帘:“荒地孤魂,若怨气不散,需寻至阴之地,以古法镇之,否则将祸及四方。
正思索间,身后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我猛地回头,却发现是一位老和尚正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平静地看着我。“年轻人,这后院杂物众多,并非游玩之处。”老和尚缓缓说道。我心中一惊,下意识地将小册子藏在身后,不知道老和尚是否看到了我发现的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