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北疆告急蛮族侵(接上回)
李之源走出皇宫,并未回府,而是径直来到了位于长安西市的“风行银号”总号。
银号内依旧人流如织,伙计们熟练地办理着存取借贷业务,算盘声噼啪作响,一派繁荣景象。但李之源能感觉到,一种若有若无的焦虑情绪已经开始在城中蔓延,北疆的消息显然已经传开。
“王爷!”银号大掌柜见李之源亲至,连忙将其迎入内堂密室。
“情况都知道了吧?”李之源坐下,直接问道。
“是,王爷。北疆的消息已经传开,今日已有不少大客户前来咨询,担心战事影响,甚至有几人想要提取大额存款。”大掌柜面色凝重地汇报。
“慌什么?”李之源语气平静,“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得住。传我命令:第一,风行银号所有网点,正常营业,存取自由,但要加派护卫,确保万无一失。第二,提高短期存款利率半个点,吸引市面游资,稳定人心。第三,严密监控各大银号和钱庄的动向,若有趁机挤兑或抬高拆借利率者,记下来。”
“是,王爷!”大掌柜见主子如此镇定,心下稍安。
“另外,准备一下,近期我们可能要发行一笔‘特别债券’。”李之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离开风行银号,李之源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风行商行”总部。
这里比银号更加忙碌,各色人等进进出出,汇报着各地商情、货物调度。秦玉龙正坐镇中枢,飞速地处理着文书,下达指令。
“玉龙,情况如何?”
“王爷,”秦玉龙见李之源到来,立刻起身,“北疆战事对商路影响立竿见影。通往草原的商队已全部暂停,部分在北疆的货物恐怕有损失风险。另外,市面上的粮价、铁料价格已经开始小幅上涨。”
“预料之中。”李之源点点头,“我们囤积的物资情况怎么样?”
“按照王爷您之前的吩咐,我们一直在暗中收购和囤积粮食、布匹、药材、皮革等战略物资。目前库存储备充足,仅长安、洛阳、扬州三地大仓的存粮,就足够支撑二十万大军三个月之用。各类药材、铁料、皮革更是远超此数。”秦玉龙汇报着惊人的数字,这都是李之源多年来“有钱任性”和“苟道发育”策略下的积累。
“很好。”李之源满意地点头,“立刻做三件事:第一,从我们的储备中,再调拨一批粮食、伤药、御寒衣物,以商行名义,公开捐赠给定边城,声势要做大,让全城百姓都看到。第二,让我们控制的粮行、药铺,平价放出一部分物资,稳定长安物价,谁敢囤积居奇,你知道怎么做。”李之源眼中寒光一闪。
“明白,杀鸡儆猴。”秦玉龙心领神会。风行商行如今势力庞大,对付几个不开眼的奸商易如反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李之源压低声音,“启动‘北风’计划。”
秦玉龙闻言,身体微微一震:“王爷,现在就启动?是否太早?朝廷那边…”
“朝廷指望不上。”李之源摆摆手,“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渠道获取最准确的情报,甚至…必要时能自己做点事情。让‘北风’动起来,我要知道铁木真大军的详细配置、后勤路线、各部族之间的矛盾,一切信息!投入多少资源都在所不惜!”
“是!我立刻去办!”秦玉龙神色凛然。所谓的“北风”计划,是李之源早在布局草原贸易时,就暗中组建的一支深入草原各部的秘密情报网络,由商队伙计、翻译、甚至收买的部落人员组成,平时只传递商业信息,如今到了启动其真正作用的时刻。
离开商行,李之源想了想,又拐进了斜对面的“四海当铺”。
当铺掌柜是个精瘦的老头,一见李之源,立刻笑眯眯地迎上来:“王爷您可是稀客,有什么好关照?”
“少废话,”李之源笑骂一句,“最近有没有收到什么好东西?特别是来自北边或者西边的。”
掌柜的闻言,神色认真起来,低声道:“王爷明鉴。这几日,确实有几件蹊跷物件。有个草原打扮的人,当了一柄镶宝石的金刀,工艺不像东部草原的,倒像是更西边的风格。还有一人,当了一枚古旧的狼头令牌,质地特殊,不似凡铁…小的觉得可疑,都暂且扣下了,没敢往外放。”
“做得好。”李之源点头,“把所有近期收到的,来源可疑,尤其是与西部草原、西域有关的物件,全部整理出来,送到王府,我要亲自过目。另外,通知下去,四海当铺所有分号,提高对草原相关物品的收购价,特别是带有文字、图腾的东西,有人来当,务必留下,钱不是问题。”
“遵命!”掌柜的连忙应下。四海当铺作为李之源情报收集的另一个补充渠道,时常能意外收获一些线索。
最后,李之源来到了“镇远镖局”。
镖局内气氛肃杀,镖师们都在擦拭兵刃,检查弓弩,显然已经得到了风声。
总镖头赵镖头见李之源到来,立刻抱拳:“王爷!弟兄们都准备好了!只要您一声令下,咱们镇远镖局的儿郎随时可以开赴北疆!”
李之源拍拍他的肩膀:“老赵,有心了。但眼下还不是镖局弟兄们上战场的时候。你们的任务更重要。”
他沉声道:“第一,立刻加强所有重要商队、特别是通往各异界通道的护卫力量,严防有人趁乱打劫。第二,抽调一批精干镖师,组成快速反应小队,配备最好的马匹和装备,随时听候调遣,负责重要物资的押运和特殊信息的传递。第三,发出‘镖师召集令’,召回所有在外休假或执行次要任务的镖师,随时待命。”
“是!王爷!”赵镖头大声应命,“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让王爷的产业有失!”
安排好一切,李之源才稍稍松了口气,回到唐王府时,已是华灯初上。
王妃早已得知消息,忧心忡忡地等在花厅,见儿子回来,连忙上前:“源儿,北疆那边…不会有事吧?你父王他…”
“娘,放心。”李之源笑着安慰,“一点小麻烦而已,儿子能解决。父王他老人家跑得快,说不定现在正在哪个山沟沟里看热闹呢,安全得很。”
话虽如此,李之源心里却闪过一丝疑虑。铁木真崛起得如此之快,统一西部草原,又迅速东征…这背后,会不会有那个跑路老爹的影子?或者,他是不是又惹了什么祸,间接导致了这场危机?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却让他更加坚定了必须尽快解决北疆问题的决心。
……
接下来的几天,长安暗流涌动。
朝廷上的争吵依旧持续,但皇帝李琰在私下召见了几位心腹重臣以及户部、兵部尚书,详细询问了李之源“北伐债券”和“承包军需”的可行性后,心中的天平逐渐倾斜。
尤其是在户部尚书哭着算出如果按照传统方式筹款、征调,国库不仅会立刻破产,还可能引发全国性的赋税暴增、民怨沸腾之后,皇帝终于下定了决心。
第五日,大朝会。
皇帝李琰力排众议,正式下旨:
“北疆蛮族猖獗,侵我疆土,虐我百姓!朕决意兴王师,讨不臣!特命富昌王李之源,总筹北伐一应钱粮物资事宜!准许其以未来北疆关税、矿税为抵押,发行‘北伐债券’,募集军资!一应军械打造、粮草转运,可由风行商行优先承办,朝廷各部需全力配合,不得掣肘!”
圣旨一下,朝野哗然。虽然早有风声,但真正听到皇帝将如此重要的战争命脉交给一位王爷、一个商行,还是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和担忧。
但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家中富庶的勋贵和巨商,则看到了机会。“北伐债券”?利息几何?如何认购?风行商行做担保?似乎…有利可图?
圣旨刚下,李之源的行动就开始了。
风行银号门前,立刻贴出了巨幅公告,详细说明了“北伐债券”的发行细则:面额、利率、期限、兑付保障(明确写明了以未来北疆关税和部分矿税作为抵押),认购起点和方式写得清清楚楚。
同时,风行商行宣布,接受朝廷委托,开始大规模招募工匠,扩大军工生产,并公开向全国采购粮食、布匹、药材等军需物资,价格公道,现银结算!
四海当铺也挂出牌子,高价收购一切与草原相关的古物、情报。
镇远镖局的精锐镖师们,开始护送着一车车的铜钱、白银,前往各地风行银号网点,作为债券兑付和物资采购的准备金,同时也开始承接护送军械粮草前往北疆的危险任务。
李之源用他强大的“钞能力”和高效的组织能力,瞬间将整个国家的战争机器的一部分,高速运转了起来。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原本有些恐慌的市场迅速稳定下来,因为最大的买主和资金提供者出现了,而且还是溢价收购、现银结算。不少商人甚至开始囤货,准备卖给风行商行。
那些持观望态度的富豪们,看到风行银号真金白银地做准备,又仔细研究了债券条款,发现收益确实可观,且抵押物看似可靠(毕竟北疆打下来贸易恢复,关税是稳赚的),于是纷纷开始解囊认购。风行银号门前,竟然排起了认购长队!
朝廷各部,特别是户部和兵部的官员,从一开始的怀疑、抵触,到后来发现只需要进行监督和协调,繁琐的筹粮、筹款、打造军械的难题竟然真的被李之源接手了过去,而且效率奇高,他们顿时轻松了不少,态度也悄然转变。
皇帝李琰在深宫里,听着太监汇报着市面的反应、债券认购的火爆情况以及军械粮草已经开始陆续启运的消息,长长地舒了口气,心中对那个看似不着调的侄儿,第一次生出了几分真正的倚重之感。
……
然而,北疆的战局并未因此立刻好转。
铁木真的大军依旧如同铁桶般包围着定边城,日夜不停地猛攻。张崇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守军伤亡持续增加,城墙多处出现破损,虽然得到了李之源捐赠的物资,但情况依然危急。
这一日,蛮族攻势格外猛烈,甚至动上了攻城塔和一种简陋的投石车。巨大的石块砸在城墙上,地动山摇。
“将军!西门告急!城墙出现裂口!蛮兵快要冲进来了!”一名满身是血的校尉狂奔来报。
张崇山目眦欲裂,一把拔出战刀:“亲卫队!随我上!堵住缺口!绝不能让蛮子进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远在长安王府密室中打坐的李之源,猛然睁开了眼睛。
他通过布置在定边城附近的隐秘侦查法器(巽剑·风隐的低级应用),感知到了城防的危急。
“啧,麻烦。”李之源撇撇嘴,似乎有些不满被打扰清修。
他心念微动,识海中那柄厚重沉稳的坤剑·地载轻轻震颤。
下一刻,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定边城西门。
那些正嚎叫着从城墙裂缝处涌入的蛮族精锐,突然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巨大压力凭空出现,仿佛整片大地都变得粘稠沉重起来!
他们的动作瞬间变得迟缓无比,如同陷入了泥沼,每迈出一步都艰难万分。原本凶猛的冲锋势头戛然而止。
正冲向缺口的张崇山和守军们都愣住了,看着那些动作突然变得滑稽缓慢的蛮兵,一时没反应过来。
“是地神显灵了?!”有士兵惊呼。
张崇山虽不明所以,但战场直觉让他立刻抓住机会:“快!放箭!扔震天雷!堵住缺口!”
箭雨落下,那些动作缓慢的蛮兵成了活靶子,瞬间被射倒一片。几颗黑乎乎的铁疙瘩(李之源工坊产的早期手雷)被扔进缺口,轰然炸响,残肢断臂横飞。
后续的蛮兵被这诡异的现象和猛烈的反击打懵了,士气受挫,潮水般退了下去。
西门危机,暂时解除。
张崇山站在缺口处,看着满地动作缓慢、挣扎着想爬起来的蛮兵,心中充满了惊疑不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自然不会想到,这竟是远在长安的那位“纨绔”王爷,隔空轻轻挥了挥“手指”的结果。
密室中,李之源收回神念,嘀咕了一句:“唉,又耗了我一丝神识。得让皇帝伯父加钱…不行,得用矿产来换…”
……
北疆的战火仍在继续,朝廷的援军正在集结,李之源的战争机器全速运转,债券资金和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北方。
而在这场危机的背后,李之源的“北风”计划也开始传来第一批情报。
情报显示,铁木真的大军后勤确实并不充裕,各部族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更重要的是,情报提及,铁木真身边,似乎有几个身份神秘的“顾问”,穿着不像草原人,反而…有些类似道士?
得到这个消息,李之源的眼睛眯了起来。
“道士…顾问…西部草原…”他手指轻敲桌面,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跑路老爹的身影,以及青牛观那些不愉快的往事。
“看来,这场仗,比想象中更有意思了。”李之源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说不定,还能顺便抓个爹?”
他起身,走向书房,准备给正在冰川界带队探索的王强,写一封密信。
北疆的棋盘上,李之源已经落下了他的棋子。接下来,就看那位“天可汗”铁木真,如何应对这来自金钱和“玄法”的双重碾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