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回:天伦悟道和为贵 诸界风云静中观 (第一节)
玄唐长安的春日,似乎总带着几分被无形之力涤荡过的清澈与鲜活。星宿大阵无声运转,引星辰之力,梳理地脉,使得这帝都的灵气愈发温润祥和,连带着寻常百姓都觉得今年春日,花开得格外繁盛,鸟鸣得格外悦耳。
而这股生机勃勃的春意,在唐王府内院,更是浓郁得几乎化不开。
今日天气晴好,暖阳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精心打理过的花园里。亭台楼阁,假山流水,皆笼罩在一层融融暖意之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那片柔软的草地上,几个小小的身影正在嬉戏玩耍。
为首的是一个虎头虎脑、穿着大红遍地金袄裤的男孩,约莫两三岁模样,跑起来还有些蹒跚,却精力旺盛,正是被李之源硬扣上“李狗蛋”之名的嫡长子。不过在王府内,无人敢直呼其贱名,下人们皆恭敬称“世子”或“哥儿”,奶奶唐王妃和几位李之源侧妃更是心肝肉地叫着。
“哥儿,慢些跑,仔细摔着!”唐王妃坐于花园中央的暖亭里,身下是铺了厚厚软垫的贵妃榻,身上盖着薄薄的锦被,看着孙儿在草地上撒欢,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慈爱笑容。她如今气色极好,因服用了甲子丹,又常得李之源以精纯道元梳理身体,看上去竟比几年前还要年轻精神些。
“祖母,祖母!看!蝴蝶!”小李空(次子)不像哥哥那般活泼,性子更显沉静,他蹲在一株开得正盛的月季旁,小心翼翼地指着一只停留其上的玉色蝴蝶,轻声对亭子方向说道。他眉眼继承了明月的英气与李之源的轮廓,虽年幼,已显沉稳。
“明儿也看到了!”长女李明穿着苏云亲手绣制的淡粉色襁褓,被乳母抱在怀里,挥舞着小手,声音清脆,眼睛亮晶晶的,透着灵秀。她似乎对色彩格外敏感,总是盯着花圃里最鲜艳的花朵看。
“追!追!”次女李清则显露出柳萱儿般的活泼,在乳母怀中也不安分,扭动着小身子,指着奔跑的世子,咿咿呀呀地喊着,小脸因兴奋而红扑扑的。
三女李灵被明珠逗弄着,发出“咯咯”的清脆笑声,她似乎格外敏锐,能察觉到旁人不易察觉的细微动静,比如蚂蚁搬家,或是叶片上滚动的露珠。
几个孩子,空、明、清、灵,虽性格迥异,却都冰雪可爱,环绕在唐王妃视线所及之处,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的天伦图卷。欢声笑语,如同最动听的乐章,充盈着整个庭院。
暖亭内,不仅坐着唐王妃,几位侧妃也都在旁相伴。
繁花坐在王妃下首的小杌子上,正细心地剥着一颗水晶葡萄,将晶莹的果肉喂到王妃嘴边,柔声道:“母亲,尝尝这个,是暖玉谷新送来的,甜得很。”她如今虽已是世子之母,地位尊崇,但对待王妃的恭敬与细心,却从未改变。
苏云坐在一旁,面前摆着一副小小的绣架,她一边穿针引线,绣着一方帕子,上面是几竿翠竹,清雅脱俗,一边陪着王妃说话:“母亲近日气色越发好了,看来王爷寻来的那安神香确有奇效。”
柳萱儿则没那么安静,她倚在亭柱旁,手里捻着一朵刚摘的海棠,笑嘻嘻地说:“可不是嘛!我看母亲如今比我们几个精神头都足!昨儿个还说要教灵儿认字呢!”她口中的灵儿自然是三女李灵。
明珠正拿着一块软糯的糕点,自己咬一小口,又递到李灵嘴边,看着女儿像小松鼠般鼓着腮帮子咀嚼,乐得眉眼弯弯:“母亲那是疼灵儿!咱们灵儿最聪明了,是不是呀?”
就连一向清冷的明月,也并未像往常那样抱剑立于远处,而是坐在亭子边缘,目光看似警惕地扫视四周,实则大部分注意力都落在草地上奔跑的世子(李狗蛋)和安静观察的李空身上。听到明珠的话,她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牵动了一下,算是回应。
唐王妃听着儿媳们的话,看着眼前这和睦景象,心中熨帖无比。她拍了拍繁花的手,又对苏云笑道:“你那竹绣得越发有风骨了,瞧着就让人心静。”接着又嗔了柳萱儿一眼,“就你嘴贫!”最后看向明珠和明月,眼神温和,“孩子们都懂事,是你们的功劳。”
她目光扫过亭外,看到那个略显局促、想靠近又有些犹豫的身影,正是她的丈夫,李修。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尤其是看到儿子李之源如今的成就与威望,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李修早已没了当初的潇洒不羁,更多了几分小心翼翼与试图弥补的诚恳。
唐王妃心中暗叹一声,终究是心软了,对着亭外扬声道:“杵在那里做什么?太阳底下不晒吗?还不进来喝杯茶!”
李修闻言,如蒙大赦,脸上立刻堆起笑容,快步走进亭子,挨着明月下首的凳子坐了,搓着手道:“不晒,不晒,看着孩子们玩,心里高兴。”他目光落在草地上的孙儿们身上,眼中流露出真实的慈爱。
唐王妃瞥了他一眼,习惯性地刺了一句:“现在知道高兴了?早些年干嘛去了?”语气却已无多少怨怼,更像是一种带着嗔怪的调侃。
李修讪讪一笑,不敢接话,连忙拿起茶壶给王妃斟茶,动作甚至有些笨拙,引得柳萱儿和明珠偷偷抿嘴笑。
这时,花园角落传来一阵轻微的灵气波动。众人望去,只见大哥李之闲坐于特制的轮椅上,面前支着画架,正提笔作画。他画的是眼前这春日嬉戏图,笔下生灵栩栩如生,世子奔跑的动态、李空观察的专注、李明的好奇、李清的活泼、李灵的聪敏,甚至亭中众人的神态,都被他捕捉得惟妙惟肖。更奇的是,画作之上,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与这庭院春色融为一体的自然道韵,观之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能感受到画中世界的呼吸与生命的律动。
“之闲的画,是越发不得了了。”唐王妃赞叹道,“前儿个太后召他入宫,画了一幅《百鸟朝凤》,听说挂在慈宁宫里,满室生春,连太后多年的头风都减轻了不少,直夸他是‘画圣’下凡呢。”
苏云柔声道:“大哥以画入道,心合自然,笔下自有生机道韵,非是凡俗画工可比。”
李修也连忙附和:“是啊是啊,之闲有此成就,我这当爹的……也与有荣焉。”他本想说自己教导有方,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生怕再引来王妃的“旧事重提”。
就在这一片和乐融融的氛围中,李之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连接内院的廊下。他今日未着王府常服,只是一身简单的玄色长衫,负手而立,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庭院中的一切。
他看着母亲脸上满足的笑容,看着几位侧妃之间融洽的相处,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嬉戏,看着父亲努力融入家庭的笨拙,看着大哥沉浸于画境道韵的专注……
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满足感,如同暖流般缓缓浸润他的心田。外界诸界风云,朝堂博弈,技术革新,阵法推演……所有宏大叙事带来的压力与筹谋,在这一刻,都被这俗世最朴素的温情所消解、所安抚。
这种家的温暖,亲人环绕的安稳,是他拥有移山倒海之能、掌控一界兴衰之外,另一重不可或缺的心灵寄托与修行根基。它让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并非高高在上、漠视众生的神只,而是有血有肉、有牵有挂的人。这份“人性”的锚点,或许正是他能在这条孤独而漫长的道途上,始终保持本心,不走偏锋的关键所在。
他的目光与亭中的唐王妃对上,母子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几位侧妃也注意到了他的到来,纷纷投来温柔的目光。连草地上奔跑的世子,也似乎感应到了什么,停下脚步,扭过头,冲着廊下的父亲露出一个无齿的、灿烂的笑容,含糊地喊了一声:“爹……爹……”
李之源嘴角的弧度加深,并未上前打扰这美好的画面,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要将这一刻的安宁与幸福,深深地烙印在心底。他知道,这样的时光弥足珍贵,是他力量源泉的一部分,亦是他愿意倾尽全力去守护的美好。
春风拂过,带来花香与孩子们的欢笑。廊下的李之源,与庭院中的温馨景象,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无比和谐的画卷。这王府春深处的天伦之乐,便是他睥睨诸界风云时,最坚实的后盾与最温暖的港湾。
(第一百一十回 第一节 完)
第一百一十回:天伦悟道和为贵 诸界风云静中观 (第二节)
廊下的宁静并未持续太久,一道传讯符箓化作流光,悄无声息地落入李之源手中。他神识一扫,是秦玉龙禀报,育灵界的百花之主化身再次到访,已安排在王府迎宾阁。
李之源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自上次初步结盟,共享部分关于新发现小千世界的情报后,双方都明白,诸界连通带来的并非只有机遇,更有潜藏的危机与需要共同面对的未知。百花之主此次前来,定然与那些已探明或尚未探明的世界动向有关。
他最后看了一眼庭院中其乐融融的景象,身形微动,便已从廊下消失,下一刻,出现在了王府专门用于接待重要来客的迎宾阁。
阁内陈设雅致,多以灵木、奇石点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能宁心静气的百花清香。百花之主的化身依旧是由无数花瓣与藤蔓交织而成的朦胧曼妙形体,悬浮于主位之旁,散发着温和而古老的生命气息。
“之源道友,别来无恙。”百花之主的意念温和地拂过李之源的心神。
“花主亲临,有失远迎。”李之源拱手一礼,在主人位坐下,侍女奉上灵茶后便悄然退下,阁内只余他二人。
“道友想必已知我此次来意。”百花之主开门见山,“自天地异变,通道显现,至今已确认稳定连通的小千世界,已达十五之数,远超我等最初预估与古籍所载。未知,往往意味着变数与风险。”
李之源点头,神色凝重了几分:“不错。我这边通过符机关鸟与初步探查,已获得部分世界的基本信息,正欲与花主共享,共商对策。”
他袖袍一挥,一道光影在两人之间展开,呈现出粗略的诸界星图,其中十五个光点熠熠生辉,旁边标注着简略信息。
李之源指向其中几个光点:“这四个世界,其能量层级、社会结构、文明程度,与玄唐大体相似,多以武道或类似体系为主,虽有纷争,但尚在可控范围内。可暂称之为‘邻界’。”
接着,他指向另外三个明显更大、更亮的光点:“这三个世界,面积数倍于玄唐,内部势力林立,能量反应强烈,存在迷惘境巅峰乃至可能触摸到道境门槛的强者,需列为高等级世界,重点关注。”
然后,他的手指落在了两个色泽暗沉、散发着不祥气息的光点上:“此二界,一为‘暗界’,一为‘血界’。环境极其恶劣诡异,影像传回的画面中,存在大量攻击性极强的未知生物,甚至有令我都感到一丝寒意的不明存在。此二界,已明确标记为极端高危,不可轻易靠近。”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那个代表着水界的、呈现出深邃蓝色的巨大光点上,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至于此界,我称之为‘水界’。其浩瀚远超想象,近乎全是汪洋,目前探索范围不过沧海一粟。曾于深处感知到可能存在智慧生命体的迹象,且其能量层级深不可测。此界潜力与风险,皆难以估量,是我目前最为关注,也最为警惕的世界之一。”
百花之主静静地“听”着,那花瓣构成的形体微微摇曳,传递出凝重的意念:“十五界……暗血凶险,水界莫测,高等级世界虎视眈眈……局面比预想的更为复杂。被动等待,绝非良策。”
“花主所言极是。”李之源赞同道,“我已在那十三个存在潜在风险的世界通道节点处,布下了‘八极幻衍阵’,兼具隐匿、预警、困敌、防御之能,并派遣绝对忠诚的精锐小队驻守,严禁任何人私自探索,暂时封锁了这些通道,以防不测。”
“封锁是必要的,但非长久之计。”百花之主道,“尤其是对水界、暗血界这等关键且信息极度匮乏之地,若不能获取更深入的情报,我等便如同盲人执剑,空有利器,却不知敌在何方,何时来袭。”
李之源沉吟片刻,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我亦作此想。玄唐如今星宿大阵已成,内部稳固,技术革新推动国力稳步提升,正处于健康上升期,不宜贸然开启大规模跨界冲突,树敌过多。当下之要务,在于‘知己知彼’。”
他指向星图上那四个“邻界”:“对此四界,我意派遣精干人员,秘密潜入。目的非征服,而是收集其社会结构、力量体系、资源分布、各方势力关系等情报,以为未来可能的交流、贸易,或是必要的防范,早做准备。”
百花之主传递出赞同的意念:“此举稳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获取情报,方能制定有效方略。我育灵界亦可从旁协助,通过草木精灵对自然能量的独特感知,尝试从法则层面遥感到这些世界的细微动向,或有意外收获。”
“如此甚好,有劳花主。”李之源表示感谢,随即语气一转,变得更加坚定,“至于那水界……因其过于神秘与潜在的高风险,我决定亲自再探一次。”
百花之主的花瓣微微收拢,显出一丝担忧:“道友亲自前往?是否太过冒险?水界浩瀚,未知太多。”
李之源淡然一笑,眉宇间是强大的自信与掌控力:“无妨。正因其风险难测,才需我亲自前往,方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上次救父仓促,未能细查。此次准备更为充分,旨在验证深海智慧生命是否存在,若有可能,进行初步接触,并更准确地评估此界整体实力层级与潜在威胁。这关乎我等未来对水界的根本策略,不容有失。”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离开期间,玄唐内部一应事务,将由秦玉龙全权负责协调。他跟随我多年,熟知风行体系运作与各方关系,能力与忠诚皆毋庸置疑。朝廷与军方那边,我也会与皇伯父打好招呼,确保政令畅通,不会因我暂时离开而生乱。”
百花之主见李之源心意已决,且安排妥当,便不再劝阻,传递出支持的意念:“既然道友已有决断,万事小心。若有需援手之处,育灵界定义不容辞。我会密切关注诸界法则波动,若有异动,即刻通知于你。”
“多谢花主。”李之源拱手,“如此,你我双方,一明一暗,一内一外,协同应对。玄唐负责具体探查与正面防御,育灵界负责法则感知与情报辅助。望能在这纷乱的诸界格局中,为我等子民,争得一片安宁与发展之机。”
“正该如此。”百花之主的花瓣舒展开来,达成共识。
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后,百花之主的化身缓缓消散,留下满室清香。
送走百花之主,李之源立刻传讯召来了秦玉龙。
书房内,李之源将方才与百花之主商议的决策,以及自己将亲探水界的安排,详细告知了秦玉龙。
秦玉龙闻言,神色肃然,并无推诿,只是郑重应道:“王爷放心前往,属下必竭尽全力,稳住后方,协调各方,确保王爷归来之时,玄唐一切如常,风行体系运转顺畅。”
李之源看着他,眼中充满信任:“玉龙,你的能力我深知。国内事务,你与各部协商处置,若有难以决断之事,可去请教皇伯父。诸界商贸,按既定方略推进,与育灵界的合作尤其要保持密切。那四个邻界的渗透计划,由你亲自挑选人手,制定周密方案,务必谨慎,以收集情报为第一要务,避免打草惊蛇。”
“是!属下明白!”秦玉龙沉声应下,“潜入人选,属下会从‘暗影卫’与熟悉异界环境的资深探索队员中遴选,确保忠诚与能力。方案制定后,会呈报王爷过目。”
“嗯。”李之源点头,“另外,我离开期间,王府与宫中,你也要多费心照看。”
“属下分内之事。”
安排妥当,李之源便让秦玉龙下去准备。他自己则需为再探水界做些准备,也要入宫一趟,与皇帝伯父说明情况。
站在书房窗前,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李之源目光悠远。
(第一百一十回 第二节 完)
第一百一十回:天伦悟道和为贵 诸界风云静中观 (第三节)
与秦玉龙交代完毕,又与皇帝伯父李琰密谈,确保了后方无虞之后,李之源并未立刻动身前往水界。探索一片近乎无边、深浅未知、可能隐藏着巨大危险与机遇的汪洋,绝非凭一时血气之勇便可成行。充分的准备,是成功与安全的基石。
他首先回到了小壶天深处,那座轰鸣作响的离火星辰炉前。此次探索,常规的符箓、丹药、阵盘自然要大量准备,但最重要的,是一件能够在水界那种极端环境下提供持久、稳定、可靠支持的载具与庇护所。
他脑海中浮现出金机界传承中,关于上古炼气士巡弋星海所使用的“星空飞舟”的记载。那等飞舟,以星辰为坐标,以虚空为航道,阵法环环相扣,功能繁多,威力无穷,是真正的文明瑰宝。以他目前的修为与资源,炼制完整的星空飞舟无异于痴人说梦,甚至连驱动其的核心“星空能量石”都无力炼制。
但是,炼制一个极度简化的、仅能满足在水界及低空飞行需求的版本,却并非不可能!
“便以此为基,炼制一艘‘巡水飞舟’!”李之源目光坚定,心中已然有了完整的蓝图。
材料是首要问题。寻常的天材地宝,恐怕难以承受水界深海的恐怖压力与可能存在的能量侵蚀。他的目光,投向了小壶天一角,那里堆放着一些他之前从金机界那艘“陨落方舟”上,小心采集下来的、相对边缘的金属构件。这些金属历经万古而不朽,其材质本身就蕴含着一丝微弱的空间特性与极强的能量传导性、韧性,正是炼制飞舟主体的绝佳材料!
他选取了几块相对完整、属性温和的银灰色金属板,又搜集了之前积累的大量空冥石、星辰砂、深海沉银、万年铁木芯、以及多种具备良好能量亲和性与坚固特性的辅料。
准备工作就绪,李之源深吸一口气,离火星辰炉炉火轰然暴涨,被压缩到极致的星辰之火与地脉之火交融,散发出恐怖的高温。他首先处理的,是那几块来自渡世方舟的银灰色金属。
即便是边缘构件,其炼化难度也远超寻常材料。李之源全力运转《万象炼天术》,神识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引导着炉火,一点点地剔除金属内部历经岁月可能存在的杂质与能量惰性部分,同时小心地保留其核心的优良特性。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与道元,足足用了大半个月,才将这些金属初步炼化成流动的、闪烁着星辉与空间波纹的液态。
随后,他按照心中构想的飞舟形态——一艘线条流畅、形如游鱼、两侧带有可收放金属翼翅的小型舟船——开始塑形。液态金属在他神念的引导下,缓缓凝聚成舟体骨架与外壳,内部中空,分为控制舱、休息舱、储物舱等多个功能区。
塑形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铭刻阵法才是核心与难点。
李之源需要在这有限的舟体空间内,集成多种功能阵法:
· 核心驱动阵: 以《周天星辰炼气法》为原理,构筑一个能高效吸收、转化周天星辰之力与水灵之气为驱动能量的核心阵法。此阵并非依靠外物能量石,而是直接连接李之源自身的混沌道元作为初始引动与关键时刻的爆发源,平时则依靠阵法自主汲取外界能量维持基本运转与低速航行。有了阵法加持,对李之源自身法力的消耗可以忽略不计。
· 周天星斗玄黄阵(简化版): 布于舟体核心,作为飞舟的能量中枢与稳定器,优化内部能量循环,并提供基础的防御与隐匿能力。
· 千岳镇魂阵(衍生): 侧重于防御,尤其强化对物理冲击与能量压力的抵抗,确保飞舟能承受深海极压。
· 分水辟波阵: 专门针对水下航行设计,能在舟首形成无形的力场,分开水流,大幅减少航行阻力,并在舟体周围形成稳定的空气层。
· 浮空掠影阵: 使飞舟具备短距离低空飞行与滑翔能力,便于跨越水面障碍或紧急脱离。
· 八极幻衍阵(微型): 提供更强的隐匿、预警与迷惑效果,关键时刻可释放幻象脱身。
· 坚固、自洁、避水、恒温等基础符文 更是遍布舟体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对阵道有着登峰造极的理解与掌控力。李之源全神贯注,神识分化万千,如同最精密的机械,同时在舟体各处铭刻着不同的阵纹。他以星辰砂混合自身道元为“墨”,以神念为“笔”,每一笔落下,都牵动着整个飞舟的能量脉络。
时间在专注的炼制中飞速流逝。小壶天内,花开花落,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两个多月。
当最后一笔阵纹在舟尾落下,与整个飞舟的阵法体系完美衔接的刹那——
“嗡!!!”
整艘巡水飞舟发出一声低沉而愉悦的嗡鸣!通体银灰色的舟身流淌过一层水波般的光华,两侧收拢的金属翼翅微微震颤,仿佛拥有了生命。舟体上无数细密的阵纹逐一亮起,又迅速内敛,只留下一种浑然天成、坚固而灵动的质感。
飞舟长约五丈,宽一丈有余,形态优雅如剑鱼,线条流畅充满力量感。成功了!
李之源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这艘凝聚了他心血、融汇了金机界传承与自身阵道理解的巡水飞舟,其品质远超寻常法宝,几乎可称为一件特殊的“洞天型法宝”,虽然空间远小于小壶天,但功能性极强。
他将其收入体内温养,让自身道元与飞舟核心阵法进一步磨合。
接下来,是准备其他物资。
他开启了王府与风行体系最顶级的库藏,挑选了海量的空白阵盘、符纸、以及各种属性的顶级灵墨、朱砂。这些是用来临时布阵、应对突发状况的。
丹药方面,疗伤、恢复、解毒、避水、凝神等各种功效的顶级丹药,装了整整三个大玉瓶。这些都是他亲自炼制或监督炼制,品质极高。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重保障——他取出了那个盛放着“混沌源种”分株的透明晶瓶。看着其中那米粒大小、却蕴含着近乎无限生机与造化之力的光点,他沉吟片刻。
此行风险难料,这分株蕴含的磅礴生机,关键时刻或许能起到起死回生之效,无论是用于自身疗伤,还是挽救其他重要之物,都堪称最后的底牌。他小心翼翼地在晶瓶外加刻了数层隐匿与防护禁制,确保其气息不会外泄,然后郑重地将其收入飞舟最核心的储物舱内。
一切准备就绪,已是外界时间过去三日,小壶天内则近三个月。
李之源出关,状态调整至巅峰。他并未惊动太多人,只与母亲、几位侧妃简单话别,告知需闭关一段时日(对外如此宣称),又去看了看熟睡中的儿女们。
然后,他悄然离开了长安,身形几个闪烁,便已出现在南海之滨,那处通往水界的空间节点之外。
此处已被“八极幻衍阵”重重封锁,云雾缭绕,外人难以察觉。驻守此地的风行精锐小队见到李之源亲临,立刻肃然行礼。
“本王需入水界一行,期间尔等需加倍警惕,严禁任何人靠近节点。”李之源吩咐道。
“遵命!”小队队长躬身领命。
李之源点了点头,不再犹豫。他心念一动,那艘银灰色的巡水飞舟便出现在身前,悬浮于海面之上,流线型的舟体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泽。
他一步踏入飞舟控制舱。舱内简洁而舒适,以暖玉和灵木装饰,正前方是一面巨大的、由水晶般透明材质构成的观察窗,其上流动着细微的阵纹,可以清晰看到外界景象。控制核心是一个悬浮的罗盘状法器,与他的神识相连。
“出发。”
随着他心念驱动,飞舟核心阵法亮起,周天星辰之力与浓郁的水灵之气被迅速汲取。飞舟微微一震,两侧金属翼翅缓缓展开,散发出淡淡的光芒。
下一刻,飞舟如同一条真正的游鱼,悄无声息地滑入汹涌的海浪之中,分水辟波阵启动,在舟首形成无形的力场,轻松破开海水,以惊人的速度朝着深海潜去,只在海面上留下一个迅速消失的漩涡。
(第一百一十回 第三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