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虽暂歇,但寒意更甚。
皇宫的琉璃瓦上积着厚厚的白雪,檐下挂着晶莹的冰凌。
汉王府的马车在雪地中压出了两道深深的轮印,缓缓驶入宫禁,直至宣勤殿外广场停下。
周景昭从车上下来,身后跟着几名王府护卫,小心翼翼地从车上搬下几样东西:一个造型奇特、带着一根细长铁皮管子的小铁炉,一筐黑黝黝、中间布满孔洞的蜂窝煤块,以及一小袋煤粉和黄土。
值守宣勤殿的内侍早已得到通传,见状虽心中好奇,却也不敢多问,连忙入内禀报。
片刻后,便见高顺出来,躬身道:“陛下宣汉王殿下进殿。”
周景昭整理了一下衣冠,命仆役抬着东西,跟随高顺步入温暖如春的宣勤殿。
殿内,隆裕帝正与尚书令杜绍熙商议着雪灾赈济的具体款项拨付。龙韬上将姚盼山亦在一旁,似乎是刚汇报完各边关军情,尚未离去。
见周景昭进来,身后还跟着些稀奇古怪的物件,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
“儿臣叩见父皇。”周景昭依礼参拜。
“平身。”隆裕帝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扫过那些东西,带着一丝疑惑,“景昭,你今日入宫,所为何事?这些又是何物?”他记得这个儿子月前才奏请了汉中减免赋税之事。
周景昭起身,神色恭谨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信:“回父皇。这几日儿臣见雪灾越发严重,受灾百姓缺衣少食,尤其缺乏取暖之物,心中甚是忧虑。若只凭寻常施粥放粮虽能救急,却难解长久之困,今年这雪尚不知要下到几时,若久易生弊端。儿臣苦思解决之法,偶在杂书中得此物制法,经府中工匠连日试制,已然成功。特来献于父皇御览。”
他指向那筐蜂窝煤:“此物名为‘蜂窝煤’,乃是以煤粉——也就是常说的石炭粉、黄土加水,以特制模具压制而成,中空多孔,形似蜂巢,故名。”
又指向那小铁炉和铁管:“此乃特制之‘煤炉’及‘烟管’。使用时,将蜂窝煤置于炉中点燃,接上烟管通至室外,如此便可在室内安全取暖、烧水、做饭,而无需担忧烟气中毒之险。”
隆裕帝、杜绍熙、姚盼山闻言,皆露出惊异之色。他们都是见识广博之人,立刻意识到此物若真如周景昭所说,其意义非同小可!
“哦?竟有此事?”隆裕帝身体微微前倾,显出了浓厚的兴趣,“快示于朕看。”
“是!”周景昭应道。他亲自上前,熟练地将一块蜂窝煤放入炉中,用少量易燃物引燃。很快,煤块便燃烧起来,散发出稳定的热量,而那根铁皮烟管则将烟气有效地排出殿外(殿中内侍早已奉命开了一扇窗隙)。
炉子上坐着一壶水,不多时便咕嘟咕嘟地沸腾起来。
整个过程,殿内几乎闻不到什么烟味,也无尘灰飞洒,唯有热量不断散发开来。
周景昭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此物燃烧充分,热量远胜柴薪,且耗时持久。一块蜂窝煤,若使用得法,可燃烧1-2个时辰。其原料易得,制作简便,成本低廉,寻常百姓亦能负担。”
杜绍熙看得眼中放光,作为掌管政务的尚书令,他立刻想到了其在赈灾中的巨大作用:“陛下!此物若能量产,于灾民而言,实乃雪中送炭!可解燃眉之急!比单纯发放米粮更实用!”
姚盼山更是从军事角度看到了价值:“陛下!北疆苦寒,将士戍边,若营房能配备此物,必能大大减少冻伤,提升士气!且其运输比木柴方便,储存也更久!”
隆裕帝龙颜大悦,脸上露出了连日来罕见的真正笑容:“好!好!景昭,你果真有心!此物巧思妙想,惠及万民,功在社稷!你是如何想到的?”
周景昭谦逊道:“儿臣只是见百姓困苦,偶发奇想。此物能成,全赖府中工匠巧手,尤其是几位能工巧匠,打造这炉具与烟管,功不可没。”
他话锋一转,切入正题:“父皇,儿臣今日前来,除献上此物,更有一请。儿臣欲在城外灾民中,招募青壮,以工代赈,建立工坊,大量制作此蜂窝煤与炉具。一则可让灾民凭劳作换取衣食,维持生计;二则可产出大量取暖之物,以平价售于或发放给京畿百姓,助其度过严冬。”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语气愈发诚恳:“然,此事若要长久,需有稳定且廉价的石炭(煤)来源。石炭开采,事关矿冶,乃朝廷专营之务,律法森严。儿臣不敢擅专,故而在请示以工代赈之事前,必须先行奏明,恳请父皇恩准,于京畿左近,特许儿臣(或由朝廷指派可靠之人) 开采一两处贫瘠石炭矿,专供此次赈灾工坊之用。 如此,方能源头可控,成本可抑,使惠民之举得以持续。”
他再次强调,并将所有计划和盘托出:“所有事宜,儿臣愿立下军令状,绝对公开透明。招募流民、工坊运作、石炭开采、物资销售等一应收支,皆可接受朝廷有司随时核查。所获微利,皆用于维持工坊、支付工钱及后续赈济,绝无私心!儿臣此番,只为解民倒悬,绝无半点僭越之意,望父皇明鉴!”
周景昭这番话,说得坦荡诚恳,思虑周全。他不仅展现了成果,提出了以工代赈的具体方案,更是主动将最容易惹人非议的“开采权”问题提前抛出来,请求朝廷许可,彻底堵住了“私开矿冶、与民争利”等可能的口实,彰显了绝对的坦荡和规矩。
隆裕帝闻言,仔细打量着周景昭,眼中的赞赏之色更浓。他原本或许还有一丝疑虑,此刻见儿子如此光明磊落,事事想到前头,谨守臣子本分,心中更是欣慰。
他看向杜绍熙和姚盼山:“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杜绍熙立刻道:“陛下,老臣以为,汉王殿下此策思虑周全,甚善!主动请旨开采石炭,更显殿下公心为国,恪守律法。以工代赈,古已有之,今有此奇物为辅,更显实效。既可安民,又可惠民,臣附议!至于石炭矿,京郊确有数处小矿,产量不高,正可划拨殿下试用。”
姚盼山也拱手道:“陛下,臣亦附议!殿下此举,利国利民,坦荡无私,臣支持!”
“好!”隆裕帝心情大好,一拍御案,“景昭能如此思虑周全,朕心甚慰!准了!朕就命你全权负责此事‘以工代赈,制作蜂窝煤’之策。所需石炭,准你先行开采京西那处废弃的‘黑石坡’小矿,朕会命工部派人协助勘验并办理文书。 一应所需,可报由杜爱卿协调。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说到这里,隆裕帝又顿了顿对姚盼山道:“怀谷,以龙韬府的名义,从羽林卫左卫抽调五百人马给景昭听用,以防止有心之人破坏!”
“儿臣领旨!谢父皇恩准!定不负父皇所托!”周景昭心中大定,躬身领命。开采权的问题顺利解决,整个计划的最大障碍已被扫清。
“喏!”姚盼山简洁明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