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周景昭采纳军师齐逸之策,率主力大军自渝州南下,沿綦江河谷行军。
一路之上,虽山道蜿蜒,但河谷通道毕竟比翻越崇山峻岭易行许多。大军旌旗招展,队伍严整,斥候前出数十里侦查,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进展颇为顺利。沿途州县早已接到通告,或派员劳军,或供应部分粮草,不敢怠慢。
数日后,大军前锋便已穿过綦江县,开始翻越蒙山支脉。此处山势渐高,密林丛生,行军难度增加,但将士们士气高昂,克服艰险,稳步推进。
又过数日,大军终于翻过山岭,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片相对开阔的坝子展现在眼前,田舍井然,人烟渐稠。远方,一座城池的轮廓隐约可见——黔北重镇,播州到了!
播州刺史杨怀远早已率领属官及士绅代表,在城外十里亭迎候。见到宁王仪仗,杨怀远连忙上前,躬身行礼:“下官播州刺史杨怀远,率播州文武士绅,恭迎宁王殿下千岁!王师远来辛苦!”
周景昭于马上微微颔首:“杨使君不必多礼。大军途经宝地,多有叨扰了。”
“王爷言重了!王爷奉旨平叛,播州上下敢不竭力供应王师?下官已备好营寨粮草,请王爷入城歇息!”杨怀远态度恭谨热情。播州杨氏虽为地方土司,但历来与朝廷关系密切,深知宁王此次南征分量极重,自然不敢怠慢。
大军于播州城外预先划定的广阔地带扎下连营,绵延数里,军容鼎盛。周景昭率亲卫及幕僚入城,于刺史府接受宴请。
宴席之上,气氛融洽。杨怀远代表播州献上劳军物资清单,粮草、肉食、草药等颇为丰足。周景昭亦对播州的支持表示了感谢。
酒过三巡,杨怀远屏退左右,神色转为凝重,对周景昭低声道:“王爷,大军休整补给,播州自当全力保障,绝无问题。然…王爷大军继续南下,前路…恐有隐忧,下官不得不禀。”
周景昭放下酒杯:“杨使君但说无妨。”
杨怀远压低声音:“王爷,播州以南,矩州(贵阳)、琰州(黔南)乃至普安一带,苗、侗、布依等诸寨杂处,民风彪悍,历来官府难以深入管束。平日倒也相安无事,然…自爨氏叛乱以来,其细作屡屡潜入黔中,散布谣言,以重利许诺,极力煽动诸寨反叛朝廷。近来,已有些许寨子态度暧昧,甚至时有袭击官差、劫掠商队之事发生。”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更棘手的是,约莫半年前,有一伙来历不明的汉人势力,在矩州以南与一处大苗寨因争抢山林、水源发生激烈冲突,据说还打死了苗寨头人的儿子。此事闹得极大,虽经官府调停,但仇怨已深,苗寨对汉人敌意极重。下官恐…王爷大军过境,军容浩大,若被其误解或有小股部队与苗民发生摩擦,极易引发大规模冲突,届时…恐被爨氏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啊!”
周景昭闻言,眉头微蹙。这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大军远征,最忌后方不稳,侧翼受敌。若与当地少数民族发生大规模冲突,不仅会严重迟滞进军速度,消耗兵力粮草,更可能将原本中立的势力推向叛军一边。
“可知是哪伙汉人势力与苗寨结怨?”周景昭沉声问道。
杨怀远摇头:“那伙人来去无踪,行事隐秘,似乎…并非寻常商贾或移民,倒像是有组织的…唉,下官无能,至今未能查明其根底,只知苗寨将其恨之入骨,连带着对所有汉人队伍都极为警惕。”
军师齐逸在一旁沉吟道:“王爷,此事非同小可。大军过境,需途经其地,若处理不当,恐生大变。轻则延误军机,重则腹背受敌。”
玄玑先生亦拂须道:“贫道观黔中气运,隐有戾气盘旋,确似有刀兵之险暗藏。需谨慎化解,方能为王爷积福。”
周景昭沉吟片刻,目光扫过麾下众人才。
“谢长史。”
“臣在。”
“以本王名义,起草安民告示,申明王师过境,只为平叛,秋毫无犯,尊重各地习俗。沿途所需粮草,一律公平购买,绝不强征。多备盐巴、布匹、铁器等苗寨急需之物,可酌情赠予沿途寨子头人,示好安抚。”
“臣遵命!”
“狄昭、罗锋。”
“末将在!”
“传令各营,严明军纪! 行军途中,严禁擅入村寨,严禁惊扰百姓,严禁与当地人发生任何冲突!有违令者,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多派巡逻队,约束士卒。”
“得令!”
“军师齐逸。”
“逸在。”
“此事交由你暗中调查处理。你心思缜密,擅奇谋。设法查清那伙与苗寨结怨的汉人势力的底细。若能化解这段仇怨,或至少让苗寨明白此事与朝廷、与王师无关,则为大功一件。需要什么人手物资,直接向谢长史支取。”
齐逸眼中精光一闪,拱手道:“逸领命!必竭尽全力,为王爷分忧。”
“玄玑先生。”
“贫道在。”
“有劳先生观测地理气候,为大军择选相对平和、易于通行的路线,尽量避开那些仇怨深重的苗寨核心区域。”
“贫道领命。”
“卫风!”
“属下在!”如同影子般的斥候首领应声出现。
“多派精明干练的斥候,化装成商人、药农等,提前潜入大军南下路线的前方及两侧山林,密切监视沿途苗寨及其他部族的动向,尤其是其对王师的态度有无异常变化,一有消息,立刻飞报!”
“是!”
一连串命令发出,周景昭看向杨怀远:“杨使君,播州与诸寨相邻,熟悉情况,还需你多多协助,提供向导,并代为沟通安抚。”
杨怀远连忙躬身:“下官义不容辞!定当全力配合王爷与诸位先生!”
周景昭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南方层峦叠嶂的群山,眼神深邃。
南征之路,果然步步荆棘。明面上是平定爨氏叛军,暗地里却要应对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前朝余孽的阴谋、以及如今这突如其来的民族矛盾。
内有奇才献策(齐逸),外有隐士观势(玄玑),中有良将统兵(狄昭等),下有精锐可用(全军将士)。 周景昭心中稍安。他相信,只要应对得当,这些困难终将克服。
“大军在播州休整三日,补充粮秣,检修器械。三日后,继续南下!”周景昭最终下令。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