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华利用简易的梯子爬上树,举着望远镜观察鬼子的万岁冲锋。
“各营迫击炮集中轰炸鬼子冲锋的中断,狙击步枪,40火集中打抱着炸药包的敢死队。”
“轻机枪跟通用机枪集中扫射400米范围的鬼子,重机枪往人多的地方打。突击步枪注意分配火力,把鬼子封死在一百米位置。”
李明华的命令通过步话机传达敢死团的各条战壕。
战壕的敢死团针对李明华的命令进行调整。
李明华的战术调整立竿见影,鬼子的冲锋势头很快慢下来,能够冲到敢死团阵地面前的几乎没有。
大榕树下的坦克部队做了调整,使用105毫米的高爆弹,锁定敢死团阵地前400米的位置。
密集的弹幕变成一条死亡封锁线,大量的鬼子倒在冲锋的路上。
林雪几人控制掠食者无人机攻击冲锋的鬼子,掠食者无人机的炮弹很快消耗一空。
王东点了战术平板上一键返回按键,掠食者无人机脱离战场。
过了几分钟返回到林雪面前,在空地上停成一排。
林雪等人按照王东之前的操作给掠食者无人机补充弹药。
野沟彦看到战况胶着,于是冒险派出士兵接管之前其中的掷弹筒、重机枪、迫击炮、跟75毫米山炮。
鬼子重火力无差别覆盖敢死团的一线阵地。
敢死团一下子伤亡了300多人,鬼子那边死在己方炮火的伤亡就超过八百多。
鬼子占据兵力优势,这样的伤亡比野沟支队承受的起。
龙文章跟李明华商量后,有序的撤到第二道防线抵抗,撤退时把牺牲的战友也带走。
开战前野沟支队拥有一个野战联队跟四个步兵大队,加上战车中队的兵力达到9000人。
野沟支队经过一番苦战战死三千八百多人,攻占敢死团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不是野沟彦冒死启动那些被盯上的重火力,按照这种消耗程度,根本拿不下敢死团的第一道防线。
敢死团撤到第二道防线,二营接替一营成为防御的主力。
一营在之前的战斗打的最凶,整个步兵营除了炮兵排,几乎被打空。
野沟彦占领敢死团第一道防线,进行短暂的休整。
鬼子进驻第一道防线,抢修敢死团留下的战壕,利用战壕隔着一公里跟敢死团对峙。
野沟彦带着几个大队长走进第一道防线的战壕,发现战壕中有大量自动武器弹壳。
井上雄峰回答捡起一枚12.7毫米的弹壳递给野沟彦。
“大佐阁下,夏军得到米军的援助,这种大口径机枪一般都是防空机枪,难怪刚才勇士们冲的艰难。”
鬼子的大队长们纷纷面色沉重,野沟支队付出惨重的代价才攻下第一道防线,不知道后面还有几道防线。
“井上君,既然您对夏军的风格熟悉,下一战有井上大队打前站。”独眼的鬼子大队长恭维道。
有了独眼龙打头,其他的大队长也跟着附和,很快井上雄峰被推上排头兵的位置。
野沟彦看着对面第二道防线露出难色。
敢死团撤退的时候,武器跟尸体都带走了,属于主动撤退,说明对面的战斗仍然很坚挺。
死道友不死贫道,野沟彦也懂生存哲学,本部跟友军,只能苦一苦友军。
龙文章通过望远镜看到鬼子改造第一道防线的火力点,部署重机枪跟75毫米山炮。
“老李,刚才撤退的时候忘记炸掉火力点,现在鬼子利用我们的防线有点难啃了。”
“怕什么,我们有秘密武器。”林雪带着战术平板走进第二道防线的指挥部。
指挥部是半地下的掩体,上面用原木加固还堆上了沙袋。
除非鬼子使用105毫米重炮,否则鬼子的75毫米山炮不能奈何分毫。
“难道王长官偏心给你提供新武器了?”龙文章好奇说道。
“王长官给我们提供对地攻击的飞机,之前鬼子的山炮跟重机枪无法开火就是我们的杰作。”林雪展示战术平板攻击的画面说道。
“怎么后来鬼子的山炮跟机枪又能使用了?”李明华不解的问道。
“我们控制飞机去攻击步兵,打光了炮弹。”林雪尴尬的解释道。
如果林雪控制无人机专打鬼子的重火力,野沟支队就算万岁冲锋也拿不下第一道防线。
“王长官有这么厉害的武器,为什么不帮我们消灭鬼子,一营上百个弟兄白白牺牲了。”孟凡抱怨道。
“王长官是你爹还是你妈,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想要保姆回家找你妈去。”迷龙鄙夷的看着孟凡说道。
龙文章跟李明华都沉默,因为迷龙的话糙理不糙。
如果没有王东提供的武器,他们这群溃兵早在野人山死的悄无声息,连尸体都成为野兽的食物。
“孟凡,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你从运输队挑人补充一营,作为预备休整。”李明华安抚情绪失落的孟凡。
敢死团守卫第一道防线,牺牲了380多名战士,其中一营就死了220多人,相当于牺牲了大半主力。
运输队把重伤员送到郝兽医的医疗队,轻伤员直接战场包扎止血,待在第二道防线。
趁着战场间隙,炊事班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第二道战壕。
运输队把牺牲的战士拖到战场的后方,等战斗结束后集中火化。
龙文章从运输队抽调士兵补充二营、三营、四营的编制缺口。
抽调的士兵担任突击步枪手,原来的老兵接替战死的技术兵种。
野沟彦把本部以外的残兵全部塞给井上雄峰、
鬼子医疗资源缺少,轻伤员简单包扎伤口继续上战场,至于重伤员只能无奈等死。
井上支队的临时编制没有撤销,野沟彦把萨万残兵、第十二联队的两个辎重中队剩余的士兵编入井上支队。
井上大队的兵力膨胀到2000人,成为攻击第二道防线的主力。
野沟彦收到司令部询问战况的电报,饭田二祥在电报中隐晦的提到佐藤次郎的名字。
人情世故放之四海而皆准,野沟彦收到这封电报后准备丧事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