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茹离去后,那令人窒息的威压也随之消散,仿佛刚才那场电闪雷鸣、魔物横生的噩梦只是集体幻觉。
只有空气中残留的淡淡臭氧与草木腥气,地上那滩渐渐凝固的暗红血迹和狰狞的荆棘残骸,以及太庙方向依稀可见的袅袅黑烟,提醒着方才发生的、足以颠覆一切的真实。
寂静持续了足足十几息,随后,巨大的、压抑不住的喧嚣如同决堤的洪水般爆发开来!
百姓们的反应最为直接。许多人依旧跪在地上,朝着云茹消失的方向磕头不止,口中念念有词,有的是感激“仙师”为民做主废除贱籍均田地,有的则是纯粹出于敬畏和恐惧。哭喊声、议论声、惊呼声混杂在一起。
“活了!俺们贱籍真的能脱籍了?!”
一个老乐户死死抓着自己破旧的衣襟,老泪纵横,反复向身边的人确认,仿佛不敢相信。
“地!要分地了!娃他娘,你听到了吗?有地了!再也不用饿死了!”
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激动地摇晃着身边的妻子,女人则捂着嘴,眼泪直流,只会拼命点头。
也有许多人面露深深的忧虑:
“废了王爷们?这...这天真要变了?”
“朝廷...朝廷能答应吗?”
“刚才那些怪物...太吓人了...”
文武百官和宗室勋贵们则陷入了更大的混乱和恐惧之中。
他们互相搀扶着,试图从地上爬起来,官袍沾满了灰尘和污秽,显得狼狈不堪。
许多人脸色惨白,目光呆滞,尚未从刚才的惊吓中回过神。
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臣捶胸顿足,涕泪交加:
“纲常沦丧!礼崩乐坏!国将不国啊!”
“与民平等?那我等寒窗苦读、世代簪缨,意义何在?!”
“宗室乃国本,岂可轻废?!此乃亡国之兆!亡国之兆啊!”
一位老亲王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太庙方向,却又不敢大声斥骂,生怕步了那位化作荆棘的郡王后尘。
更多的大臣则是沉默着,眼神闪烁,内心飞速盘算。
恐惧依旧占据主导,但云茹最后那番话和展现的力量,以及她留给皇帝的“神力”,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局势。
尤其是那句“凡有阳奉阴违、阻挠新政者,无论身份,皆以叛逆论处,形神俱灭”,如同冰冷的枷锁,套在了每个人的脖子上。
他们偷偷打量着被太监搀扶着、脸色变幻不定的皇帝,试图从他身上看出些端倪。
崇祯皇帝朱由检此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内心风暴。
体内那股磅礴的生机力量真实不虚,让他原本虚弱的身体变得精力充沛,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臣子们散发出的恐惧、绝望、怨恨、以及一丝丝极其微弱的...期待?
这种感知让他感到既新奇又恐惧。
巨大的屈辱感依旧灼烧着他的心脏。身为天子,竟在臣民面前被逼迫至此,签下那等堪称“卖国”的条约。
尤其是废除宗室一条,简直是在他心头剜肉!他几乎能想象到各地藩王接到消息后会如何反应,那绝对是滔天巨浪!
但另一方面,那股力量带来的掌控感,以及...云茹最后那句“好自为之”、“见证新世界”,又像是一颗毒苹果,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如果他真的能...真的能借助这股力量,扫除积弊,建立一个如她所言那般...强盛的国家?
哪怕他只是个“象征”,那也比做一个亡国之君要强吧?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让他感到一阵战栗般的罪恶和...隐秘的兴奋。
他猛地甩了甩头,试图驱散这“大逆不道”的想法。他是大明的皇帝!朱家的子孙!
“陛下...陛下?”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声音将他从混乱的思绪中拉回现实。
崇祯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杆。体内丰饶之力流转,让他这个动作变得轻松而充满力量感。
他环视四周,看着乱成一团的臣工和惊魂未定的侍卫,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既有羞愤,又有一种奇异的、重新掌控局面的冷静。
“肃静!”他的声音出口,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洪亮、沉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甚至隐隐压过了现场的嘈杂。
广场上瞬间安静了不少,所有目光都聚焦到皇帝身上。
崇祯目光扫过群臣,尤其是在那些面露不忿的宗室和老臣脸上停留片刻,冷冷道:
“方才之事,尔等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天意如此,非人力可逆。”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冰冷:“《新世三约》,乃...乃上天示警,亦是革新图强之契机。
朕...朕意已决,即刻拟旨,昭告天下,推行新政!凡有抗旨不尊者......”他脑海中闪过那堆荆棘,语气森然,
“...休怪朕,亦休怪天罚无情!”
说完,他不再看众人的反应,对王承恩道:
“摆驾回宫!召内阁、六部九卿、五军都督府即刻至乾清宫议事!再传朕旨意,九门戒严,没有朕的手谕,任何人不得擅离京师!另,派...派得力之人,看守各大王府,无朕旨意,府内人等不得出入!”
一连串的命令发出,虽然内容石破天惊,但崇祯的语气却异常冷静果断,仿佛变了一个人。
那股体内的力量,似乎也赋予了他前所未有的决断力。
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惊骇更甚。皇帝这态度......竟是真的要执行那妖女的条约?!而且,似乎......底气足了很多?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那堆荆棘残骸还热乎着呢。
崇祯在太监的簇拥下,转身走向深宫,背影竟显得有些陌生和......高大?
一场席卷整个大明乃至天下的风暴,已然从这承天门前,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