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的清晨总是裹着淡淡的雾,吊脚楼的竹窗推开时,能闻到山林里潮湿的草木香。接下来的几天,沈竹礽、沈砚之、乌林答氏和阿妹几乎都待在寨老的书房里 —— 这里藏着苗寨世代相传的古籍,也是整理《青囊经》残页和地图的最佳地方。
书房不大,四壁立着竹制的书架,上面摆满了线装古籍,书页泛黄发脆,有的还沾着褐色的霉斑。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木桌,桌上铺着洁白的宣纸,五张《青囊经》残页被小心翼翼地展开,旁边还放着一盏油灯,方便众人在光线不足时仔细辨认字迹。
“先把残页按内容分类,这样更容易梳理脉络。” 沈竹礽戴着老花镜,指尖捏着一张残页,轻轻放在宣纸上。这张残页的边缘有些破损,上面的字迹却还清晰,开头写着 “地脉篇” 三个字,下面记录着南方地脉的走向,还有如何用草药和符咒加固地脉的方法。
阿妹蹲在桌旁,手里拿着毛笔,在宣纸上记录着残页的内容:“我来抄录,你们负责分类和解读,这样效率更高。” 她的字清秀工整,一笔一划都写得格外认真,偶尔遇到不认识的古篆,就会抬头问沈竹礽,沈竹礽则会耐心地解释字的含义和用法。
乌林答氏拿起另一张残页,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星图,标注着二十八宿的位置和对应的节气:“这张是‘星象篇’,里面记载的星象知识和沈氏祖传的星象纹完全一致,看来沈从义先祖确实精通星象之术。” 她指着星图上的北斗七星,“你们看,这里标注着‘北斗指东,地脉昌荣’,说明星象的变化和地脉的状态息息相关。”
沈砚之则拿起第三张残页,上面写着各种蛊术的克制方法,还有几种罕见蛊虫的形态描述:“这张应该是‘蛊术篇’,里面提到‘金蚕蛊畏鹿骨,血蛊惧烈火’,和我们之前对付蛊王的方法完全吻合。”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里面还记载了一种‘幻蛊’,能让人产生幻觉,看来我们去归墟时,还要多准备些破解幻觉的草药。”
众人分工合作,很快就将五张残页全部分类整理好 —— 除了 “地脉篇”“星象篇”“蛊术篇”,还有 “归墟篇” 和 “天枢篇”。其中 “天枢篇” 最让众人关注,它不仅记载了天枢的起源,还详细说明了天枢的作用,是解开地脉守护之谜的关键。
“天枢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圣物,由地脉精华凝聚而成。” 沈竹礽轻声念着 “天枢篇” 上的内容,声音里带着敬畏,“它能调节地脉的正气,压制邪祟,是守护地脉的核心。当年沈从义先祖为了防止天枢落入坏人之手,将它分成两半,一半藏在湘西矿洞的古墓中,另一半则送往南海归墟,只有将两半天枢合一,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彻底保护地脉不被邪气侵犯。”
沈砚之掏出怀里的天枢,将它放在 “天枢篇” 的残页旁。天枢泛着淡淡的蓝光,与残页上的文字隐隐呼应,像是在印证记载的真实性。“原来天枢还有这样的来历,难怪它能压制金蚕蛊和蛇蛊教的邪术。” 他轻轻抚摸着天枢的缺口,心里更加期待找到另一半天枢,让它恢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