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凑过去看,笔记里详细记载了昆仑山的气候:“昆仑山脉终年积雪,海拔三千米以上处,气温可达零下三十度,昼夜温差极大,正午阳光强烈时易发生雪崩;山间多冰裂谷,表面覆盖积雪,肉眼难辨,人畜坠入后难有生还。” 还有关于瑶池的描述:“瑶池位于昆仑深处,池水四季不冻,周围生长着‘冰苔’,触之即燃,可驱避冰原上的野兽。”
“冰裂谷和雪崩是最大的危险。” 乌林答氏指着笔记里的一幅插图,图中画着一道深不见底的冰缝,旁边标注着 “宽三尺,深百丈”,“曾祖母说,她见过商队的马坠入冰裂谷,瞬间就被冰缝吞噬,连声音都听不到。我们去的时候,必须准备冰镐和绳索,还要派专人探路,避免误入冰裂区。”
阿妹这时已经将草药篮放在旁边的小桌上,开始分门别类地整理草药。她将草药分成两堆:一堆是驱寒的,包括晒干的暖身草、姜片、肉桂;另一堆是防蛊的,有烈火草、驱蛊草、七叶一枝花。“昆仑山的寒冷不是南海能比的,普通的御寒衣物不够,得用暖身草熬成汤药,出发前喝一碗,能在体内维持三个时辰的暖意;还可以将暖身草碾碎,缝进棉衣里,做成‘暖身袄’,比普通棉衣暖和十倍。”
她拿起一株干枯的草药,叶片呈火红色,边缘带着锯齿,正是烈火草:“这是苗寨后山特有的烈火草,必须用苗寨的山泉水煮沸后晒干,才能保留药效。它能克制冰蛊 —— 冰蛊怕热,只要将烈火草磨成粉,撒在周围,冰蛊就不敢靠近。我这次带的不多,回去后得赶紧让寨里的人帮忙采摘、炮制,争取在出发前准备足够的烈火草粉。”
沈砚之看着阿妹忙碌的身影,想起之前在地宫她奋不顾身撒驱蛊草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走到阿妹身边,将天枢递到她面前:“阿妹,你看,天枢能感应到烈火草的气息。” 果然,天枢的蓝光微微闪烁,与烈火草产生了微弱的共鸣。“到了昆仑山,要是烈火草不够,天枢或许能帮我们找到野生的烈火草。”
阿妹眼睛一亮,接过天枢仔细看了看:“真的!天枢连地脉之源都能感应到,肯定能找到烈火草!这样我就不用担心不够用了。” 她将天枢还给沈砚之,又从草药篮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黑色的药膏:“这是‘防裂膏’,用鹿油和当归熬的,昆仑山的风太烈,皮肤容易开裂,每天涂两次,能保护皮肤。”
沈砚之接过布包,指尖触到温热的药膏,心里暖暖的。他走到会议桌旁,将天枢放在《青囊经》的昆仑山地图上。天枢的蓝光瞬间变得明亮,顺着地图上的路线蔓延,最终在瑶池的位置停下,蓝光中透出一丝淡淡的红光 —— 那是地脉钥的气息。“我能清晰地感应到昆仑山的地脉钥,” 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瑶池的模糊景象:雪山环绕的湖泊,池水泛着淡蓝色的光,池边的岩石下,一块红色的宝石正散发着微光,“到了昆仑山后,只要跟着天枢的指引,就能找到瑶池,不会迷路。”
他睁开眼睛,又补充道:“经过这次地宫的血脉祭灵,我感觉和天枢的联系更紧密了。之前只能用它发光、压制蛊虫,现在能凝聚光盾,还能短时间内引用地脉之气 —— 上次对付金蚕王蛊时,我就试着用天枢引了一点地脉之气,虽然不多,但足够击退蛊虫。到了昆仑山,遇到危险时,天枢应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