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悄然抻长,又轻柔地放下。距离青江水库那惊天动地的一日,已然过去了两天。
这两天里,外界早已因那场近乎神迹的干预而掀起了滔天巨浪。
网络上,各种猜测、分析与模糊的视频片段在特定的圈子里疯狂流传;官方媒体则全力运转,试图用“最新科技突破”“军民齐心抢险”的论调引导舆论。
然而,这一切的喧嚣,都被牢牢隔绝在青城市中心那间看似普通的住宅之外。这里,仿佛成了风暴眼中唯一宁静的孤岛。
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窗,在客厅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小心烫哦!”萧雨晴双手戴着一副略显可爱的隔热手套,小心翼翼地端着一锅热气腾腾的鸡汤从厨房走出来。
浓郁的香气瞬间在客厅里弥漫开来。她脸上带着满足而期待的笑容,像是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轻轻将汤锅放在餐桌正中央。
苏然就坐在餐桌旁,姿态放松。桌面上摆放着萧雨晴那台有些年头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正显示着复杂的分子结构图。
这台老伙计性能确实不太行,电池更是糟糕,满电状态下也撑不了多久。
不过这对苏然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只需要将指尖若无其事地搭在电脑外壳上,便能持续为电池注入能量,硬是将这台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永动机”,随用随取,无比方便。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高挺的鼻梁上还架着一副没有镜片的黑框眼镜。
这是萧雨晴翻箱倒柜找出来的,美其名曰“看起来更知性,像个大学者”。这副装扮确实给苏然平添了几分文雅的书卷气,与他平日里那份深不可测的疏离感形成了奇妙的混合,配上他此刻凝视屏幕时专注的神情,散发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气质。
“好啦!苏大学者,可以暂停你的研究,准备开饭咯!”萧雨晴语气轻快,将一碗盛得冒尖的白米饭稳稳放到苏然面前。
苏然顺从地合上电脑,推到一旁,接过碗:“谢谢。”他顿了顿,抬眼看向她,语气带着一丝认真的商量,“明天,该轮到我做饭了吧?”
“不行不行!”萧雨晴立刻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脸上摆出极其严肃的表情,仿佛在宣布一项重大决定,“这才过去两天,你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观察期’!在此期间,一切饮食起居必须听从我的安排!”
说着,她又拿起汤勺,仔细地撇开浮油,为他盛了满满一碗金黄清澈的鸡汤,里面还贴心地放了一个肥嫩的鸡腿。
这所谓的“危险观察期”,源头可谓令人哭笑不得。
起初,在苏然一番轻描淡写的解释后,萧雨晴悬着的心确实放下大半,相信他只是“消耗略大,休息便好”。
然而,耐不住她时不时就会拿起手机刷一刷。网络上关于“青江神明”的讨论虽然被大幅压制,但各种离谱的猜测却层出不穷。其中一种说法流传甚广,声称那位“神明”在力挽狂澜后便消失无踪,定是元气大伤,甚至可能已陷入沉眠疗伤的关键时刻。
更有甚者信誓旦旦地宣称,若能在这时找到并帮助他,必将获得难以想象的仙缘传承……
这些脑洞大开的言论,看得萧雨晴是心惊肉跳,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于是,一种“我必须照顾好他,不能让他被外人发现”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这两天,她简直是拿出了十二万分的精力来“伺候”苏然。除了变着花样地准备各种她认知里最滋补的菜肴,她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按摩,时不时就凑过去,用那双没什么力气的小手在他肩膀上、腿上这里敲敲,那里捏捏,美其名曰“疏通经络,促进恢复”。
对于苏然来说自然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被萧雨晴这样“伺候”让他莫名有种爽感,而且萧雨晴的手软软滑滑的真的很舒服。
苏然对她这套“组合拳”自然是心知肚明。看着她忙前忙后、一脸紧张兮兮却又甘之如饴的模样,他觉得既好笑又温暖。这份纯粹而执着的关切,是他漫长岁月中极少体验过的珍贵之物。
赵雅欣这两天也来探望个一次,那天她一觉睡到下午醒来,打开手机刷了一下结果就傻眼了,急急忙忙发消息给萧雨晴:
雅欣:晴宝!你老实交代!那个视频里的神仙是不是你家苏然?!绝对是他对不对!那身影!那气质!除了他还能有谁!你快告诉我!我要窒息了!
你们现在怎么样?他没事吧?我的天啊,我看着这场面都腿软!那可是……那可是……(此处省略五百字震惊体)
从一开始的震惊,到最后彻底变为了崇拜,同时还出现了和萧雨晴当初一样的一个小问题…你说苏然是练武道?你告诉我这是啥?
萧雨晴手机上有着一个缠着她问东问西的可爱女孩,苏然自然也有………两个缠着他问东问西的震惊老头。
相比起已经被安排负责研究所和苏然特别顾问事情的刘威海,罗振国这边的一些事情倒是让苏然颇感兴趣…或者说,让他感到不快。
天虚教。
当初在大坝中率先发难的杨伟第一时间便被带走审问,哪怕他一直不肯松口透露更多,但在当初发难时所大喊的为了天虚神可是让指挥室里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
谁也没想到这个名为天虚教的邪教教徒居然隐藏的如此之深,不仅在数年前对至关重要的大坝做了手脚,还留下内应一直等待着这么一个机会。
他不介意蝼蚁的挑衅,但一而再地在他面前蹦跶,甚至差点波及他在意的人,这就让他有些不耐烦了。
罗振国在信息末尾隐晦地提及,来自上层的压力巨大,他目前处境艰难,但会尽全力追查下去。
尽管时间过去还不算久,但在罗振国顶着巨大压力、调动所有可信资源进行的全力追查下,也已非毫无收获。
通过技术手段恢复的部分杨伟的通讯记录,结合前期关于约翰还有天虚教一些系列的调查中,一个令人不安的大致框架已经浮现。
这个名为“天虚教”的组织,其成员渗透方式远比想象中更为隐蔽和分散。
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集中潜伏于青城一隅,而是像播撒种子般,分散在青城及周边数个城市,多以外教、留学生、外贸公司职员,甚至是短期交流学者等合法身份作为掩护。
他们平日里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授课、学习、工作,甚至可能还是邻居口中“彬彬有礼”、“专业过硬”的代表。
这种高度分散且身份“清白”的潜伏模式,使得常规的排查手段难以见效,而且系统中他们的身份都被人为的隐藏篡改,平日不出事谁也想不到他们居然会是这样一个恐怖组织的成员。
罗振国在信息中沉重地提到,目前掌握的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线索和身份信息,想要将这些分散的“点”串联成网,精准定位其核心成员及指挥结构,并找到确凿的证据实施抓捕,难度极大,且需要时间。
更棘手的是,其中部分嫌疑人员持有的还是短期签证,流动性强,随时可能离境消失。
信息的最后,罗振国的措辞变得极为谨慎,字里行间透着破釜沉舟的意味:
“综合现有线索分析,该组织成员能长期、批量获取完善的合法身份掩护,其运作模式专业、资源雄厚,绝非普通民间团体所能企及。我个人判断,这背后必然存在一条高效的非法规避渠道,或者……是有内部人员利用职权为其大开方便之门。”
“我局郑副局长及其提拔的杨瑜,在多个涉及外籍人员管理的环节上都存在可疑之处。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但他们的行为模式与部分可疑身份的审批缺失,在时间点上存在太多‘巧合’。
这个判断目前还只是我的个人推论,我甚至不敢在内部会议上明确提出——事实上,最近的调查已经感受到无形的阻力,举步维艰。”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该组织的核心成员构成、武器来源和行动模式来看,其背后极可能存在某个或某几个境外国家势力的支持。他们披着宗教外衣,实际上却是在进行针对我国国家安全的超限战。只是……我们目前还缺乏指向具体国家的确凿证据。”
这封密信,几乎是在向苏然交底——罗振国不仅怀疑系统内部出了严重问题,更认为这场看似普通的反恐斗争,实则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间隐秘战争的高度。
他将这些尚未证实却足以引发地震的猜测单独告知苏然,既是对严峻形势的坦诚,更是一种孤注一掷的信任。
苏然看完,眼神微冷。
蝼蚁的聒噪他可以无视,但若这些蝼蚁的背后,是另一群不自量力、企图撼动他如今栖身之地的庞然大物,这就让他更加不悦了,甚至还一而再地在他面前蹦跶,甚至将爪牙伸向他所在意之人的周围,这就让他有些不耐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