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战双方皆有明道境强者坐镇,攻伐不断。至于大战的起因,我未曾细探。”
林火抬眼看向周青,“我如今修为临近明道,神魂不易掩藏,若逼近战区,极有可能被对方明道修士察觉。不过也大概打探到一些情况......”
他大概讲了些关于那一域的细节。
“嗯,不错。”周青轻轻应了一声,眉梢微挑。
大战?真是天在助他。
他心中已有计较,思绪缓缓铺陈。
——他之所以四方搜寻这些古族异种,本就不是为了旁人眼中的机缘之物,也不是为了一时好奇,而是为了镇压、收服,或谋求结盟。
为了都天府。
昔年的都天府,非但强者如林,更有一支极负盛名的兽族战兽。
府中每一位重要修士,皆有一尊战兽坐骑,并且出自同一族。
那一脉战兽之族,曾是太古异种一支,主动臣服于青渊座下,归入都天,代代繁育,为都天诸将御用。
能为都天府“当牛做马”,于许多强族而言,并非耻辱,反是殊荣。
——因为他们不只攀上了青渊的名号,更是挽住了雷霆道族·三水青氏的天命长枝。
而今,周青再整都天,雷鬼怎可能忽略此脉?
战兽,是都天威权的外骨,是雷霆军阵的第一冲锋。
若想复建旧日辉煌,若想让都天再临九天之上,就必须再度寻得一脉足以承载雷道、匹配血性的战兽之族。
不过,这一世,他们距离中央星域太远,连青氏的消息都未曾知晓。
他们无法坐等依附者前来,更不能期待异种强族再度主动归附。
他们只能亲自出手——或镇压,或压服;或是以利益,换取结盟。
周青再次开口开口:“那一界......还能再进去?”
金火道人点头,道:“能。我此前已修复那传送入口,并设下遮蔽大阵。外人难以察觉,来去亦无妨。”
雷鬼又问:“与恕归鸟一族交战的,是哪一脉?”
金火道人目光微敛,回道:“看其形貌,应是『驺吾』一族。”
“此支应为旁支异脉,血脉纯度不高,但尚保本族之威。形似白虎,身长尾更长,虎纹漆黑,眸中竖瞳,雷芒微吐。”
雷鬼闻言,缓声念道:
“上古有兽,号曰驺吾,白虎之形,异骨之躯,尾覆于背,纹如天书。啸震万山,行则雷随,天下称灵而惧之。”
传说之中,驺吾是上古时代天地异灵所化,天生尊贵,气血强横。行于山川之间,百兽皆避,妖灵退散。
更有古书载:
昔年东极王庭,有大能者得驺吾为坐骑,南征北伐,啸动八荒,一朝入域,虎行九门,万灵俯首。
后人言:得驺吾者,可镇山河万界。
雷鬼笑了笑才道,“竟会与恕归鸟斗于同一界中,倒是罕见之极。”
金火道人点头:“我猜测,这批驺吾一脉,应是觊觎某件雷道神物,强行闯入那方芥域,恰好撞上恕归鸟族的祖地,结果两族爆发冲突,鏖战至今,死伤惨重。”
“嘿。”周青起身,负手踱步,目光从雷鬼身上扫过,又看向林火,未言一语。
金火道人心中微动,试探问道:“青哥儿是打算.....”
话音未落,雷鬼已接过话头,杀机隐现:“先断其退路,再设局压境。驺吾进得来,出不得去。”
“助恕归鸟围杀之,擒其首,压其族,最终一并收编便是。”他说得极为平静,却带着极重的血腥气味。
在雷鬼心中,周青虽与前世的青渊性情略有不同,却在根骨处一脉相承——
该果决时绝不犹豫,需狠辣时不留情面。
“嗯......”金火道人闻言,神色复杂,终归还是没说什么。
雷鬼却已抬眼望向远方,语气愈发淡漠:
“至于恕归鸟,看情况而定。若识时务,便结盟;若不识好歹,就借驺吾之势,一并镇之。”
“手段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他说得平静无波,这类事情,他过去做得太多了——
当年青渊未立都天府时,多少强族、古脉、异兽神禽,都是在他的布局之下,要么归顺,要么灭族,化作都天府的根基。
......
“待林兄先晋入明道,咱们再做打算。”周青淡声开口,有两位明道在身侧,再略施小计,那一脉驺吾就基本上稳稳收入囊中了。
不多时,老狼掌门便被唤上了山。周青亲自斟茶,请他入座。
老狼落座之后,目光下意识落在一旁那名神色沉凝、周身有淡淡火气升腾的老修士身上,不禁问道:“这位是......”
“林火。”金火道人拱手直接回道。
老狼微微颔首,同样回礼,眼中讶色掠过,他好像知道此人是谁了,却未细问,转而望向周青。
“掌门。”周青直接问道,“咱们苍雷门,可有真正称得上‘至宝’的火道灵物?”
老狼沉吟片刻,道:“若论灵物,门中自然不缺。天火铜髓、陨焰心砂、炎精晶骨等,皆属上品,可助融天修士稳固道基,凝练真火。”
周青在此开口:“要能助人破入明道的。”
老狼神色微滞,目光一顿,旋即郑重摇头:“那恐怕还差些火候。”
周青轻轻点头,并不意外,这类东西确实少见。
其实金火道人的根基并不薄弱,他本就是老牌融天修士,修行至今已有数千载,早年更出身于青霄圣地,得有嫡系传承,修炼之法极为正宗。
尤其是在当年攻伐无泯山川一役时,金火道人道焰滔天,虽被雷鬼生擒,但以融天圆满撑了许久才被雷鬼逮住。
是名副其实的“半步”明心道果境修士,其道基之稳,可见一斑。
但在周青眼中,这些还远远不够。
他要的不是能进明道,而是能走得更远。
金火虽强,道基却依旧略显混浊,不够澄明。若强行破关,虽可踏入明道,终究难证圆满,反易埋下隐患。
修行至此,最关键的,不是境界的高低,而是“道”的结晶。
明道之境,是『道种』向『道果』的第一次蜕变。
这种蜕变,乃是修士一生中最为危险也最为关键的跃迁。失败者,轻则修为跌落,重则形神俱灭,化为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