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黄昏,苏明远按约来到城南的竹林茶舍。这是一处颇为雅致的所在,青竹环绕,流水潺潺,远离市井喧嚣,确实是密谈的好地方。
茶舍内客人不多,苏明远环视一周,很快就注意到角落里坐着一个中年文士。此人约莫四十来岁,面容儒雅,身着月白长袍,正独自品茗。见到苏明远进来,他微微点头示意。
苏明远走过去拱手道:在下苏明远,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草字维之,久仰苏举人大名。那人起身回礼,请坐,我们慢慢谈。
维之?苏明远心中暗记这个名字,虽然很可能是化名。
两人落座后,维之亲自为苏明远斟茶,温和地说道:苏举人年纪轻轻就能高中举人,实在是后生可畏。
先生过奖了。苏明远谦逊地回答,不知先生找学生有何指教?
维之笑道:指教不敢当,只是有些想法想与苏举人交流。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一转:苏举人对当前的政治形势有何看法?
这个问题很有试探性。苏明远按照事先的计划,表现出一个有抱负但又对现实有些不满的年轻士子形象。
学生觉得,当前朝廷虽然表面上国泰民安,但实际上问题不少。苏明远谨慎地说道,边患频仍,民生艰难,这些都需要有能力的人来解决。
苏举人看得很清楚。维之点点头,那你觉得,像你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发挥作用呢?
这正是学生困惑的地方。苏明远做出苦恼的表情,即使能高中进士,也只是最低层的官员。在这个等级森严的体系中,我们这些寒门出身的人,很难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维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苏举人说得极是。在当前的体制下,出身往往比才能更重要,关系往往比实力更有用。这对真正有志于为国效力的人来说,确实是个困境。
那先生认为,应该如何突破这个困境?苏明远试探性地问道。
维之放下茶杯,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苏举人,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机会,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影响力,从而实现为国为民的理想,你愿意抓住吗?
什么样的机会?苏明远装作好奇的样子。
比如说,维之压低声音,如果有人能帮助你在会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甚至进入前三甲,那你就能直接进入翰林院,接触朝廷的核心决策。这样,你就有机会真正发挥才华,推动一些有益的改革。
苏明远心中一震,对方终于露出了真面目。但他表面上仍然装作困惑:先生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简单。维之直接说道,会试虽然号称公正,但实际上仍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为你提供一些...便利。
什么样的便利?
维之环视四周,确认无人偷听后说道:比如提前透露题目方向,比如推荐你给主考官认识,比如在阅卷时给予特别关照。
这番话完全证实了朝廷官员的怀疑。苏明远强忍着内心的愤怒,装作犹豫的样子:这...这不是违法的吗?
违法?维之轻笑一声,苏举人,什么是法?法是统治者制定的规则。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规则的框架内,为真正有才华的人争取应有的机会。
再说,他继续解释道,我们并不是要帮助庸才获得功名,而是要确保像你这样的人才不被埋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反而是在维护科举制度的初衷。
这套歪理让苏明远更加愤怒,但他仍然控制着情绪:如果我同意,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代价?维之摇摇头,不是代价,而是合作。我们帮助你获得功名,你在将来的仕途中给予我们相应的支持。这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具体怎么支持?
维之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这要看你将来的具体职位了。如果你进入翰林院,就帮我们了解朝廷的政策动向;如果你去地方任职,就在当地为我们的朋友提供便利。总之,我们是一个互相帮助的团体。
苏明远终于明白了这个团伙的真正目的。他们不仅要操控科举,更要在朝廷内部安插自己的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
先生说的很有道理。苏明远装作被说服的样子,但是,我怎么知道你们真的有这个能力?
这个问题问得好。维之满意地点头,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前几年有个叫赵某的考生,原本成绩平平,但在我们的帮助下,不仅高中进士,还进了前十名。现在他已经是某部的主事,发展得很不错。
还有一个叫钱某的,我们帮他在地方上获得了实职,现在已经是知县。他每年都会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便利。
这些具体的例子让苏明远对这个团伙的规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看来他们确实已经在朝廷内部安插了不少人手。
那我需要做什么?苏明远问道。
很简单,维之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首先,你要缴纳一笔合作费用,用于打通各种关节。其次,你要签署一份协议,承诺将来会履行合作义务。
苏明远接过小包,发现里面是一份文书和一枚印章。文书上详细列出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用词极其谨慎,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某种商业合作协议。
这份协议的内容...苏明远仔细阅读着。
都是标准条款,没什么特殊的。维之解释道,主要是为了确保双方都能履行承诺。
苏明远注意到,协议中提到的合作费用高达五百两银子,这对一个举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这个费用是不是太高了?他提出异议。
苏举人,你要明白,我们要打通的关节很多。从出题的翰林到阅卷的同考官,从负责安排的礼部官员到维持秩序的兵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银子。五百两已经是优惠价了。
维之顿了顿,又说道:而且,这笔钱可以看作是投资。一旦你高中进士,特别是进入前三甲,将来的回报远远超过这个数目。
苏明远装作考虑的样子,实际上在思考如何拖延时间,获取更多信息。
先生,我还有一个疑虑。他说道,如果事情败露,会有什么后果?
不会败露的。维之信心满满地说道,我们已经运作了很多年,从来没有出过问题。而且,参与其中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谁也不愿意看到事情败露。
万一呢?苏明远继续追问。
维之的神情变得有些阴沉:苏举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有承担风险的准备。不过我可以保证,只要大家都守口如瓶,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苏明远:当然,如果有人背叛团体,那后果就很难说了。
这句话明显带着威胁的意味,让苏明远心中一凛。看来这个团伙不仅贪婪,而且狠毒。
我明白了。苏明远点点头,不过,这么重要的决定,我需要回去仔细考虑一下。
当然可以。维之似乎并不着急,不过时间不多了,会试很快就要开始。我希望你能在三日内给我答复。
如何联系?
维之递给他一张纸条:这上面有个地址,你只需要在门上画个圆圈,我们就知道你同意了。然后会有人主动联系你,安排后续的事宜。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主要是维之在描绘苏明远高中进士后的美好前景。最后,维之起身告辞。
苏举人,希望你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个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送走维之后,苏明远独自坐在茶舍中,心情复杂得难以名状。这次会面让他对这个犯罪团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同时也让他感到深深的愤怒和忧虑。
原来,科举制度的腐败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这些人不仅要操控考试结果,更要在朝廷内部建立自己的势力网络。如果让他们得逞,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都会被污染。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团伙显然已经运作了很多年,参与其中的人众多,包括朝廷内部的官员。要彻底铲除他们,绝非易事。
苏明远将维之给他的文书和纸条仔细收好,这些都是重要的证据。同时,他也在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按照维之的要求,他需要在三日内给出答复。这意味着他必须尽快与朝廷的官员取得联系,商讨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离开茶舍时,夜色已深。苏明远走在回程的路上,心中既为能够深入敌营而兴奋,又为即将面临的危险而紧张。
他知道,从现在开始,自己就真正成为了一个双面间谍。表面上,他要装作被说服的贪婪考生;暗地里,他要为朝廷收集证据。
这种双重身份的生活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性命不保。但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为了正义,为了科举制度的清白,他必须坚持到底。
回到住处后,苏明远在灯下写了一封密信,详细记录了今晚会面的内容。明日一早,他就要将这封信送到李元德那里,报告最新的进展。
窗外夜风阵阵,吹动着窗棂。苏明远望着摇曳的烛光,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切都能顺利进行。
会试在即,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他,这个原本只想安心读书的乡村学子,已经被命运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
无论前路如何艰险,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情比个人的安危更重要,有些理想值得用生命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