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苏明远照常上朝。
朝会上,他表现得和平时一样,该奏报的奏报,该议事的议事,没有流露出任何异常。
但散朝后,他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去了一趟御史台。
苏大人!御史台的官员见到他,纷纷行礼。
李大人在吗?苏明远问。
李大人在书房处理公务。
我去拜访一下。
来到李及的书房,苏明远敲了敲门。
进来。李及的声音传出。
推门而入,只见李及正在批阅一份弹劾奏章,眉头紧锁。见到苏明远,他放下笔,笑道:明远,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听说李大人最近忙得很,特来看看。苏明远在旁边坐下。
何止是忙。李及苦笑,这几日收到的举报就有十几份,都说是某某官员贪赃枉法。我要一一核查,忙得脚不沾地。
都是真的吗?
有真有假。李及叹道,有些确实查出了问题,但也有些明显是诬告,想借我的手打击政敌。
那你如何分辨?
只能仔细核查。李及道,虽然麻烦,但总不能冤枉好人,也不能放过坏人。
苏明远点了点头,看着李及那张正直的面孔,心中有些动容。
正是因为李及这样的人存在,朝廷才还有一丝清明。如果让这样的人被小人陷害,那真是国之不幸。
李大人。他忽然说道,我有件事要请教。
但说无妨。
假如……我是说假如。苏明远斟酌着措辞,假如有人想要陷害一个清官,捏造罪证,该如何应对?
李及一愣,随即笑道:明远这是在担心我?
不是担心李大人,是担心所有的清官。苏明远道,现在推行改革,得罪了不少人。那些人虽然不敢明着反对,但暗地里使坏是难免的。我想了解一下,若真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这倒是个好问题。李及沉思片刻,若是清官被诬陷,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身作则,清者自清。只要平日里行得端坐得正,任何诬陷都站不住脚。
可若是对方伪造证据呢?
伪造的证据总有破绽。李及自信道,只要仔细查验,必能找出漏洞。
但在找出漏洞之前,当事人的名誉已经受损了。苏明远道,而且有些事,清者自清固然不错,但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一旦被人泼了脏水,即使后来洗清了,也难免留下污点。
李及沉默了。
他当然明白苏明远说的道理。他这些年弹劾了那么多官员,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有时候,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掌握了话语权。
那依明远之见,该如何应对?
防患于未然。苏明远道,既然知道有人可能使坏,那就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定期整理自己的账目,保留所有的来往记录,确保没有任何把柄可抓。
这倒是个好办法。李及点头,我回头就让人整理一下。
还有一点。苏明远继续道,要广交善友,团结同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支持,即使遇到陷害,也不至于孤立无援。
明远说得对。李及感慨道,这些年多亏了你和其他几位大人的支持,我才能坚持下来。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苏明远才告辞离开。
走出御史台,他心中稍安。
这次谈话,一方面是在暗中提醒李及要小心,另一方面也是在试探李及的态度和准备情况。
从谈话中可以看出,李及虽然正直,但对可能的陷害还是有所警觉的。而且他提到会整理账目和记录,这正好可以防止对方伪造证据时有机可乘。
但这还不够。
苏明远需要做更多的准备。
他来到三司衙门,召集了几个心腹官员。
我有件事要你们去办。他低声吩咐,去查一查,最近有哪些官员的财务状况突然好转,有哪些人突然和刘侍郎走得很近。不要声张,暗中调查。
是,大人。
还有,派人盯着吏部、礼部那几个与刘侍郎关系密切的官员。看看他们最近在忙什么,和什么人来往。
大人,这是……心腹李安小心翼翼地问。
不该问的别问。苏明远道,总之,我怀疑有人在暗中搞鬼,想要陷害忠良。我们要提前掌握情况,以便应对。
明白了。
安排完这些,苏明远又去了一趟户部。
户部虽然他已经升任三司使,但作为前任尚书,他在这里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把最近一年李及大人经手的所有案子都调出来。他对户部的档案官说,我要核查一下相关的财务记录。
是,大人。
很快,一摞卷宗被搬了过来。
苏明远逐一翻阅,仔细核对每一笔账目。
他在找什么?
他在找对方可能下手的地方。
根据赵友透露的消息,对方要栽赃李及受贿。那么,这个必然要找一个具体的案子作为背景,要有一个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
只要找出对方可能选择的案子,就能提前做好准备。
他仔细分析了李及过去一年弹劾的所有官员,发现其中有三个案子特别可疑:
一个是弹劾某知州贪污军资的案子。那位知州恰好是刘侍郎的门生,被弹劾后革职查办,对李及恨之入骨。
一个是弹劾某知府卖官鬻爵的案子。那位知府背后的靠山是兵部的一位侍郎,也是保守派的重要人物。
还有一个是弹劾某县令欺压百姓的案子。那位县令虽然品级不高,但他的岳父是朝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影响力不小。
这三个案子,每一个都有可能被对方利用。
苏明远将这三个案子的卷宗都仔细研读了一遍,记下了关键的时间节点、涉及的人物、以及财务往来情况。
然后,他开始推演对方可能的栽赃手法。
如果他是刘侍郎,会如何陷害李及?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个被李及弹劾过的官员的仇家,让这个仇家作为,声称曾经给过李及钱财,请他弹劾某某官员。
然后,伪造一些账目,证明李及在那段时间确实有一笔来历不明的收入。
再找几个,证明李及和这个仇家有过来往。
最后,在朝堂上公开弹劾,将这些一股脑地抛出来。
即使最后查明这是栽赃,李及的名誉也已经受损了。
想到这里,苏明远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关键词:证人、账目、旁证、时机。
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那么,他只需要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对方的阴谋就无法得逞。
但如何破坏,又不暴露自己已经知道了这个阴谋?
这需要设计一个巧妙的局。
苏明远陷入了沉思。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嘴角浮起一丝笑意,提笔开始写了起来。
这一次,他要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傍晚时分,苏明远回到府中。
他将心腹李安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
李安听完,眼睛一亮:大人,这招高明!
去办吧,要快,但也要隐秘。苏明远道,千万不能让人发现是咱们在背后操作。
明白!
当夜,京城的某个角落,一场秘密的交易正在进行。
一个衣着破旧的商人,在一个偏僻的茶楼里,见到了一位官府的小吏。
大人,我有重要消息要举报。商人战战兢兢地说。
什么消息?小吏漫不经心地问。
我知道有人在伪造账目,想要陷害朝廷命官。
小吏一愣,抬起头仔细打量着这个商人。
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商人从怀中取出一个包裹,这里面有证据。
小吏接过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张账目和几封信件。
他越看脸色越凝重。
你是如何得到这些东西的?
我……我本是给某位大人做账的。商人吞吞吐吐,前几日那位大人让我伪造一些账目,说是要弄倒某个朝廷大员。我本不愿意,但他威胁我,我只好答应。可我心中不安,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举报。
那位大人是谁?
这个……商人犹豫了一下,我不敢说。他势力很大,若是知道是我举报的,我全家性命不保。
你放心,我们会保护你的。小吏道,但你必须说出那位大人的名字,否则我们无法调查。
商人犹豫再三,终于低声说出了一个名字。
小吏倒吸一口冷气。
这个名字,可不得了。
你先回去,这件事我会向上面禀报。小吏收起包裹,千万不要声张,也不要让那位大人起疑。
是是是。商人连连点头,慌忙离开了茶楼。
小吏坐在原地,手中捧着那个包裹,陷入了沉思。
这件事,可不简单。
他必须立即向上面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