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陲,军营大帐之内。
老将种师道虽年事已高,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眼神也锐利无比。他刚刚接待了从汴京星夜兼程、风尘仆仆而来的密使。
此刻,他手中拿着两份文书。
一份是当今圣上宋钦宗赵桓的密旨,字迹甚至能看出些许颤抖,通篇充斥着对金兵强大的恐惧、对自身安危的极度担忧,以及近乎哀求地命令他速速率领一支精锐轻骑,火速入京“增强防务”、“以备万一”、“护驾周全”。
另一份,则是守御使李纲的亲笔信。
种师道皱着眉头,反复阅读着李纲的信。
信中的用语,让他这位久经沙场、也看透官场的老将感到十分...古怪。
信里一口一个“金兵势大”、“当以议和为上”、“圣心忧惧”、“护驾南狩为第一要务”...这语气,这论调,简直和他认知中那个梗着脖子、宁可撞死在大殿柱子上也要力主死战、驱逐鞑虏的李伯纪判若两人!
“这李纲...何时变得如此...识时务了?”
种师道捻着胡须,喃喃自语,脸上满是疑虑,
“他竟也赞同议和?还一心想着护驾跑路?这不像他的为人啊...”
他对李纲的刚直和主战立场是深为了解甚至敬佩的。
这封信,虽然字迹确是李纲无误,但其中的内容却处处透着一种违和感。
但偏偏,这信又是和皇帝的密旨一同送来,印信齐全,程序上挑不出任何毛病。而且信中也反复强调了局势危急,催他速速发兵。
种师道沉吟良久,目光再次扫过那封“古怪”的信。
忽然,他注意到一些细微之处:
信中在提到“护驾”、“南狩”等字眼时,笔墨似乎略显凝重;而在提及“京师防务”、“整饬武备”时,虽看似一带而过,却总在段尾出现,仿佛某种无意识的强调...
老将军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或许不明白汴京城内具体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变故,但他凭借多年在政治和战场边缘行走的直觉,敏锐地察觉到——李纲这封信,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看似一味主张议和、怂恿跑路的言辞背后,恐怕藏着不能明言的深意!
李纲是在用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向他传递信息:汴京情况复杂,皇帝已被吓破胆,但急需兵力!速来!以“护驾”之名行“卫国”之实!
“必有蹊跷!”
种师道猛地一拍大腿,豁然开朗,
“李伯纪绝非贪生怕死、曲意逢迎之辈!他如此写信,定是朝中有大变故,或是身不由己,或是另有谋划!这是在用障眼法瞒过那些宵小之徒,向老夫求援啊!”
想到这里,种师道再无犹豫。
无论汴京城内是何种波谲云诡的局面,皇帝下诏,边将勤王,乃是天经地义!更何况,还有李纲这封看似古怪、实则暗藏玄机的亲笔信!
国难当头,京师危急,岂容坐视?!
“来人!”种师道对外喝道。
帐外亲兵立刻应声而入。
“即刻点齐五千泾原路精锐轻骑!备足干粮,检查军械马匹!”老将军吩咐道,“明日拂晓,随本帅星夜兼程,奔赴汴京勤王护驾!”
“得令!”亲兵虽感突然,但见老帅神色凝重,不敢多问,立刻转身出去传令。
大帐内,种师道再次拿起那两份文书,目光变得无比坚定。
“陛下勿忧,李伯纪勿忧,老夫...来了!”他低声自语,“倒要看看,是哪路魑魅魍魉,敢在这国难之时兴风作浪!金虏若要逞凶,也需问过老夫手中的刀,答不答应!”
很快,西北边军最精锐的营地之一,响起了急促的集结号角和马蹄声。
一支钢铁洪流,在老将种师道的率领下,带着冲天的烟尘和凛冽的杀气,离开了驻地,以最快的速度,朝着风雨飘摇的东京汴梁城,疾驰而去!
几乎是同时,那几位被宋钦宗和投降派寄予厚望的议和使者,也日夜兼程,赶到了金军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的大营。
金军大营内,杀气腾腾。完颜宗望高坐其上,左右皆是彪悍的金军将领,他们看着这几个穿着宋人官服、战战兢兢、满脸谄媚的使者,眼神中充满了轻蔑和狼性的贪婪。
使者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几乎是哭着呈上了国书和礼单,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表达了新皇帝渴望和平的“诚意”,恳求大金退兵。
完颜宗望扫了一眼礼单,数额巨大,但他心中冷笑。
灭宋之心,岂是区区财货所能动摇?他本就打算狮子大开口,故意刁难,甚至准备以此为借口继续进军。
于是,他故意提出了一个极其苛刻、近乎羞辱的条件:索要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绢帛各一百万匹,并要求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
这个条件,远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岁币都要惊人,根本就不是议和,而是明抢和肢解!
完颜宗望说完,好整以暇地等着看宋使如何哭穷、如何讨价还价,他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后续的威逼和恐吓。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完颜宗望和在场的所有金将都愣住了,甚至有些摸不着头脑。
只见那几位宋使,听到如此天文数字和割地要求,非但没有如丧考妣地反驳哀求,反而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好消息一般,脸上瞬间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答应!答应!我等代我家陛下,全部答应!”为首的使者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应承下来,语气之爽快,态度之谄媚,生怕金人反悔!
“只要上国肯答应退兵,这些...这些都好商量!都好商量!”另一个使者连忙补充,点头哈腰。
“我家陛下深知惊扰上国之过,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若能换得两国和平,实乃万幸!万幸啊!”
第三个使者更是直接把勒索说成了“薄礼”,把屈膝求和说成了“两国和平”。
金营帐内,出现了一阵诡异的寂静。
完颜宗望和麾下将领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警惕。
这...这不对啊!
宋人就算再怂,也不至于怂到这个地步吧?这已经不是怂了,这简直是疯了!如此离谱的条件,一口答应?连讨价还价都没有?事出反常必有妖!
完颜宗望甚至下意识地怀疑,这会不会是宋人的缓兵之计?或者有什么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