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的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渐散,但湖水的深度已悄然改变。林舒安的名字不再仅仅与“林家千金”或“顾怀笙未婚妻”挂钩,而是在文化创意与商业结合的领域,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种认可,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周一清晨,顾氏集团顶层会议室。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长条会议桌照得光可鉴人。林舒安到得稍早,选择了顾怀笙左手边第二个位置坐下——一个既能体现参与度,又不过分凸显特殊性的距离。她今日穿着一身浅杏色西装套裙,线条利落,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低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显得干练而沉静。
顾怀笙准时踏入会议室,身后跟着周谨。他依旧是那身一丝不苟的深色西装,气场冷峻。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在林舒安身上短暂停留一瞬,微不可察地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开始吧。”他落座,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周谨上前,操作投影仪,幕布上显现出清晰的标题:“璇玑”——基于AR技术的古籍活化与文化普及应用项目启动会。
“各位,随着此前沙龙项目的成功,‘传统的当代表达’这一理念已获得市场初步验证。”周谨的声音平稳,“‘璇玑’项目,将是这一理念的深化与拓展。我们旨在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打破古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让其承载的智慧与美学,以更生动、更互动的方式,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
林舒安凝神听着,心中既有兴奋,也有审慎。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构想,但如何平衡技术的炫目与文化的深度,是关键所在。
技术总监率先介绍了AR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演示了几个酷炫的互动效果设想,比如用户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特定图案,屏幕中便可浮现立体的古建筑模型,或者古代人物跃然纸上,进行简单对话。
顾怀笙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是他表示专注时的习惯动作。“用户体验和数据增长是首要考量。内容层面,是否可以更‘轻量化’?比如,将复杂的典籍思想,提炼成易于传播的金句或短故事,结合AR特效,实现快速裂变。”
他的话语精准地指向了市场效益,这是商业项目的天然逻辑。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林舒安。她知道,这是她需要发声的时刻。
她微微坐直身体,目光清澈地看向顾怀笙,然后转向技术总监,语气平和却坚定:
“我理解技术和市场对‘吸引力’和‘传播度’的需求。但是,‘璇玑’的核心价值,在于‘古籍活化’。‘活化’不等于‘简化’,更不等于‘娱乐化’。”
她顿了顿,组织着语言:“如果我们仅仅为了制造‘惊叹时刻’,而将《山海经》异兽做成可爱的卡通形象进行打斗,或者将《道德经》的深邃哲思简化为几句鸡汤箴言,这确实可能快速吸引用户,但然后呢?这真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活化’吗?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消解和误导?”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她继续道:“技术应该是引导用户通往经典深处的‘桥’,而不是阻断他们深入探索的‘墙’。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AR技术,将古籍中那些难以用文字直观表达的意境、流程、结构,更直观、更沉浸地呈现出来,降低理解的难度,但绝不是降低内容的深度和价值。”
她与顾怀笙的目光在空中相遇。他的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但并没有打断她,而是示意她继续。
“例如,面对一本古代农书,”林舒安举例说明,“我们或许可以不急于让它‘动起来’,而是先通过AR,复原古代农具的三维模型,展示其精妙结构;或者,模拟一个古代农业生态系统,让用户理解‘天人合一’的耕作理念。吸引力,可以来自于对古人智慧的惊叹,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而不仅仅是视觉的炫酷。”
这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初次碰撞:他着眼于宏大的商业蓝图和用户增长,她执着于文化内核的精准传递与价值守护。
顾怀笙沉默了片刻,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最终,他开口,声音平稳无波:“林顾问的观点,值得考量。技术方案需要优化,不能以牺牲文化内核为代价。但市场接受度,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他没有否定她,但也没有完全采纳。他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继续探索,继续磨合。
“项目组下一步,深入梳理目标古籍资源,同时,技术团队重新评估互动设计,寻找文化深度与用户体验的最佳结合点。”他做出决策,目光扫过众人,“林顾问,由你牵头,负责内容架构与学术把关。”
“好的,顾总。”林舒安平静应下。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接下来的具体工作中,将她的理念,一点点融入到这个由资本和技术驱动的项目肌理之中。
新的征程已然开启,而第一次无声的交锋,让她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的路,以及身边这位既是盟友又可能随时成为“对手”的男人,其思维的边界与重心所在。
会议结束,众人离去。林舒安收拾着面前的资料,能感觉到顾怀笙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但她没有抬头。
他们之间,那场始于联姻、历经风波而逐渐稳固的合作关系,在“璇玑”项目上,即将进入一个更深层次、也更考验智慧的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