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安城,皇宫,两仪殿。
太子李承乾端坐在御座左下首的专属位置上,身姿挺拔,面色平静。他的身旁,坐着当朝司空、吏部尚书,也是他的亲舅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目光低垂,似在养神,却又将殿内一切动静尽收眼底。
一场关于军政要务的朝议刚刚结束,殿内暂归寂静。
就在这时,位列右侧前排的魏王李泰整了整衣冠,稳步出列,行至御阶之下,对着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揖,声音清朗地奏道:“父皇,儿臣有本奏。”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位以聪慧好学、文采斐然而备受圣宠的亲王身上。
李世民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准奏。”
李泰直起身,开始洋洋洒洒地陈述他的奏请。他先是盛赞父皇文治武功,必将开创贞观盛世,为天下学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明环境。接着,他话锋一转,谈及自己平生最爱便是读书求学,深感学问之道,贵在交流与切磋。
“故此,儿臣恳请父皇恩准,允儿臣于府中开设一‘文学馆’。”李泰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热切与诚恳,“儿臣愿广邀天下饱学之士、青年才俊,入馆修书论学,探求经义,切磋诗文。以期教学相长,将所学之圣贤道理,化为安邦定国、造福黎民之良策,为我大唐盛世略尽绵薄之力!”
他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将设立文学馆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仿佛此举全然出于一片公心,只为学术与朝廷。
御座之上,李世民手抚着下颌修剪整齐的胡须,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目光深邃,似乎在仔细权衡着此事的利弊。
而坐在下方的李承乾,听着自己这位四弟声情并茂的表演,内心却毫无波澜,甚至觉得有些……幼稚和可笑。
得益于叶云帆带来的现代历史视角,他清楚地知道,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泰确实设立了文学馆,但那应是贞观十二年之事。如今此事提前,虽有些意外,但李承乾的心态早已不同往日。
‘管他洪水滔滔,我自岿然不动。’他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话。只要自己不行差踏错,稳坐储君之位,修身养性,与云兄共创日不落大唐,这些小花招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他现在更关心的是怀中那枚贴身藏着的玉佩,正持续传来一阵阵微弱却清晰的温热感——这是他与叶云帆约定的联络信号。云帆兄此刻找他,必有要事。他只想这朝会快些结束。
李泰奏罢,偷偷地、飞快地向上首的太子方向瞄了一眼,期待着能从自己兄长脸上看到预料中的恼怒、忌惮或是至少一丝不安。
然而,他失望了。
李承乾依旧端坐着,面色平静如水,眼神甚至有些……游离,仿佛刚才那番慷慨陈词与他毫无关系,根本未曾入他的耳,更未入他的心。
李泰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挫败与不解,只能依礼退回自己的班列,暗自咬牙。
此时,李世民的目光转向了左下首,开口问道,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子,对于魏王此奏,你有何见解?”
他直呼“魏王”,而非“青雀”,这便是在以皇帝的身份,正式征询储君的意见。
李承乾闻声,立刻收敛心神,起身离座,行至御阶之前,对着李世民躬身一礼,声音清晰而沉稳:“回父皇,儿臣以为,四弟青雀素来勤勉好学,才华横溢。其奏请设立文学馆,乃是出于向学之心,欲将所学贡献于朝廷,此志可嘉,其情可勉。此举若能促成其学以致用,在文学之上更有建树,并能汇聚英才,于国于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故儿臣对此,并无异议。”
他的回答大方得体,既肯定了李泰的“好学”,又巧妙地将此事定性为“文学”之事,全然一副储君应有的大度与支持兄弟进取的姿态。
李世民听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和探究。他抚须的手微微一顿,追问道:“哦?你同意青雀开设文学馆?”
“回父皇,儿臣同意。”李承乾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肯定而坦然。
“好。”李世民不再多言,目光转向李泰,“青雀,朕准你所奏。文学馆一应筹建事宜,所需人员、规制、用度,你需与门下省及礼部仔细参详,拟定章程,再报与朕知。”
“儿臣,谢父皇恩准!”李泰立刻出列,恭敬地行礼谢恩,但心中却莫名憋闷:‘为何我的事,却需要问太子同意否?’这股不甘,被他深深埋藏于恭敬的表象之下。
朝会终于在一片山呼万岁声中结束。
李承乾返回了东宫,径直步入自己的书房,屏退了所有侍从。
他集中意念与之沟通玉佩
下一刻,时空门悄无声息地在书房中央展开,光涡流转,散发出淡淡的微光。
李承乾毫不犹豫,一步便跨入了光门之中。
眼前的景物瞬间切换,熟悉的东宫书房景象消失不见。
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间陈设雅致、却明显带有大唐风格的书房内。而叶云帆,正悠闲地坐在一张造型奇特、线条简洁的现代茶桌后面,手里拿着一把小巧的紫砂壶,正往几个白瓷小杯里倾倒着琥珀色的茶汤。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沁人的茶香,与他平日所饮的煎茶截然不同。
叶云帆抬起头,看到他,脸上露出笑容,抬手示意他对面那张同样风格的高脚凳:“高明,来了?坐。刚泡好的第一道,正香。”
李承乾从惊讶中回过神,依言坐下。叶云帆熟练地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倒入他面前的一个小而精致的品茗杯中。
李承乾端起茶杯,先闻了闻那清雅的香气,然后小心地啜饮了一口。茶汤入口微涩,旋即回甘,醇厚鲜爽,与他习惯加入各种香料的茶汤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嗯!这样喝茶,确实别具一格,甘醇可口,远比茶汤来得纯粹。”他由衷赞道,随即放下茶杯,问出了最大的疑惑:“云帆兄,此次联络,为何并非回到现代你家?而是直接到了此处?这是……你在通义坊的新宅?”
叶云帆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茶,笑着解释道:“这玉佩的新功能,我也是刚刚才彻底弄明白。”
他顿了顿:“简单来说,只要我身处某个位面的某个具体位置,并通过玉佩与你建立联系,当你打开时空门时,出口便会直接定位到我当前所在的位置。反之亦然。这意味着,无论你我身在何方,是在大唐的皇宫,还是在现代的都市,我们都可以瞬间出现在对方面前。而并不是只限大唐与现代之间的穿越!”
李承乾端着茶杯,一时之间还没完全理解这个功能背后所代表的巨大意义和潜力,脸上带着些许茫然。
叶云帆看着他这副略显“呆萌”的表情,不由轻笑,进一步点明:“你还没想明白吗?之前沟通玉佩,你打开的是大唐通往现代,我打开的是现代通往大唐,如今没这个限制了,这简直是……战略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