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第一天,冲突就爆发了。
“鲁总!不行啊!”负责现场协调的李水根满头大汗跑过来,“本地工人……太慢了!说好的八点上工,九点人才稀稀拉拉来!干一会儿就要休息!喝水!抽烟!这效率……别说十八个月,二十八年也干不完!”
鲁智深走到钢筋绑扎区。几个柬工慢悠悠地摆弄着钢筋,动作拖沓。一个中国钢筋工(老魏的儿子小魏)看不过去,上前示范:“看!这样!交叉!扎丝拧紧!快!”
柬工茫然地看着,动作依旧缓慢。
小魏急了,想伸手去教,却被一个柬工头目(会说简单中文)拦住:“嘿!中国人!别碰!我们自己会!”
“会个屁!这么慢!”小魏年轻气盛,顶了一句。
“你说什么?!”柬工头目脸色一沉,周围几个柬工围了上来,气氛瞬间紧张!
“干什么!”张黑子一声暴喝,铁塔般的身躯挤进人群,眼神凶悍。他身后,十几个中国工人也围了上来。双方对峙,剑拔弩张!
鲁智深分开人群,走到中间。他看都没看那柬工头目,豹眼扫过那几个动作缓慢的柬工,又看了看小魏手里那捆扎得又快又好的钢筋。他弯腰,捡起一根散落的扎丝,走到一个柬工面前,递给他。
然后,他指了指小魏,又指了指自己手腕上那块廉价的电子表(特意买的),用最简单的中文,一字一顿,声如洪钟:
“他!快!钱!多!”
“你!慢!钱!少!”
“学他!快!钱!多!”
“不学!滚!”
他豹眼圆睁,那股在尸山血海里滚打出来的凶煞之气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配合着斩钉截铁的手势和简单粗暴的词汇,瞬间震慑全场!那几个柬工被他看得心里发毛,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那个头目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鲁智深那冰冷的眼神逼了回去。
鲁智深不再废话,转身对张黑子吼道:“黑子!立规矩!”
“是!”张黑子立刻转身,对着所有中国工人和围观的柬工,用尽力气吼道:
“都听好了!鲁工头规矩!”
“上工!准时!迟到!扣钱!”
“干活!麻利!磨洋工!滚蛋!”
“学得快!干得好!钱!加倍!”
“捣乱!闹事!老子拳头伺候!”
翻译(一个当地华裔小伙子)战战兢兢地把话翻成柬语。现场一片寂静。中国工人们挺直了腰杆。柬工们面面相觑,眼神复杂。
第二天,情况微妙变化。虽然仍有迟到懒散,但效率明显提升。几个年轻柬工开始偷偷模仿中国工人的动作。小魏身边,多了几个主动求教的柬工学徒。
真正的考验在主体施工。
“金鼎中心”设计复杂,核心筒剪力墙要求极高。周晓雯带着“三剑客”和国内带来的bIm模型,信心满满。但当地采购的混凝土外加剂质量不稳定,加上酷热潮湿的天气,第一次浇筑的墙体拆模后,出现了大面积的气孔和色差!
监理(一个法国老头)大发雷霆,挥舞着检测报告:“不合格!全部凿掉!重来!工期延误!你们负责!”
周晓雯急得眼圈发红:“鲁总……外加剂有问题……天气也太……”
鲁智深没说话,蹲在那面斑驳的墙体前,粗糙的手指划过那些气孔。他想起当年在“东湖之门”偷师爬模的经历。
“凿掉?”他站起身,声音低沉,“工期耽误不起!”
他猛地转头,看向本地材料供应商派来的代表(一个油滑的柬埔寨商人):“你!给洒家过来!”
那商人被鲁智深的气势所慑,战战兢兢走过来。
鲁智深指着墙上的气孔:“你的料!有问题!”
商人连连摆手,用蹩脚英语辩解:“No! No! 天气!天气太热!”
“热?”鲁智深豹眼一瞪,“洒家有办法!让你的料!明天变好!行不行?”
商人一愣:“什么办法?”
“加东西!”鲁智深斩钉截铁,“洒家出配方!你按方子加!加好了!钱照付!加不好……”他捏了捏拳头,骨节发出脆响,“洒家让你把不合格的料!全吃下去!”
商人脸都白了,连连点头:“加!加!按您说的加!”
当晚,鲁智深没回宿舍。他带着周晓雯和技术组,还有几个经验最丰富的老混凝土工,蹲在搅拌站旁。他们把国内带来的外加剂样品、本地采购的、甚至从市场买来的各种可能的替代品(糖、盐、甚至某种本地树汁)摆了一地。
“晓雯!测!哪个跟本地的水泥、砂石配一起,最结实!最光滑!”鲁智深下令。
“鲁总……这……不科学……”周晓雯看着那堆“土方子”,哭笑不得。
“管他娘的科学!管用就行!”鲁智深吼道,“洒家当年堵管涌,也没讲科学!黑子!去!给老子扛几袋水泥来!现场试!”
搅拌机轰鸣起来!在探照灯下,一场充满草莽智慧的“土法实验”开始了!鲁智深亲自上手,按照老工人的经验,往不同的混凝土试块里添加各种“佐料”。周晓雯和技术组则紧张地进行着坍落度、凝结时间和早期强度的快速检测。
汗水浸透了所有人的衣服。蚊虫疯狂叮咬。直到后半夜,一组添加了特定比例本地树汁(有缓凝和增稠作用)和微量糖分(据说能改善和易性?)的混凝土试块,在快速检测中表现出了最佳状态!
“就是它!”鲁智深抹了把汗,指着那组试块,“明天!按这个配!给老子浇!”
第二天,在法国监理将信将疑的目光中,新的混凝土浇筑下去。三天后拆模——墙体光滑平整,色泽均匀,气孔几乎消失!
法国监理拿着检测仪器,反复测试,最终难以置信地耸耸肩:“奇迹!东方的神秘配方!合格!”
速度!成了鲁氏在金边最恐怖的武器!
中国工人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简易的工棚里挂着手写的倒计时牌!食堂24小时供应热饭热菜!张黑子带着安全组日夜巡查,吼声震天!周晓雯的技术组将bIm模型优化到极致,精确指导每一道工序!鲁智深如同不知疲倦的战神,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身影出现在工地每一个角落,解决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材料短缺、设备故障、突发的暴雨、甚至当地混混的骚扰(被张黑子带人“友好劝退”)。
惊人的“中国速度”在金边上演!
一个月,完成基础工程!
两个月,核心筒冲出地面十层!
三个月,钢结构开始吊装!商场部分封顶!
金边政界和商界被震动了!报纸上开始出现“中国鲁氏”、“建筑狂魔”的报道。金鼎国际的老板(一位背景深厚的华商)脸上笑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