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5日上午9点,浪潮传媒总部的VIp会议室。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纸张的清香。长桌两侧,一边坐着高浪与财务总监徐明,另一边则是腾讯集团投资部总经理张远、新加坡主权基金GIc,亚洲区代表李娜——这是浪潮传媒首轮战略融资的关键洽谈会,投影仪上“浪潮传媒资本规划方案”的标题格外醒目。
“首先感谢两位抽空参会。”高浪起身递过资料册,语气从容,“截至目前,浪潮传媒已储备《甄嬛传》《西域歌者》《遣唐使日记》等15个核心Ip,艺人矩阵覆盖顶流、潜力、新人三个层级,2010年上半年营收突破8亿,净利润率达3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此次融资10亿,主要用于三个方向:一是Ip孵化中心建设,二是海外发行网络拓展,三是后期制作技术升级。”
张远翻着资料册,手指停在“艺人商业价值”页面:“高总,腾讯投资更看重‘流量变现能力’。杨蜜的LV代言、热巴的东南亚文旅合作,这些商业资源确实亮眼,但如何将艺人流量转化为长期收益?比如腾讯视频的独播剧合作,能否给到更优惠的分成比例?”
“张总放心,我们可以签订‘独家内容合作协议’。”高浪立刻回应,“未来3年,浪潮传媒的6部头部剧优先登陆腾讯视频,独播分成比例从行业惯例的4:6提升至5:5;同时,杨蜜、热巴将作为‘腾讯视频年度代言人’,参与平台的会员拉新活动,预计能为腾讯视频带来至少200万新增付费用户。”
李娜则更关注长期回报:“GIc倾向于‘全球化布局’的项目。浪潮之前与NhK、华纳的合作很成功,但海外收益目前只占总营收的15%,未来如何提升这一比例?是否有明确的海外投资计划?”
“我们计划与华纳兄弟成立‘中美联合制片公司’,首期注资5亿美元。”徐明补充道,“其中浪潮出资60%,华纳出资40%,主要投资‘东方元素+好莱坞制作’的电影项目,比如《极速追击》续集、《遣唐使日记》电影版。此外,我们已在印尼、日本设立海外分公司,负责当地Ip开发与艺人经纪,预计2011年海外营收占比将提升至30%。”
就在融资洽谈进入尾声时,徐明的手机突然震动——是法务部发来的紧急消息:星光传媒联合华谊兄弟,向腾讯、GIc放出“浪潮传媒资金链紧张”的假消息,声称“浪潮为争夺《甄嬛传》版权,挪用项目资金,目前已欠供应商2亿货款”,试图截胡融资。
张远看到消息后,眉头微蹙:“高总,这事儿怎么说?要是资金链真有问题,我们得重新评估投资风险。”
高浪却毫不慌乱,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公司的银行流水与资产负债表:“张总、李总请看,截至昨天,浪潮传媒账面现金12亿,无任何银行贷款,应付账款仅3000万,且全部为《西域歌者》的道具采购款,下周即可结清。
星光所谓的‘挪用资金’,纯属造谣——《甄嬛传》版权费5000万,我们是一次性现金支付,不存在任何资金压力。”
他顿了顿,又调出一份文件:“这是我们与工商银行签订的‘5亿授信协议’,银行已完成尽职调查,随时可放款。之所以选择股权融资而非债权融资,是想借助腾讯的流量资源、GIc的海外资源,实现‘资本+资源’的双重赋能,而非单纯缺钱。”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投资方的顾虑。当天下午,腾讯与GIc正式签订投资协议:腾讯出资6亿,获得浪潮传媒12%股权;GIc出资4亿,获得8%股权;同时约定,若2011年浪潮海外营收占比达标,投资方将额外注资5亿,且不稀释现有股权。消息公布后,影视行业震动——这是2010年国内影视公司最大规模的首轮融资,浪潮传媒的估值一举突破50亿,远超同期的光线传媒、华策影视。
融资落袋后,高浪立刻启动“产业链收购计划”,首个目标是北京老牌后期制作公司“光影映画”——这家公司拥有国内顶尖的特效团队,曾参与《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的后期制作,但近年因资金不足,技术设备更新滞后,面临被外资收购的风险。
9月20日,高浪与光影映画创始人王健会面。王健坐在沙发上,语气复杂:“高总,说实话,迪士尼也想收购我们,给出的价格比你们高20%,但我更希望光影留在中国公司手里。只是担心,你们收购后会裁掉老员工,改变我们的技术路线。”
“王总放心,我们是‘战略收购’而非‘资本收割’。”高浪递过收购方案,“第一,保留光影原核心团队,王总继续担任cEo,享有30%的经营决策权;第二,浪潮注资3亿,用于更新4K特效设备、引进好莱坞‘虚拟制片’技术,让光影的后期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第三,光影成为浪潮的‘独家后期服务商’,同时可承接外部项目,营收利润归光影独立核算,浪潮不干预。”
王健翻着方案,眼眶逐渐泛红:“高总,你这是真正懂行的方案!虚拟制片技术我们想了三年,一直没钱引进,现在终于有机会了。我这就召集股东开会,明天就能签合同。”
收购光影映画后,浪潮传媒的后期成本直接降低40%——此前《地下长安》的后期外包给韩国公司,单集成本80万,现在由光影制作,单集成本仅48万;同时,光影的“虚拟制片”技术让《遣唐使日记》的“唐代长安城”场景拍摄周期缩短50%,节省成本近2亿。
10月5日,浪潮传媒与华纳兄弟的“中美联合制片公司”在洛杉矶正式成立,高浪担任董事长,华纳制片人苏珊·怀特担任cEo。首个合作项目就是《极速追击》续集,浪潮出资1.5亿美元(占总投资的60%),获得全球票房70%的分成;同时,双方约定,续集将加入“中国元素”——杨蜜饰演的林曦将带领团队回到中国,在上海、西安取景,推动“中国城市名片”的海外传播。
消息传到国内,星光传媒与华谊兄弟的联合打压再次升级——他们联合多家院线,试图降低《西域歌者》的排片占比,从原定的25%压缩至15%。但此时的高浪已拥有足够的资本底气:他直接拿出2亿资金,联合万达、大地等院线成立“浪潮院线联盟”,承诺未来3年在联盟院线投放不少于10部头部电影,换取《西域歌者》35%的排片占比;同时,通过GIc的关系,引入新加坡凯德集团的20亿投资,计划在国内10个二线城市建设“浪潮影视主题影院”,进一步巩固发行话语权。
10月10日,浪潮传媒召开“资本战略发布会”,高浪公布三大规划:
1. Ip孵化基金:联合腾讯、GIc成立10亿Ip基金,挖掘改编传统文学、非遗文化的优质Ip,比如《山海经》《敦煌壁画故事》等;
2. 新疆影视基地:投资5亿在伊犁建设“西域影视基地”,涵盖草原、沙漠、古城等场景,既能满足《西域歌者》《丝绸之路少年行》的拍摄需求,又能作为文旅景点对外开放;
3. 艺人创投计划:为杨蜜、刘一菲等顶流艺人设立“个人创投账户”,每人每年可获得1亿资金,自主投资影视项目,浪潮提供资源支持,收益艺人与公司按6:4分成。
发布会现场,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高校纷纷与浪潮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希望借助浪潮的资本与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国家文旅部也发来贺电,肯定浪潮“以资本促文化传播”的举措,将“西域影视基地”列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项目”。
当天傍晚,高浪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手里拿着最新的财务报表:融资10亿、收购光影3亿、联合制片5亿、影院投资20亿、影视基地5亿……短短一个月,浪潮传媒的资本规模从8亿飙升至51亿,成为国内成长最快的影视公司。
徐明走进来,递过一份文件:“高总,华谊兄弟的王总刚才发来消息,想和我们谈《甄嬛传》的联合发行合作,愿意让出30%的发行收益。星光传媒那边,也有几个小股东联系我们,想转让股份。”
高浪接过文件,嘴角扬起一抹浅笑:“告诉王总,合作可以,但发行主导权必须在我们手里;星光的股份暂时不要,等他们的资本链再紧张一点,我们再考虑。现在的浪潮,不需要靠收购对手来证明实力,而是要靠资本构建‘内容+渠道+文化’的生态,让对手不得不主动寻求合作。”
他知道,资本实力的增强只是“娱乐帝国”构建的第一步。
接下来,这些资本将转化为Ip储备、技术优势、海外资源,支撑杨蜜、热巴等艺人的国际化发展,支撑赵金麦等新人的长期培养,支撑浪潮传媒从“国内顶流公司”向“全球娱乐集团”的跨越。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