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0日上午,浪潮传媒总部的战略会议室。
暖气开得很足,却丝毫没削弱现场的讨论热度。高浪坐在主位,面前摊着三份文件——分别是《2009-2010年中国影视行业趋势报告》《视频平台短剧发展规划》《文旅部主旋律影视扶持政策》,周围坐着Ip开发部、艺人部、发行部的核心成员,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
“先看这份趋势报告。”高浪把报告推到桌中央,指尖点在“视频平台用户增长”一栏,“根据第三方数据,2009年q4在线视频用户同比增长47%,其中18-30岁用户占比超过60%,他们更偏好‘碎片化、强节奏’的内容,短剧的点击量增速已经超过长剧3倍。这是第一个新变化——视频平台正在重塑内容消费习惯,短剧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发行部总监周明立刻接话:“高总,我们上周和腾讯视频的张总开会,他明确说2010年要重点打造‘短剧剧场’,预算增加50%,想邀请我们合作独家内容。
但他们的要求很明确:单集时长10-15分钟,剧情要‘第一分钟抓眼球’,还要配合‘互动投票决定剧情走向’的玩法,这和我们之前做长剧的思路完全不同。”
“不仅是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也在抢短剧资源。”Ip开发部的小林补充道,“我们收到消息,星光传媒已经签下了3个短视频网红编剧,专门做‘甜宠短剧’,还挖走了我们之前接触过的短剧导演陈爽,开出了双倍薪酬,想抢占先机。”
高浪手指轻敲桌面,目光扫过众人:“短剧不能只做‘甜宠’,要差异化。
我们的优势是Ip储备和艺人梯队,可以走‘Ip衍生短剧’的路线——比如基于《迷雾追踪》做‘林墨前传’短剧,讲她刚入警队的故事,用杨蜜的名气吸引流量,同时为长剧预热;基于《校园小侦探》做儿童科普短剧,每集讲一个安全知识,由赵金麦主演,既能符合平台的‘正能量’要求,又能拓展儿童受众。”
他顿了顿,看向Ip开发部的周婷:“立刻成立‘短剧工作室’,从编剧扶持计划里挑3位擅长强情节的编剧,再高薪挖回陈爽导演。
告诉他,我们不仅给双倍薪酬,还给他‘短剧项目自主决策权’,后续优秀短剧可以改编成长剧,享受Ip分红。另外,和腾讯视频谈‘独家定制+流量分成’模式,我们负责内容制作,他们负责流量推广,收益按6:4分,我们占大头,因为内容是核心。”
周婷立刻点头:“我今天就联系陈爽导演,争取一周内敲定;短剧剧本可以先从现有Ip衍生入手,《迷雾追踪》前传的大纲我让李然编剧先出,保证月底前完成。”
接下来,高浪指向第二份文件——《文旅部主旋律影视扶持政策》:“第二个新变化——政策对‘主旋律+文化传承’的扶持力度加大,文旅部2010年有专项基金,还会推荐优秀项目参与‘五个一工程’评选,拿到评选的项目不仅有奖金,还能获得院线排片倾斜、海外发行推荐等资源。”
艺人部总监陈凯眼睛一亮:“这正好契合我们的《暖阳之下》和《霓裳记》!《暖阳之下》讲新疆文化传承,《霓裳记》讲唐代刺绣非遗,都是‘主旋律+文化’的题材,要是能拿到扶持基金,既能降低制作成本,又能提升公司的官方形象。”
“不止这两个项目,我们要主动布局。”高浪拿出一份新的Ip构思图,“我让Ip开发部做了一个《大国工匠》的主旋律Ip规划,讲不同行业的工匠传承技艺的故事,比如故宫文物修复师、传统家具木匠、航天工程师,每3集一个故事,邀请不同的艺人主演。
杨蜜可以演文物修复师,展现细腻的情感;刘一菲演传统家具木匠,契合她的古典气质;热巴演航天工程师,打破‘甜妹’定型,还能体现女性力量。”
文旅部的李科长恰好坐在旁听席,立刻补充道:“高总,这个《大国工匠》的构思特别好!文旅部正在找‘微观视角’的主旋律项目,避免宏大叙事的空洞,你们这个‘每集一个工匠故事’的设定正好符合要求,我回去就帮你们申请专项基金,还能协调故宫、航天院等单位提供拍摄支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
高浪笑着点头:“那就麻烦李科长了。《大国工匠》作为重点项目,春节后就启动筹备,争取明年国庆档播出,赶上‘建国61周年’的节点,既能拿奖,又能收获口碑。”
最后,高浪抛出第三个新变化——粉丝经济从“流量打榜”转向“深度参与”:“数据部的王经理刚给我的报告显示,现在的核心粉丝不再满足于‘花钱打榜’,更想‘参与到偶像的作品中’,比如投票选角色、参与剧本讨论、设计衍生品。
星光传媒已经在这么做了,他们让粉丝投票选《甜宠恋人》的男主,话题阅读量破了10亿,带动了剧集的预售。”
数据部的王经理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们做了个小调研,浪潮的艺人粉丝中,82%愿意‘参与作品共创’,其中65%愿意为‘粉丝定制衍生品’买单。
比如刻有自己Id的手办、粉丝投票选的角色海报。要是能抓住这个需求,既能提升粉丝粘性,又能增加Ip收益。”
“那我们就推出‘粉丝共创计划’。”高浪果断拍板,“第一步,针对《迷雾追踪》,让粉丝投票选‘林墨的搭档刑警’,候选演员从公司签约艺人里挑,投票前三位进入试镜;第二步,开放《暖阳之下》的衍生品设计征集,粉丝提交的优秀设计由专业团队优化后量产,设计者能获得销售额5%的分成;第三步,在公司App上开‘剧本讨论区’,粉丝提出的好建议被采纳,能获得‘探班资格’或‘艺人签名周边’。”
陈凯立刻补充:“这个计划还能帮艺人吸粉——比如公司的新人苏晓,要是能通过粉丝投票获得《迷雾追踪》的搭档角色,就能快速打开知名度,符合我们‘新人培养’的梯队计划。”
会议进行到中午12点,三个核心应对策略已经清晰:以“Ip衍生短剧”抢占视频平台新入口,以“主旋律+文化”对接政策红利,以“粉丝共创”激活粉丝经济。
就在众人准备散会时,周明接到一个电话,脸色瞬间变了:“高总,不好了!星光传媒刚才宣布,和爱奇艺合作‘短剧大赛’,邀请了3位顶流艺人担任导师,还放出消息说‘要垄断2010年短剧流量’,他们的股价已经涨了5%。”
高浪却很平静,拿起手机给陈默导演发了条微信:“《迷雾追踪》前传短剧,邀请张译客串林墨的师父,你觉得怎么样?张译的演技能提升短剧质感,还能吸引中老年受众,和星光的‘甜宠短剧’形成差异化。”
没过多久,陈默回复:“太好了!张译是我的偶像,我立刻联系他的经纪人!只要他愿意来,我马上回浪潮!”
高浪把手机递给周婷:“看到了吗?星光只靠流量,我们靠‘内容+质感’,这才是长久之道。下午让公关部发通稿,重点宣传‘浪潮短剧将聚焦现实题材,邀请张译等实力派演员加盟’,先声夺人,打乱星光的节奏。”
下午2点,浪潮传媒的公关通稿准时发布,#张译加盟浪潮短剧#的话题很快冲上热搜,评论区里,粉丝纷纷表示“期待实力派演员的短剧,不想看无脑甜宠”“浪潮还是懂内容的,支持《迷雾追踪》前传”。而星光传媒的“短剧大赛”话题,因为缺乏差异化亮点,很快被淹没在热搜里。
傍晚,高浪收到陈爽导演的消息——他已经和星光传媒解约,明天就入职浪潮,张译也初步同意客串,只要求“剧本足够扎实”。
同时,李科长传来好消息——《大国工匠》的专项基金申请已经被文旅部列为“重点考察项目”,春节后就能拿到审批结果。
高浪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亮起的霓虹灯,心里很清楚:行业变化永远不会停止,有的公司只会跟风抢流量,有的公司却能抓住变化背后的“核心需求”——视频平台需要优质内容,政策需要正能量作品,粉丝需要深度参与感,而这些,正是浪潮传媒的优势所在。
他打开电脑,在“2010年战略规划”文档中补充:“应对行业变化的核心逻辑——以不变的‘内容质量’应对万变的‘渠道形式’,以主动的‘政策适配’抓住红利窗口,以开放的‘粉丝共创’激活生态活力。”
而此刻的星光传媒总部,总裁办公室里,刘总监看着浪潮的热搜,脸色铁青——他们以为挖走编剧和导演就能抢占短剧市场,却没想到浪潮能快速反应,用“实力派演员+现实题材”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他不知道,这只是浪潮应对行业变化的第一步,后续的“主旋律Ip”“粉丝共创”还会带来更多惊喜,而星光传媒,注定只能跟在浪潮的身后,捡拾那些被遗弃的流量碎片。
娱乐行业的竞争,从来不是“抢一时的热点”,而是“看谁能先看透变化的本质”。高浪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能带领浪潮传媒,在每一次行业变化中,都能抢占先机,一步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娱乐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