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晚根据韩栋的遗言与白瑾的线索,找到父母隐藏的真正核心遗产——“镜像防御系统”的原始实验室。
韩栋用生命传递的“镜像倒影”与“双生”,如同两把钥匙,插入了林晚晚(融合体)脑海中的某个锁孔。她暂时将供应链的焦灼战况交给周薇和远在东南亚的雷烈应对,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对父母遗留资料的重新梳理中。
在白瑾的远程协助下,结合韩栋秘密资料中那些看似无关的公式旁注和实验草图,她将注意力锁定在父母早期一篇未曾发表的、关于“生物体内禀电磁场对称性破缺”的艰涩论文上。这篇论文在当时被视为过于理论化而未被重视,但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数学变换模型——“林氏共轭变换”,其图形表征,正是一个完美的、相互映照的“镜像”结构。
(林晚晚(融合体)内心:共轭…镜像…难道父母是将意识或某种生物信息场,抽象成了某种可被数学描述的“共轭”系统?)
“关键可能不在这些纸面资料里,”白瑾在加密通讯中提醒,“韩栋提到‘倒影’。按照你父母的谨慎,他们一定会将最核心的东西,藏在物理世界的某个‘倒影’之中。”
物理世界的“倒影”?
林晚晚(融合体)站在父亲书房的原址——这间办公室在她接手“启明”后保留了基本格局。她回忆着童年时书房每一个细节。父亲的巨大书桌,母亲喜欢的兰花,还有…靠墙的那面落地镜。
镜子!
她猛地转身,看向如今取代了那面旧镜子的智能显示屏。倒影…镜子本身就是最常见的产生光学倒影的物体!
她立刻联系了负责看护林家旧宅的人员,要求他们仔细检查书房那面被移走的旧镜框,以及它原来所在的墙壁。
一小时后,消息传来:在旧镜框背后的木质背板夹层里,发现了一张微缩胶片!而墙壁原本悬挂镜子的位置后面,有一个极其隐蔽的、需要特定频率声波才能触发的微型暗格,里面存放着一个老式的、指甲盖大小的生物信息储存器。
(林晚晚(融合体)内心:镜框后是“影”,墙壁内是放置镜子的“本体”!这就是“镜像”与“倒影”的物理藏匿之处!)
微缩胶片和储存器被第一时间秘密送回“启明”核心实验室。解读工作迅速展开。
微缩胶片里是“镜像防御系统”的完整理论框架和基础构型图,其精妙与复杂程度远超林晚晚(融合体)之前的想象。它并非一个简单的“防火墙”,而是一个基于生物体自身意识场特性,能够识别外来干涉模式,并对其进行“同频反向抵消”的动态防御体系。就像一面拥有自主意识的镜子,能将照射过来的恶意“光”原路反射回去!
而那个生物信息储存器,则需要林晚晚(融合体)的指纹、虹膜以及一段特定的、蕴含她与真林晚两人意识融合特征的脑波频率,三者同时验证才能解锁。
当验证通过的瞬间,储存器投射出的全息影像,是父母并肩站在一起的记录。
父亲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晚晚,如果你看到这个,说明你已经成长到足以理解并肩负起这份责任。‘镜像防御’并非武器,它是守护人类意识自主性的最后盾牌。它的核心启动密钥,我们将其设定为基于我们血脉的、高度协同的‘双生意识共鸣’。我们原本希望由你和…(母亲的声音轻柔接入)…我们另一个未能出世的孩子共同执掌。但命运弄人…”
母亲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随即转为无比的坚定:“…然而,意识的神秘远超我们的想象。我们相信,无论如何,总会有‘钥匙’出现。孩子,无论你是谁,无论你以何种形式成为这‘双生’的载体,请善用这份力量。阻止‘彼岸’,守护人心之光。”
影像结束。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杜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员都被这超越时代的技术构想和其中蕴含的沉重嘱托所震撼。
林晚晚(融合体)站在原地,久久不语。她终于明白了。“双生之匙”指的就是这种独特的、高度协同的孪生意识状态。父母原本寄望于 biological 的双生子,而她的穿越与融合,阴差阳错地,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满足了甚至超越了启动这“镜像防御”的最高条件!
(林晚晚(融合体)内心:所以,我来到这个世界,承载起林晚的人生,或许…并不仅仅是意外。这是一种…被需要的宿命?)
也就在这一刻,周薇带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消息——雷烈在东南亚,通过非常规手段,联系上了一个当地颇有势力的华裔商会,对方表示愿意“帮忙”解决工厂的问题,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能与“启明”在东南亚建立“更深度的合作关系”,并暗示对“烛龙”的技术共享很感兴趣。
这看似是解决供应链危机的曙光,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不言而喻。
林晚晚(融合体)看着手中那蕴含着父母毕生心血的储存器,又看了看周薇带来的消息。
一边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宏大责任与终极武器,一边是迫在眉睫、关乎企业存亡的商业危机。
她必须同时驾驭这两条战线。
“回复雷烈,”她沉声道,“可以接触,但合作仅限于当前供应链问题的解决,技术共享免谈。让他把握好分寸,既要解决问题,也不能落入新的陷阱。”
“杜博士,”她转向研究团队,“立刻组织人手,全力解析‘镜像防御’系统,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它具备基础应用的可能!”
父母的遗产已然在手,她必须尽快将其转化为能够守护“启明”、对抗“彼岸”的实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