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毅立于长安城最高的观星台上,俯瞰着这片刚刚一统的华朝疆域。远山如黛,大河如带,然而他的眉头却微微皱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古训如警钟般在他心中回响。
自古以来,水旱灾害便是悬在历代王朝头上的利剑。
他想起前世史册中的记载:黄河决堤时,滔滔洪水席卷而下,昨日还是金黄麦浪的千里良田,转眼便成了一片汪洋。淮河水患起时,无数百姓扶老携幼,在泥泞中跋涉,哭声震天。
南方洪涝肆虐,北方干旱连年。
无一不牵动着民生国运的根本。
苏毅深知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无论是农业灌溉、漕运交通,还是防洪减灾,都离不开系统性的水利工程。
在华夏科学院、皇家医学院、神州农学院相继步入正轨后,他将目光投向了江河治理这一国之根本。
连日来,苏毅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华夏科学院、皇家医学院、神州农学院相继步入正轨,但他深知,真正的国之根本,还在于那奔腾不息的江河。这日午后,春风和煦,他特意选择了御花园的水榭作为议事之所。
水榭临湖而建,雕梁画栋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苏毅凝视着这一汪平静的湖水,心中却波澜起伏。几尾锦鲤在水中悠然游弋,偶尔跃出水面——这安详的景象,正是他希望华朝所有水域都能呈现的模样。
“诸位爱卿。”
苏毅的声音在水榭中响起,带着深沉的思虑。
他缓缓起身,走到栏杆边,指着面前这一汪清澈的池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然其一旦泛滥,则毁家园,吞良田,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我华朝欲长治久安,必先驯服这天下之水。”
管仲抚须沉思,苍老的面容上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
“陛下所言极是。”
“水利兴,则仓廪实,漕运通,国力强。”
“老臣以为,当设专职衙门,统筹全国水利事宜。”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深邃。
“如今我朝一统,正该有大手笔。”
“规划全国水系,兴修水利,方能泽被苍生。”
萧何亦点头附和。
“陛下圣明。”
“治水乃千秋万代之功,不可不慎。”
苏毅听着众臣的建议,心中早已有了决断。
他转身面向众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好!朕决定,设立都水监!”
“品阶与三院看齐,专掌全国水利规划、建设、维护及灾害防治。”
“此监,朕亦需能人主持。”
话音刚落,苏毅心念一动。
他与那神秘的系统进行沟通。
“系统,指定类型召唤——【治水巨匠】!”
【叮!感应到宿主需求,正在进行【治水巨匠】类型人杰搜索…】
系统的声音在苏毅脑海中响起,冰冷而高效。
【恭喜宿主成功召唤——修建都江堰,战国水利家李冰!】
【恭喜宿主成功召唤——修建芍陂(安丰塘),春秋楚相孙叔敖!】
【恭喜宿主成功召唤——治理黄河,使民“不苦于洪患”,东汉水利家王景!】
金光闪耀。
三道光华在水榭中央缓缓凝聚。
光芒散去,三位身形各异,但皆带着风霜之色与坚毅眼神的男子出现在苏毅面前。
为首者面容刚毅,目光沉稳如山。
他身着朴素的布衣,双手粗糙,显然是长期与水土打交道的痕迹。
正是那位修建都江堰,造福千秋万代的李冰。
其后一人,身着楚国服饰,神态谦和而睿智。
他的眼中闪烁着深邃的智慧光芒,举手投足间透着大家风范。
乃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孙叔敖。
末位者则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
他的眼神中透着与水搏斗的丰富经验与无畏智慧。
正是治理黄河有功的东汉水利家王景。
“草民李冰,参见陛下!”
“草民孙叔敖,参见陛下!”
“草民王景,参见陛下!”
三人几乎同时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恭敬。
“三位先生快快请起!”
苏毅大喜过望,连忙上前虚扶。
这三人无一不是华夏历史上顶尖的治水名人。
能将他们齐聚一堂,都水监之事可期!
“朕欲立都水监,总领天下水利,正需三位这般经天纬地之才!”
苏毅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将华朝目前的水系分布、已有的水利设施以及频发的水旱灾害情况向三人简要介绍。
李冰听罢,首先开口。
“陛下,治水如治国,需因地制宜。臣愿亲赴各地勘察,绘制详尽水文图,务求每一处工程都能发挥最大效用。”
孙叔敖应该更有政治智慧:“陛下,水利工程关乎民生,亦关乎国运。臣建议先从民怨最深的地区着手,既能解民之困,又能彰显陛下仁德。”
“若陛下信赖,水利之功,在于综合利用,臣愿为华朝踏遍山河,规划水利,再造福民之堰。”
王景更是对治理大河有着丰富经验。
他的声音中带着与黄河搏斗多年的沧桑。
“陛下,黄河之患,在于泥沙。”
“若陛下有令,臣愿赴黄河、淮河等水患频发之地,献绵薄之力。”
苏毅听得热血沸腾。
有此三位巨匠坐镇,何愁水患不除!
他当即朗声宣布。
“好!朕即刻任命:李冰为都水监都水使!”
“孙叔敖、王景为都水少使!”
“都水监即刻成立,首要任务,便是对全国主要河流、湖泊进行全面勘察,绘制水文图志。”
“而后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理与兴建方案。”
“凡都水监所需人力物力,朝廷必全力支持!”
管仲、萧何、诸葛亮等人闻言,皆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们深知,这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都水监的成立,标志着华朝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消息传开,如春风化雨。
那些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的地区百姓,无不翘首以盼,奔走相告。
“听说了吗?陛下又设立了都水监!”
“专门治理水患的衙门啊!”
“咱们再也不用担心年年闹水灾了!”
苏毅的仁德之名与日俱增。
【叮!民心所向,百姓感恩戴德,信仰值+!】
【叮!都水监成立,治水大业启动,信仰值+!】
系统的提示音在苏毅脑海中接连响起。
李冰、孙叔敖、王景三人也不负众望。
领命之后,他们立刻带领一批有经验的官员和匠人,分赴各地。
开始了艰苦而伟大的水利勘察与规划工作。
李冰选择了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
他要亲自踏勘每一处险要河段,寻找最佳的治理方案。
孙叔敖则前往南方湖泊密布的地区。
他计划利用天然湖泊,建设大型的蓄水灌溉工程。
王景选择了最为凶险的黄河下游。
那里泥沙淤积最为严重,也是历代治水者最头疼的地方。
一幅波澜壮阔的治水画卷,即将在华朝大地徐徐展开。
苏毅站在水榭中,望着远山如黛,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这只是华朝走向强盛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但每一步,都是那么的扎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