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在牙门将军的位置上干得风生水起,将麾下几百号人马打理得井井有条,上下一心。他白天狠抓训练,晚上研究兵法,闲暇时与士卒同乐,与同僚切磋,小日子过得紧张充实,在联军大营里也算混出了点名堂。
不过,联军大营几十万人马,鱼龙混杂,各路英雄好汉齐聚一堂。赵云深知,要想在这乱世立足,光会带兵打仗可不够,还得广交朋友,多结善缘。于是,他借着职务之便,开始有意识地结交各路豪杰。
第一位好友:严纲(公孙瓒部将)
这位就不用说了,是赵云在军中的引路人和老大哥。严纲性格豪爽,对赵云照顾有加,两人经常一起喝酒切磋,无话不谈。严纲还把自己多年的带兵心得倾囊相授,让赵云少走了很多弯路。
第二位好友:刘备(平原相)
这天,赵云在校场演练枪法,引得众人喝彩。演练完毕,一位身着旧袍、面容仁厚、双耳垂肩的中年文士(带着俩彪形大汉)走上前来,拱手赞道:“将军枪法如神,真乃虎将也!在下刘备,刘玄德,现为平原相,不知将军高姓大名?”
赵云一看,此人气度不凡,身后关、张二将更是威风凛凛,不敢怠慢,连忙还礼:“原来是刘使君!在下常山赵云,赵子龙,现居公孙将军麾下。使君过奖了!”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刘备待人真诚,言语间充满忧国忧民之情,让赵云心生好感。关羽沉稳,张飞豪迈,也都对赵云的武艺称赞有加。自此,赵云与刘备三兄弟结下了友谊,时常往来。
第三位“酒友”:张飞(刘备义弟)
张飞是个直性子,最爱喝酒比武。他见赵云枪法好,酒量似乎也不错(其实赵云酒量一般,但架不住张飞热情),便经常拉着他切磋武艺,然后痛饮一番。两人都是豪爽之人,很快成了“不打不相识”的酒肉朋友。张飞常拍着赵云肩膀大喊:“子龙兄弟!好汉子!俺老张喜欢你!”
第四位“偶像”:曹操(奋武将军)
一次联军议事,赵云作为公孙瓒部将列席。会上,曹操慷慨陈词,力主速战,进军洛阳,其眼光魄力和犀利言辞,给赵云留下了深刻印象。会后,曹操主动与赵云搭话:“早闻子龙将军勇冠三军,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操,钦佩之至!” 曹操礼贤下士的态度和超凡的气度,让赵云心生敬意,虽然觉得此人心思深沉,但不失为一位英雄。
第五位“前辈”:韩当(孙坚部将)
孙坚部队驻扎在附近,其部下老将韩当,是位经验丰富的宿将。赵云不耻下问,常去请教水战、山地战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韩当见赵云虚心好学,又是少年英雄,也乐于指点。这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交。
当然,也有不对付的:
比如袁术麾下有个叫纪灵的将领,仗着出身好,官职高,有些目中无人,曾当众嘲笑赵云是“卖纸的将军”。赵云懒得跟他计较,一笑置之。倒是张飞听说后,差点要去砸了纪灵的营帐,被刘备死死拉住。
通过广泛结交,赵云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逐渐在联军中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人脉圈。他发现,这些英雄豪杰,性格各异,但大多心怀天下,是值得交往的人物。这份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对他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联军在汜水关、虎牢关前线与吕布大军对峙已久,小摩擦不断,大战的气氛越来越浓。所有人都预感到,一场决定联军命运和各自前途的惊天大战,即将爆发。
这一天,赵云正在营中与严纲、刘备等人议事,突然,中军传来聚将鼓声,急促而响亮!一名传令兵飞驰入营,高喊:“主公急令!所有将领,速至中军大帐议事!吕布率大军出关挑战了!”
帐中众人神色一凛!终于来了!
赵云豁然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和凝重。他知道,真正的考验,马上就要开始了。他握紧了腰间的佩剑,深吸一口气。乱世功名,马上取!他赵子龙扬名立万的机会,就在眼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