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城被曹操大军围得铁桶一般,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军心浮动,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赵云向刘备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且危险的计划——趁夜突围,寻找曹军粮草囤积地,纵火焚粮,以乱敌军!
刘备虽万般不舍,但见城中粮尽,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最终含泪同意了赵云的请求。
是夜,月黑风高,正是行动之时。三更时分,下邳城南门附近一段相对僻静的城墙下,人影绰绰。赵云精选了五十名身手矫健、忠心耿耿的死士,人人黑衣黑甲,背负引火之物,腰挎短刃,手持钩索。
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亲自前来送行。刘备紧紧握住赵云的手,虎目含泪:“子龙!一切……以安全为上!若事不可为,速速退回!备宁可城破,亦不愿失子龙!”
关羽沉声道:“四弟,曹营戒备森严,务必小心!”
张飞压低嗓门,红着眼圈:“子龙兄弟!一定要活着回来!俺老张等你喝酒!”
赵云心中暖流涌动,抱拳道:“主公、二位兄长放心!云自有分寸!待城中火起,便是信号!” 说罢,他不再犹豫,转身低喝一声:“下!”
五十名死士,如同暗夜中的狸猫,利用钩索悄无声息地缒下城墙,迅速隐没在黑暗中。刘备等人趴在城垛后,紧张地望着他们消失的方向,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赵云率队潜行,专挑阴影处和壕沟行进,避开曹军的巡逻队和哨塔。曹军围城日久,见城内毫无动静,防备不免有些松懈。赵云等人身手高明,竟有惊无险地穿过了数道防线,逐渐接近曹军大营的后方区域。
然而,越靠近核心区域,守卫越发严密。巡逻队往来频繁,灯火通明,很难再悄无声息地渗透。赵云伏在一处土坡后,仔细观察,发现曹军的粮草囤积地必然在更深处,且有重兵把守,强攻绝无可能。
“将军,怎么办?过不去了!”一名死士低声道。
赵云眉头紧锁,心知焚粮计划难以实现。但他并不气馁,迅速改变计划:“焚粮难成,但我等既已出来,岂能空手而回?曹军围城主力在此,其后方必然空虚!我等可转向东南,伺机突破包围圈,前往青州方向,寻找援军!”
“青州?袁谭?”死士们有些疑惑。袁谭(袁绍长子)态度暧昧,会发兵来救吗?
赵云目光坚定:“即便袁谭不来,我等也可沿途联络徐州旧部,散布消息,扰乱曹操后方!总之,留在城外,比困死城中更有价值!”
计议已定,赵云率队转向,沿着曹军包围圈的缝隙,向东南方向潜行。一路上,他们小心避开曹军哨卡,偶有遭遇,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格杀,不留活口。
历经千辛万苦,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赵云一行人终于找到了曹军包围圈的一个薄弱环节——一处因地形复杂、巡逻间隔较长的山谷。赵云看准时机,率队突然发起冲锋,以伤亡十余名死士的代价,硬生生冲破了曹军的封锁线,消失在茫茫旷野之中!
“报——!将军!有一小队人马从下邳城中突围而出,向东南方向逃窜!” 消息很快报到曹操中军帐。
曹操闻言,微微诧异:“哦?何人如此大胆?竟能突破我重重围困?”
谋士程昱道:“想必是城中缺粮,派死士突围求援或扰我后方。可派轻骑追击。”
曹操不以为意地摆摆手:“瓮中之鳖,垂死挣扎而已。些许溃兵,成不了气候。传令加强戒备,防止城内再有人突围即可。主力仍围困下邳,待其粮尽自溃。” 他并未将这支小部队放在心上。
然而,曹操万万没有想到,这支突围的小队,不仅成功逃脱,更将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赵云突围后,马不停蹄,直扑青州方向。他深知袁谭未必可靠,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他让大部分死士化整为零,潜入徐州各地,散布“曹操久攻不下,伤亡惨重”、“青州援军不日即至”等消息,扰乱曹军心神,鼓舞徐州人心。
他自己则带着几名亲随,日夜兼程,赶往青州治所临淄,求见袁谭。
见到袁谭后,赵云慷慨陈词,陈述利害:“袁将军!曹孟德狼子野心,今举兵攻我徐州,若徐州有失,青州唇亡齿寒,岂能独存?刘使君仁德布于天下,若得保全,必感将军大恩,永为盟好!望将军速发援兵,共击曹贼!”
然而,袁谭性格懦弱,优柔寡断,且其父袁绍正与公孙瓒余部激战,不愿多树强敌。他虽款待赵云,但对接纳刘备、出兵救援之事,虚与委蛇,迟迟不肯决。
赵云在青州盘桓数日,见袁谭无意发兵,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下邳城危在旦夕,每拖延一刻,城破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不能再等下去了!赵云决定,即使没有袁谭的援军,他也要立刻返回徐州!就算只有他一人一枪,也要杀回下邳,与主公同生共死!
就在赵云准备离开青州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