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行进至预言的隘口处,缓缓停下了前行的脚步。
眼前这道天然屏障,由风蚀岩历经岁月的雕琢而成。
两侧岩壁如刀削斧凿般陡峭直立,中间仅留一条狭窄通道。
风在此处呼啸而过,发出格外尖利的声响,恰似夏明朗之前“听”到的那般。
岩壁之下,有几处背阴的角落,成了绝佳的宿营之地。
士兵们训练有素,迅速分工协作。
有人警惕地负责警戒,密切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有人四处寻找合适的避风处,为众人搭建起临时的栖息之所;
还有人拿着携带的皮囊和简陋工具,来到那处发现湿沙的地方,卖力地挖掘起来,期望能获取更多的水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一小洼浑浊却无比珍贵的泥水被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
尽管这水无法让人畅快痛饮,但至少稍稍缓解了大家对干渴的恐惧。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彻底笼罩了大地。
戈壁的寒气好似汹涌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涌来,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篝火被点燃了,几堆小小的火焰在岩壁的环绕下欢快地跳动着,驱散了黑暗,也驱散了一部分寒意。
那跳动的火光,映亮了一张张疲惫却又带着些许兴奋的脸庞。
夏明朗静静地坐在主篝火旁,背靠着冰冷的岩石。
他依旧十分虚弱,长时间的行走早已耗尽了他本就所剩无几的体力。赵铁山见状,将一块烤得热乎乎的肉干和一小份水递到他面前。
夏明朗默默接过,动作缓慢而吃力地进食着。
吃完后,他并未立刻休息。
而是从地上捡起一根相对直溜的枯枝,在身前清理出来的一片沙地上,缓缓地画了起来。
他的动作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士兵们不由自主地围拢过来,在篝火外围成了一圈,安静地注视着。
他们心里清楚,这位年轻的先生,恐怕又要传授什么宝贵的知识了。
沙地上,一个由横竖各两条线划分出的标准九宫格渐渐成型。
这图案简单至极,甚至带着几分孩童涂鸦的稚嫩意味。
然而,围观的士兵们却没有一个人敢露出轻视的神色。
他们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跟随着那根枯枝,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天地万物,皆有其位,有其势。”夏明朗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在寂静的夜里和篝火的噼啪声中格外清晰。
他用枯枝点在九宫格中央的位置,缓缓说道:“此为中宫,象征稳定与承载,是根基所在。”
接着,树枝移动,指向正南方向的格子:“此为离位,属火,象征光明与热量,但同时也代表着躁动与毁灭。”随后,他又指向正北:“此为坎位,属水,象征险阻与暗流,可其中也蕴含着生机与润泽。”
他依次点过八个方位,简单地阐述了每个方位最基本的属性——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东南巽风、西南坤地、西北乾天、东北艮山。
士兵们听得一头雾水,这些词汇对他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似乎在某个不经意间听到过,陌生则是因为从未有人将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与实实在在的生死存亡联系起来。
“阵之一道,根基便在于此。”夏明朗继续说道,枯枝在九宫格上灵活地划动,连接着不同的方位,“这并非是让你们死记硬背几个图形,而是要明白其内在的‘理’。在于观察,在于理解,在于……借势、导势、乃至造势。”
他看向众人,目光平静而深邃:“譬如铁山堡一战。堡墙为艮(山),残存地脉为坤(地),狼骑自东而来,其势如木(震),我以火(离)迎之,借风(巽)助威,最终引动地陷(坤),此乃借敌之势,导天地之势,最终造出杀伐之势。”
他将昨夜那场惊天动地的战斗,用如此简洁的“理”概括出来,让众人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丝微光。
原来,那并非是神魔之力,而是有迹可循的天地至理?
“先生,”一个年轻的士兵忍不住问道,他脸上还带着稚气,眼神中却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您之前说的‘生门’和‘死门’,也是在这些格子里吗?是固定的吗?”
夏明朗看了他一眼,微微摇头。
“非也。”他的枯枝在九宫格上快速点动,动作流畅而自然,“生门、死门、休门、伤门、杜门、景门、惊门、开门,此为八门。其位置,并非固定不变。”
他手腕轻轻一动,枯枝划出一个奇异的弧度,原本在某个方位的格子,其象征的意义似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八门流转,依时辰、依地势、依人心、甚至依天象而不断变化。昨日之生门,可能是今日之死门。此处之绝地,可能因一颗流星的划过,而露出一线生机。”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玄奥的意味,“阵道之妙,在于‘活’,在于‘变’。刻舟求剑,拘泥不化,乃是取死之道。”
这番话,对大多数识字不多、仅凭血勇作战的士兵而言,实在太过深奥。
他们努力听着,眉头紧锁,试图理解那不断流转的“门”和变化的“势”,却只觉得头脑发胀,如同听天书一般。
夏明朗并不意外,也没有强求他们立刻理解。
“今夜,我不要求你们理解何为‘势’,何为‘流转’。”他放下枯枝,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我只要求你们,死死记住这九个格子的方位,记住我方才所说的,每个方位最基本的象征。如同记住你们手中的刀该如何握,箭该如何射。”
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将这些烙印在脑子里。日后行军扎营,观察地形,心中需有此九宫之图。这是基础,是你们未来能否在这片戈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活下去的……第一块基石。”
士兵们凛然,纷纷更加专注地盯着沙地上的九宫格,口中默默背诵着方位和属性。
尽管他们不解其深意,但他们明白,这是“先生”传授的保命之本,容不得半点马虎。
篝火依旧噼啪作响,映照着一个个认真而专注的面孔。
在这荒凉的戈壁之夜,一支军队的魂魄,正在以一种迥异于寻常的方式,被悄然重塑。
他们学习的不是冲锋陷阵的武艺,而是如何解读天地,如何在这无形的棋盘上,为自己争取那一线生机。
夜还很长,但这第一堂“夜课”,已然在这些百战余生的老兵心中,播下了一颗名为“阵理”的种子,等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