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白石滩车站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防御建设。然而,就在民兵们忙着加固工事时,刺耳的防空警报突然响彻整个车站。
“空袭警报!全体进入战斗位置!”
林骁大步走出临时指挥所,抬头望向东南方的天空。系统的预警比雷达更早发出了警报——两架日军九七式侦察机正以低空飞行的方式向车站逼近。
“指挥官,是否启用防空炮?”防空炮兵排长陈刚通过无线电请示,声音中透着压抑的兴奋。
“先等等。”林骁冷静地观察着天空,“放近些,让它们看清楚我们的‘欢迎仪式’。”
车站内,刚刚建成的三座机枪碉堡已经完成了伪装,从空中看下去就像三个普通的土堆。而部署在车站四周的四门防空炮也都覆盖着伪装网,炮口随着飞机的方向缓缓转动。
两架侦察机显然是有备而来。它们没有像上次那样在高空盘旋,而是采取低空突防的战术,试图获取更清晰的地面情报。
“距离五公里,高度五百米,速度二百二十。”观测员不断报出数据。
林骁眯起眼睛,日军飞行员的胆子不小,这个高度已经进入了防空炮的有效射程。
“各防空单位注意,听我命令齐射。”他拿起通讯器,“目标,左侧先导机。预备...”
天空中,日军飞行员山田一郎正专注地观察着地面目标。作为关东军航空队最有经验的侦察机飞行员,他接到的任务是摸清这支神秘部队的防御部署。
“松本,注意观察那些新建的工事。”他通过机内通讯对后座的观察员说,“司令部怀疑这些是新型防御设施。”
“明白。”观察员调整着相机焦距,“奇怪,这些工事的造型很特别,不像我们已知的任何防御工事...”
就在这时,山田突然感到一阵心悸。多年的战斗经验让他本能地拉起操纵杆,同时大喊:“小心防空火力!”
然而已经太晚了。
地面上,林骁的命令简洁有力:“开火!”
四门防空炮同时喷出火舌。不同于这个时代其他防空武器断断续续的射击声,红警防空炮的射速快得惊人,炮弹在空中形成一道密集的火网。
“咚咚咚咚咚...”
第一轮齐射就取得了战果。左侧那架侦察机的机翼被打得千疮百孔,浓烟瞬间从发动机部位冒出。
“我中弹了!我中弹了!”飞行员在无线电里惊恐地呼叫,飞机开始不受控制地向右倾斜。
山田一郎的反应极快,他立即猛推操纵杆,同时释放干扰烟雾。飞机以一个惊险的俯冲动作躲过了第二轮射击,但机尾还是被几发炮弹擦过,留下几个显眼的弹孔。
“撤退!立即撤退!”山田对着无线电大吼,同时操纵受伤的飞机向东南方向逃窜。
另一架侦察机见状也急忙调转方向,仓皇逃离。
整个交战过程不到一分钟。当枪声停息时,一架日军侦察机拖着浓烟狼狈逃窜,另一架也带着损伤仓皇离去。
“可惜,跑了一架。”陈刚有些遗憾地说。
林骁却满意地点头:“够了。就是要让他们带点伤回去报信。”
他走到一门防空炮前,抚摸着还带着余温的炮管:“今天的表现不错。日军现在应该明白,我们的领空不是他们想来就来的。”
正如林骁所料,逃回基地的山田一郎带回了重要情报。
“他们的防空火力极其凶猛!”山田心有余悸地向指挥官汇报,“射速之快前所未见,精度也很高。如果不是反应快,我们可能就回不来了。”
航空队指挥官佐佐木大佐看着侦察机上的弹孔,脸色凝重:“能够在一分钟内重创两架低空高速飞行的侦察机...这绝不是普通的防空武器。”
他立即将这一情报上报给关东军司令部。
与此同时,在白石滩车站,民兵们正在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的战斗。
“太厉害了!小鬼子的飞机来了也得掉层皮!” “以后看他们还敢不敢随便来侦察!”
刘顺走到林骁身边,脸上带着些许忧虑:“指挥官,日军这次吃了亏,下次可能会派更多的飞机来报复。”
“正好。”林骁微微一笑,“我们的火箭飞行兵已经训练得差不多了,正需要实战检验。”
他转身对通讯员说:“命令火箭飞行兵第一中队转移到白石滩车站待命。下次日军飞机再来,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制空权。”
随着命令下达,十二名装备着火箭飞行背包的士兵从河口镇出发,很快抵达了白石滩车站。这些士兵背上的火箭背包发出低沉的嗡鸣声,在车站空地上缓缓降落,引得民兵们纷纷围观。
“这就是我们的飞行兵?”一个年轻民兵羡慕地看着那些造型科幻的装备,“太威风了!”
火箭飞行兵中队长李翔向林骁敬礼:“报告中队长,火箭飞行兵第一中队奉命抵达,请指示!”
林骁满意地打量着这些精锐士兵:“很好。立即熟悉车站周边的空域环境,做好战斗准备。下次日军飞机再来,就要靠你们来招待了。”
“保证完成任务!”李翔信心满满地回答。
就在火箭飞行兵部署到位后不久,系统的预警再次响起:
【警报:侦测到地面装甲单位调动。日军一个装甲车队正在向白石滩车站方向移动,预计两小时后抵达。包括九五式轻型坦克三辆,装甲车五辆,伴随步兵约两个中队。】
林骁眼神一凛:“终于来了。”
他立即下达作战命令:“所有单位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火箭飞行兵负责空中警戒,防空炮组做好对地射击准备,碉堡守备队待命!”
车站内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迅速进入战斗位置,刚刚抵达的火箭飞行兵再次升空,在车站上空组成巡逻编队。四门防空炮也调整了射击角度,准备执行对地支援任务。
刘顺指挥着民兵协助运输弹药,同时组织非战斗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指挥官,需要从河口镇请求增援吗?”他有些担心地问。
林骁摇头:“不必。就这点兵力,还不够我们塞牙缝的。”
他走到车站东面的主碉堡,通过观测孔望向远方。在那里,日军的钢铁洪流正在向车站涌来。
但这一次,他们将要面对的,是真正的钢铁防线。
“来吧,”林骁轻声说道,“让这场战斗,成为红警军团威名的又一个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