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指挥所的窗户,洒在刚刚破译的电报纸上。林骁放下手中的电文,目光深邃。少帅部的来电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红警军团在东北闹出这么大动静,各方势力不可能一直保持沉默。
“指挥官,我们该如何回复?”刘顺站在一旁,语气中带着些许忐忑。在他心中,少帅部毕竟是正统的东北军力量,与他们打交道需要格外谨慎。
林骁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地图前,看着上面已经连成一片的红警控制区。
从最初那个被遗弃的小火车站,到现在掌控两个战略车站及周边多个村镇,红警军团只用了短短数十天时间。
“回电。”林骁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就用明码。”
“明码?”刘顺吃了一惊,“那不是让所有人都能听到我们的回复了吗?”
“正是要让所有人都听到。”林骁转身,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我们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红警军团的立场——只抗日,不涉政。”
通讯兵很快准备好了设备。在按下发送键的前一刻,林骁亲自口述了回电内容:
“致少帅部:红警军团乃抗日武装,唯一宗旨为驱逐日寇,收复河山。不参与国内政争,不隶属任何党派,惟以荡平日寇为己任。若贵部以抗日为先,我军愿与贵部保持必要之协作——红警军团总司令林骁”
电文措辞铿锵有力,既表明了合作意愿,又划清了界限。特别是最后那句“战场相见亦无所惧”,更是将红警军团的自信与实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发送。”林骁下令。
随着电波传出,整个指挥所陷入短暂的寂静。所有人都明白,这封回电不仅是对少帅部的回应,更是向整个中国宣告了红警军团的存在和立场。
“指挥官,这样回复会不会太强硬了?”刘顺不无担忧地问。
林骁微微一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只有强者才有资格表达立场。而我们,就是强者。”
果不其然,这封明码电报在各方势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少帅部的指挥部里,一群高级军官正围着刚刚收到的电文,个个面色凝重。
“好一个‘惟以钢铁洪流荡平日寇’!”一位老将军拍案而起,“这支所谓的红警军团,口气倒是不小!”
另一位参谋军官则显得较为冷静:“但从他们能够全歼日军一个精锐联队来看,确实有说这种话的资本。据前线情报,他们使用的全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先进装备。”
少帅张学良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刚刚经历东北失守的屈辱,如今突然冒出一支能在日军后方大杀四方的神秘部队,这让他心情复杂。
“只抗日,不涉政...”他喃喃重复着电文中的关键词,“传我命令,暂不与红警军团发生冲突,继续观察其动向。同时,尝试与他们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务必弄清楚他们的来历和真实意图。”
“是!”
与此同时,在日军关东军司令部,这封明码电报同样引起了高度重视。
“八嘎!这个红警军团太嚣张了!”梅津美治郎司令官愤怒地将电文摔在桌上,“传令特种作战部队,加快行动速度!务必在一个月内消灭这支敌军!”
而在延安,毛泽东拿着电文,对身边的将领们笑道:“这个林骁有点意思。‘不参与国内政争’,话说得很聪明嘛。”
周恩来接话道:“从他们目前的行动来看,确实专注于打击日军。如果真如他们所说‘惟以钢铁洪流荡平日寇’,那对我们抗日大局是有利的。”
“想办法与他们取得联系,”毛泽东指示道,“但要讲究方法,不要引起他们的反感。”
各方势力的反应,很快就通过红警系统的情报网络传回了白石滩车站。
“指挥官,少帅部已经回复,承诺在抗日前提下不与我国发生冲突。”通讯兵汇报着最新情报,“另外,我们监测到日军特种部队正在向我国方向移动。”
林骁点了点头,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指挥官,还有一个消息。”通讯兵略显迟疑地说,“我们截获到延安方面的电报,他们似乎也想与我们建立联系。”
刘顺闻言,立刻紧张起来:“延安方面?指挥官,这...”
林骁抬手制止了他:“不必紧张。既然我们表明了‘不涉政’的立场,与各方保持必要联系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分寸。”
他走到通讯设备前,沉思片刻后说道:“回复延安方面:红警军团欢迎所有真心抗日的朋友。但在当前阶段,我军主要精力仍放在军事作战上。待时机成熟,自会与各方抗日力量建立正式联系。”
这个回复既表达了善意,又保持了距离,完美体现了“只抗日不涉政”的立场。
处理完这些外交事务后,林骁将注意力转回军事部署上。
“赵铁柱,车站防御体系建设进展如何?”
“报告指挥官,白石滩和青石岩两个车站的防御工事已经全部完工。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在两个车站之间建立了三个前哨站,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很好。”林骁满意地点头,“下一步,我们要开始主动出击了。”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日军据点:“这些地方,将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就在林骁部署下一步作战计划时,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
【新单位解锁进度更新:幻影坦克解锁条件已满足90%,预计三天内可投入使用。】
林骁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幻影坦克的到来,将让红警军团的战斗力再上一个台阶,也为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战斗增添了重要筹码。
夕阳西下,白石滩车站笼罩在金色的余晖中。车站内,士兵们正在紧张训练;车站外,新建的工事如同钢铁长城般守护着这片刚刚光复的土地。
林骁站在了望塔上,远眺着远方日占区的方向。在那里,更多的战斗正在等待着他和他的红警军团。
但此刻,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随着红警军团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这片黑土地。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独立自主,如何在抗日的同时不被卷入国内政争,这将是对他智慧的考验。
“不过,无论如何,”林骁轻声自语,“抗日这条主线,永远不会改变。”
因为在他的心中,没有什么比用钢铁洪流荡平日寇、收复祖国河山更重要的事情了。而这,也正是红警军团存在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