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号拥有着长达1.8公里的主体结构,以及六个半径均超过七百米的巨大离心重力环。
在满载各种物资、设备、以及人员的情况下,其总质量更是高达惊人的1亿0559万吨!
相当于1055艘福特级航空母舰。
想要让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宇宙空间中安全而稳定地完成一次长达180度的姿态调转,其所需的时间和操控难度可想而知。
根据启明星的计算,整个调转过程大约需要耗费整整六个地球日,也就是6天时间。
总之,在经过一番慎重的权衡与考量之后。
白牧辰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前往那颗充满了未知与变数的流浪行星,对远行号进行必要的维修与补给。
往好处想,说不定上面的文明只剩下遗迹,唯一的威胁就是一些机器人而已。
自己不仅不会直面一个文明的威胁,还能考古点外星科技。
白牧辰做出决定后,启明星便向引擎系统传递了相应指令。
预计将于公元2056年的6月1日,远行号星舰将正式点火启动其尾部的主推进引擎。
届时,安装在舰体核心区域的三座“烛龙-Ω型”托卡马克热核聚变反应堆将会被提升至中等运行功率,源源不断地向主推进系统输出高达每秒17.52太瓦(tw)的恐怖能量,用于支撑星舰进行长时间的减速机动。
在此期间远行号将以大约0.1倍地球标准重力的加速度持续进行反向喷射,整个减速过程预计将耗时整整十四个月。
直到公元2057年的8月1日左右,远行号的航行速度才会从最初的0.12倍光速,逐渐降低到足以被那颗流浪行星引力安全捕获的低速状态,并最终顺利进入其稳定轨道。
从开始减速到最终抵达流浪行星,这期间又需要耗费长达一年多的漫长时间。
好久……
白牧辰只能选择往好处想。
这一段时间正好可以让她用来适应星舰的上的生活,同时学习各种必要知识与技能。
以确保在抵达流浪行星后,相关的探索与维修任务能够顺利地展开和执行。
星舰除了开始调整姿态以及准备点火主引擎。
那些尚且完好无损的已经在白牧辰的授权下重新开始运作,因为并非所有克隆体培育舱都被菌丝怪物和她破坏。
克隆设施将利用星舰上储备的有机原料和营养液,源源不断地克隆出更多与白牧辰一模一样的躯体,以供她进一步扩张自身的格式塔意识集群规模。
第一批投入培育的克隆体数量共计为3175具。
整个培育过程预计将耗时11个月左右,正好可以赶在远行号抵达流浪行星之前全部完成。
当然,除了扩充人口之外,白牧辰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工作需要处理。
一部分白牧辰分散前往星舰内部各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区域进行巡逻与排查,以确保不会有任何漏网的菌丝怪物潜藏其中。
另一部分白牧辰则自发地组成了数个学习小组,开始在启明星AI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各种必要知识。
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关于远行号星舰整体结构、各个子系统功能与操作方法的概况介绍。
也有关于“游龙”装甲、“游蛇”外骨骼等各种先进装备的详细使用说明与维护保养技巧。
更有作为一名合格的星舰领航员所必须掌握的宇宙航行学、天体物理学、应急状况处理预案等专业知识。
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即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即启明星的AI系统意外离线或遭受损坏。
失去了这个“外置大脑”辅助的白牧辰也不至于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陷入完全抓瞎的窘境。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白牧辰来到了星舰内部一间专门用于材料分析的实验室内。
带着一块从那场陨石雨袭击中保存下来的,相对较为完好的黝黑色金属陨石样本。
在启明星通过平板电脑远程提供的详尽操作指导下,白牧辰开始利用实验室内各种精密的仪器设备,对这份神秘的陨石样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检测。
而启明星则负责实时收集、汇总并分析所有实验仪器传回的检测数据。
初步的分析结果很快便出来了。
这些构成“陨石”的黝黑色金属,其本质并非是天然形成的陨铁,而是一种经过了人工冶炼与精密加工的高性能合金材料。
其具体的合金成分和配比尚在进一步分析中,但从其断口形貌和内部微观结构来看,这些合金材料在撞击远行号之前,就已经经历过某种形式的加工塑型处理。
而且,通过对该合金材料进行的电磁特性检测表明,这种合金本身并不具备任何能够有效屏蔽或干扰雷达电磁波探测的特殊能力。
“这么说来,之前远行号的远程雷达预警系统之所以会毫无反应,果然还是那些诡异的菌丝怪物在暗中搞的鬼咯?”白牧辰看着平板电脑上显示的初步分析报告,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根据现有情报综合判断,这种可能性极高。”启明星也赞同白牧辰的这个结论,并继续补充道:“那些菌丝怪物既然能够通过未知方式汲取星舰内部电路系统中的电能,那么它们同样具备吸收或干扰特定雷达波段电磁波的能力,也并非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事情。”
随着更多的黝黑色合金碎片样本被陆续运送到实验室内进行分析,启明星通过对这些碎片的形状、尺寸、以及断裂痕迹等特征进行综合比对和三维重建后,得出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这些看似是独立“陨石”的黝黑色合金碎片,很有可能是某个更为巨大的太空设施或飞行器在解体、损毁后所产生的残骸。
这个巨大的设施可能是一座空间站,也可能是一艘星际飞船。
是的,这些黝黑的合金碎片并非是什么经过特殊设计的动能穿甲弹头。
它们更像是在经历了一场灾难性事故之后,从某个更大的主体结构上被强行撕裂、剥离下来的普通残骸与碎片。
而且,从这些碎片边缘的熔融和再结晶痕迹来看,它们早在撞击远行号之前,就已经处于这种破碎不堪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