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进一步聚焦,关于这个神秘物体的名称与具体功能信息也随之清晰地呈现在了白牧辰的眼前。
远行号方舟级星舰前置战略防护系统——“玄武鳞”
其核心功能是——
在星舰以亚光速进行高速巡航的阶段,作为一道先导屏障用于拦截绝大部分迎面而来的星际微尘、高能粒子流以及小型宇宙碎片的动能冲击。
从而保护后方的母舰本体结构和关键外部系统免受直接的持续性损害。
浩瀚的星际空间,虽然在宏观尺度上看起来空旷无比,但在微观尺度以及更广阔的宇宙尺度上却并非是真正的“真空”状态。
它其中依旧充斥着大量的星际气体、尘埃粒子,以及从单个原子、分子到毫米级别、乃至更大尺寸的微小陨石和宇宙碎片。
对于正以0.12倍光速,约为每秒3.6万公里高速航行的远行号而言。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星际尘埃由于其相对速度极高,每一次微小的撞击都蕴含着不容小觑的破坏性能量。
一粒仅仅只有毫米尺寸的星际尘埃颗粒,在与星舰发生相对速度高达0.12c的碰撞时,其释放出的动能足以在舰体表面造成肉眼可见的损伤。
在漫长的星际航行过程中,远行号会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这些来高速星际尘埃的持续不断地轰击。
高能粒子撞击舰体表面,会将构成舰体材料的原子不断地打飞剥离出去,造成材料表层的缓慢“蒸发”与剥蚀。
而那些尺寸稍大一些的微米级、毫米级尘埃颗粒,则会在舰体外壳上制造出密密麻麻的微小撞击坑,就如同月球表面那饱经沧桑的陨石坑一般。
这种持续不断的微小撞击就如同“水滴石穿”一般,会逐渐地、但却不可逆转地降低星舰外壳材料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材料韧性。
总而言之,亚光速星际尘埃威胁十足,虽然单个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巡航状态下,其累积效应所蕴含的破坏性能量绝对不容小觑。
在短期内它们会对飞船最外层的装甲和涂层造成持续性的“打磨”和“侵蚀”,并可能直接损坏那些暴露在外的精密传感器和敏感外部设备。
而从长期来看,这种累积性的损伤会导致舰体材料的疲劳、结构性能的退化、关键系统可靠性的持续下降,甚至还可能因为防护层被逐渐削弱而增加舰内成员遭受宇宙辐射的风险。
因此,为了应对这种无处不在却又极其致命的星际尘埃威胁,任何进行长时间亚光速星际航行的飞船都必须配备相关防护措施。
而“玄武鳞”系统就是人类想到的方案。
这个由一个巨大的六边形金属框架以及其上密布的无数块特种六边形复合装甲模块共同构成的、中心点到六个顶点距离均长达八公里的巨型盾牌构造。
它悬浮于星舰前方,其迎风面所使用的特种材料专门针对抵抗高速星际尘埃的撞击而优化设计,其防护效能远超星舰本身的舰体装甲。
白牧辰看着屏幕中那个根据雷达探测数据实时渲染出来的“玄武鳞”系统三维影像。
这门巨大盾牌的表面已经出现了多处触目惊心的巨大破洞,整个结构也因为剧烈的冲击而发生了明显的扭曲和断裂,甚至有大块的装甲模块正在从主体结构上剥落、崩解。
显然,这个对于远行号而言至关重要的前置战略防护系统,也已经在之前那场突如其来的陨石雨袭击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损坏。
如果不能及时修复或替换,那么远行号在接下来长达二十二年的漫长航程中就必须用自己相对脆弱的舰体本身,去硬抗那些无穷无尽、无处不在的高速星际尘埃的持续侵袭。
其最终的结果,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远行号的物资库存中,应该……没有储备第二个「玄武鳞」系统吧?”虽然心中已经隐隐猜到了答案,但白牧辰还是严谨地向启明星确认一遍。
“远行号上储备有足够数量的、可用于替换「玄武鳞」系统部分受损装甲模块的备用单元。”启明星的回答,无情地击碎了白牧辰最后的侥幸。
“但这些备用模块的数量尚不足以重新拼装出一个全新的、功能完备的「玄武鳞」防护系统。”
好吧……
白牧辰无奈地叹了口气。
看来,那颗充满了未知与变数的流浪行星,是非去不可了。
一段时间过去……
在冰冷而死寂的茫茫宇宙深空之中,一艘通体呈现出暗淡银灰色的巨大星舰,正以高达0.12倍光速的惊人速度,也就是约为每秒3.6万公里的速度进行着惯性巡航。
它拥有着细长而优雅的纺锤形主舰体,而在舰体中后段的位置,则均匀地排列着六轮巨大的、如同甜甜圈般的离心重力环。
只是位于最前方,编号为“a”的那一轮离心环明显缺失了近四分之一左右的区域,露出了一个平整的巨大截面。
不仅如此,整个a环的姿态也因为之前那场灾难性的撞击而发生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扭曲,使其看起来不再像另外五轮完好无损的重力环那般规整与对称了。
这艘已经在星际空间中沉寂航行了数十年的庞然大物,在白牧辰苏醒之后终于再次传来了新的动静。
只见安装在星舰舰体各处,那些用于姿态调整与精确机动的辅助推进器喷口骤然绽放数量庞大的淡蓝色尾焰,如同在漆黑的宇宙幕布上点缀上了一朵朵璀璨的星尘之花。
这些辅助推进器喷射出高比冲的等离子体工质,开始缓缓地调整着远行号星舰那庞大无比的舰体姿态。
远行号的主推进系统,是由安装在星舰尾部的六座“夸父-II型”聚变脉冲推进引擎共同组成的。
因此,如果想要让正以0.12倍光速高速巡航的星舰安全减速,就必须首先调转整个舰体的朝向,将原本指向后方的引擎喷口对准前方,然后再启动主引擎进行反向喷射。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且需要精细操控的过程。
毕竟远行号可不是什么灵活小巧的穿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