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平华村仿佛被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处处洋溢着热闹与希望的气息,新鲜事一桩接着一桩。
最先轰动全村的是李货郎那“胡商种子”种出的新奇南瓜。磨盘大的“金元宝”南瓜以其惊人的个头和产量成为村民们啧啧称奇的谈资,而小巧玲珑、甜糯如糕点的“翠玉瓜”和“黄金瓜”则成了孩子们梦寐以求的零嘴。虽然大多数人家还没种上,但光是听着、看着,就让人觉得日子有奔头。
紧接着,是小厨神果果养的“福气兔子”名声大噪。一窝八只,四公四母,四灰四白,次次如此,毫厘不差,仿佛带着某种奇妙的规律。村里有孩子的人家,几乎都盼着能得上一对,仿佛就能沾上那份福气。
更让人惊喜的是,村旁的山林似乎也变得慷慨起来。雨后,挎着小篮子进山寻菌子的村民,大多都能满载而归。鸡枞、木耳、竹荪……这些以往罕见的山珍,如今竟不难寻觅。餐桌上多了这份意外的鲜味,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几分,连带着看家里调皮捣蛋的孩子都顺眼了不少。
而真正让村里生活水平发生质变的,还是那火红的“辣果子”。第一批试种的村民家已陆续采摘,那独特的辛香气息开始飘散在村子上空。辣炒鸡蛋、酸辣白菜、辣炒菌子……一道道前所未见的菜肴从这些人家灶房里端出来,馋得左邻右舍直流口水。
于是,村民间自发的“以物易物”又热闹起来,拿着自家顶好的新鲜蔬菜去换几根辣果子,已成为春耕后的一道新风景。
孙氏的泡菜坊已正式运作起来。除了王冬雪,还有几位被选中的干净利落的小媳妇每日前去上工,既能学手艺又有工钱拿,让人羡慕不已。
那些将辣果子卖给泡菜坊的人家,更是早早见到了回头钱。村里四世同堂的林七叔公家即将办喜事,那足足六抬的丰厚聘礼,可是羡煞旁人!
这实实在在的好处,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激励人,无数村民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争取到种植资格。
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中,林守成一家显得格外“安分守己”。他们老老实实地种着分到的胡瓜,连多年不下地的王氏都亲自浇了几次水。
看着胡瓜藤开花结果,换来第一笔实实在在的收入,全家人都松了口气,仿佛也跟着那藤蔓一起,重新在村里扎下了根。
用这第一笔钱,他们毫不犹豫地去换了些辣果子和大白菜,做了一顿“辣味全席”。那酣畅淋漓的滋味,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才是人该过的日子!他们合计着,咬牙攒钱,扩大种植,好好表现,期盼着早日也能种上那改变命运的辣果子。
只是王氏偶尔仍会酸溜溜地抱怨金南瓜不送给自家人,但此刻,这点酸涩已被对未来的期盼压了下去。
有人盼未来,也有人尝苦果。
冯小芹确实通过辛勤劳作赚到了钱,钱匣子里的铜板是她每日最大的慰藉。但分家后的不易也让她吃尽了苦头。以往只需打理家务带孩子的她,如今必须和丈夫刘小山一起承担所有农活,每天累得筋疲力尽,连去山里采菌子、去泡菜坊报名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只能靠着每晚数铜板支撑自己,铆足了劲想下一轮种上辣果子。
这天傍晚,夫妻俩拖着疲惫的身子照例去大哥家接孩子兼蹭饭。饭桌上,金南瓜馒头鲜美甘甜,辣炒菌子开胃下饭,野菌炖鸡汤浓味美……冯小芹吃着这顿堪比过年的饭菜,心里那点对于每月送一袋粮食的肉疼也消散了不少。
饭后,她看见大哥家的两个儿子刘长康、刘长乐正带着自家两个小子,围着一个兔笼看得津津有味,四个男孩笑声不断,连她刚学会走路的小儿子都扒着笼子咯咯直笑。
“长康,这兔子是果果家那‘福气兔子’生的吧?”冯小芹随口问道。
“是啊,小婶,果果昨天刚送来的。”刘长康答道。
“真好,等这窝生了小兔子,也给你弟弟们留一对儿。”冯小芹习惯性地不见外。
刘长乐闻言,抬起头,一脸困惑:“上回送过了啊?小叔小婶你们搬新家的时候,我和哥哥就把我们那对兔子送给长宁、长安弟弟了啊!”
“……”
冯小芹瞬间如遭雷击,愣在原地!她猛然想起,暖房宴时,两个侄子的确送来过一对肥嘟嘟的兔子……她当时只当是山里捉的野兔,看长得肥美,过年时便宰杀风干,全数带回娘家给爹娘打牙祭了!
那竟然就是能下金蛋的“福气兔子”!
无边的懊悔瞬间淹没了她,仿佛看到一大串活蹦乱跳、能换无数铜钱的兔崽,就这样变成了她爹娘腹中的几餐肉食。这一刻,冯小芹恨不得时光倒流,把自己的手给捆起来!
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老长,却照不亮她心中那一片巨大的、因短视而后悔莫及的阴影。平华村的春天无比热闹,但并非每个人,都能第一时间抓住那属于自己的那份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