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图卷藏锋,顺水推舟
帐帘落下,隔绝了外界清冷的月光,也暂时隔绝了那无处不在的监视感。帐内,油灯如豆,昏黄的光晕在乌庚(燧烨)脸上跳跃,映照出他深邃眼眸中闪烁的冷芒。
他并未急于展开那卷羊皮地图,而是先以灵觉细细扫过。果然,图纸本身附着着一道极其阴损的禁制,并非用于防护,而是一种标记与追踪。一旦他试图以自身力量强行探查或修改图纸内容,禁制便会触发,立刻被施术者感知。黑冰台,或者说其背后的“影”,行事之谨慎阴狠,可见一斑。
确认了这一点,乌庚才小心地解开系绳,将羊皮地图在案几上缓缓铺开。
图纸绘制得极为精细,山川河流、城郭宫阙的轮廓清晰可见,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上面以朱砂标注出的数十个节点,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纵横交错如同人体经络般的线条——这正是咸阳及周边区域的地脉能量流向图!其中不少节点,与他昨夜感知到的能量异常汇聚点高度重合,尤其是骊山、渭阴及咸阳宫地下那几处。
图纸旁还有几行小字,以秦篆书写,言简意赅:“据此图,标定三处地气最厚、最稳之点,以为永固基石之用。不得有误。”
乌庚的手指轻轻拂过图纸上那几个关键的节点,指尖能感受到一丝微弱却顽固的阴冷气息盘踞其上,那是“影”的力量残留。它们早已锁定了目标,此番让他标注,无非是多重验证,或许,还想试探他是否真有能力准确辨识地脉,以及……是否会“听话”。
若如实标注,便是亲手为“影”的庞大计划钉下关键的楔子,加速地脉能量的畸变与掠夺,后果不堪设想。若虚与委蛇,胡乱标注,则立刻暴露,前功尽弃,甚至可能连累阿弃。
他闭上双眼,心神沉入与脚下大地的微弱连接中,再次细致感知那片地脉网络的震颤与哀鸣。强行抽取带来的“淤塞”与“刺痛”感愈发清晰。同时,他脑海中飞快地推演着地脉自身的运行规律,那些因外力介入而产生的“湍流”与“死水”区域……
许久,他睁开眼,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他提起旁边备好的、沾染了特殊墨料的细笔,笔尖悬在图纸上空,微微一顿。
不能硬抗,亦不能顺从。
须得……顺水推舟,暗藏机锋。
他落笔了。
第一个点,他标注在了骊山区域,但并非“影”势力锁定的那个能量被强行压缩、几近扭曲的核心点,而是稍微偏移,位于核心点侧翼的一处地脉能量自然汇聚、且流转相对顺畅的节点。此地气脉雄厚,符合“地气最厚”的要求,能量状态也因远离核心抽取区而显得“平稳”。更重要的是,若以此处为“基石”,其稳固效应会一定程度上分散和缓冲核心点承受的压力,如同在堤坝的薄弱处打下加固桩,虽不能阻止掠夺,却能延缓其崩溃的速度。
第二个点,他选择了渭水之阴另一条较小地脉支流的交汇处。此地能量不算最雄厚,但贵在“生发”之意盎然,与渭水水汽交融,充满活力。标注此地,既展现了自身识地之能,又避开了那个死寂阴冷的能量汇聚点。若在此修筑所谓“永固之基”,其生生不息的特性,或许能像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激起些许不易察觉的涟漪。
第三个点,他犹豫最久。咸阳宫地下那个点,是“影”计划的核心之一,能量抽取最为狂暴,也最为危险。他不能直接标注,但若完全避开,势必引起怀疑。最终,他笔尖落下,点在了那个核心点与另一处相对正常的地脉节点之间的“过渡带”。此地能量因受核心点拉扯而显得“厚重”,又因尚未被完全污染而勉强算“平稳”。这是一个极其微妙的位置,如同走在悬崖边缘。标注此处,既像是被核心点的庞大能量所迷惑而做出的接近选择,又留下了一丝极其隐晦的、连施术者都难以察觉的“缓冲”余地。
三处地点标注完毕,乌庚放下笔,再次以灵觉审视。从表面看,这三处确是他基于图纸和自身“学识”所能做出的、最符合“地气厚稳”要求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展现出了高超的地脉辨识能力。但只要“影”势力按照他的标注去施工或利用,其效果必然会与他们预期的、最大化抽取能量的目标产生细微的偏差。这种偏差短期内难以察觉,长期却可能埋下意想不到的变数。
他将图纸重新卷好,并未立刻交出。他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次日,乌庚并未如其他方士般热议东渡进展,而是如同往常一样,在营地边缘漫步,偶尔与遇到的、同样不甚得志的方士点头致意。直到午后,他才看似随意地走向营地入口,那里常有黑冰台的暗哨。
果然,一名作普通士卒打扮的锐士迎了上来,目光锐利:“乌先生有事?”
乌庚将羊皮卷取出,平静道:“奉命推演地脉节点,已有结果,烦请转呈。”
那锐士接过图纸,仔细检查了一下封印和外观,确认无误,点了点头,并未多言,转身迅速离去。
任务完成,乌庚心中却无半分轻松。他知道,这卷图纸交上去,自己才算真正踏入了这场帝国暗面的博弈棋盘,成为了一枚看似顺从、实则暗藏锋芒的棋子。
他转身往回走,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营地中心徐福那顶最为华贵的帐篷。只见徐福正与几名心腹方士站在帐外,仰望着东方天际,意气风发,似乎在畅谈海外仙山的无限风光。
一边是汲汲于长生幻梦的帝王与方士,即将扬帆远航,踏入未知的迷雾;一边是潜藏于帝国阴影之下的诡异势力,正疯狂抽取着大地的生命能量,进行着不为人知的谋划。
历史的洪流与暗流的漩涡在此刻交汇。
乌庚收回目光,步履沉稳地走向自己的帐篷。他知道,自己能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便是耐心等待,等待风起于青萍之末,等待那微弱的薪火,在黑暗中积蓄足够照亮一角的力量。
而他的守望,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