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的日子定在三月底,爷奶老早就把要用的东西准备好了,一块红绸子,还有小米、红豆、绿豆、黑豆和荞麦。爷爷把红布裁好,让阿奶缝了个小布口袋,把这几样五谷装进去,挂在堂屋房梁上晾着,嘴里还念叨:“等吉时一到,全靠它们来镇宅呢!”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院门外就传来脚步声。王木匠和二柱扛着木梁走在前头,后面跟着村里的汉子们,每人手里都攥着绳子。“叔,这梁木我昨儿又刨了一遍,您摸摸,滑溜得能照见人影!”王木匠把梁木往院里一放。
爷爷赶紧凑过去,手掌在木头上来回摩挲,笑得眼角皱纹都挤成了褶子:“好料!这梁木结实,往后这房子准能传给小辈儿!”
等汉子们用绳子把梁木捆好,爷爷扯着嗓子喊:“吉时到!上梁喽!”
话音刚落,二柱就扎着马步站在最前头,双手死死抠住梁木的捆绳,脸憋得通红:“一二三!往上抬!”
大伯和永平在两边使劲,梁木一点点离开地面,慢慢升到屋顶。我爹站在木梯上伸手去接,爷爷在下头仰着脖子喊:“慢点儿!往左挪挪!别磕着梁!”
折腾了小半会儿,梁木终于稳稳架在了屋顶上。爷爷赶紧从堂屋房梁取下那个五谷口袋,往新梁正中间一挂,又把红绸子系上去,然后抓了把五谷往天上一撒,米粒、豆子落在地上,有的还蹦到了孩子们头上。永祥伸手抓了颗红豆就想往嘴里塞,被杏丫一巴掌拍掉:“别乱吃!这是镇宅的!”
“上梁大吉,家业兴旺!”爷爷的声音洪亮,院里的人都跟着拍手。
王木匠笑着喊:“叔,梁上还得贴张红符!我昨儿让家里人剪了张‘平安’符,您贴上!”
爷爷赶紧接过红符,踩着凳子往梁上贴,手都在抖,眼角还闪着泪花——这辈子能盖起这样的新房,他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
上梁之后,盖房的进度就跟按了快进键似的。汉子们每天天不亮就来开工,二柱专管搬砖递瓦,一趟趟跑得满头汗,还不忘跟李伯搭话:“伯,您和的泥真黏,我砌的墙保准十年都不裂!”
李伯光着脚踩在泥堆里,“咯吱咯吱”地把麦秸和匀:“你小子少吹牛,等会儿墙砌歪了,看我不拿瓦刀敲你脑袋!”
我娘和大伯娘则天天围着灶台转。早上天不亮就起来磨玉米面,蒸的窝头冒着热气,刚出锅就被汉子们抢着拿;干体力活得多吃点油水,中午还会加个肉菜,锅里的油花“咕嘟咕嘟”往上冒,大伙吃得肚子溜圆。
小孩们帮不上建房的忙,却也一刻没闲着。每天吃完早饭,就背着背篓往后山跑。这天午后,我和大姐刚走到田埂边,就看见一片嫩绿的荠菜。我蹲下来,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刚挖了两把,就听见身后有人喊:“小妹!你们咋在这儿?不是说去山上挖菌子吗?”
回头一看是永祥,手里拎着个空竹篮,跑得满头汗。我笑着指了指荠菜:“你看这荠菜多嫩,挖回去让娘包饺子吃。”
永祥凑过来一看,赶紧也蹲下来挖,还不停念叨:“得多挖点,晚上让娘多包些,我能吃一大碗!”
我俩一边挖一边聊,不一会儿就挖了满满一篮。
回到家时,院里正忙着钉门板。王木匠拿着墨斗在松木门板上弹线,看见我们回来,笑着喊:“妍丫头,来给叔出个主意,这门板上刻啥花纹好?”
我凑过去摸了摸光滑的门板,想了想说:“刻几朵花呗,寓意花开富贵,还好看。”王木匠点点头:“好主意!这寓意好,就刻花!”说着拿起刻刀“唰唰”刻起来,没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花就显形了。
晚上吃饭时,爷爷坐在石凳上,喝着小姑过年送来的酒,对家里人说:“东边这院再有几天就能盖完,咱全家先搬进去住。等西边的院盖好,咱办场乔迁酒,把村里的老少爷们都请来热闹热闹。你们这些天把东西归置归置,等搬去东院,就赶紧建西院。”
永安一听,赶紧放下碗,拍着胸脯说:“爷!乔迁那天我帮忙杀鸡!”爷
爷笑着点头:“行!到时候让你娘给你多烙个油饼。”
我心里也美滋滋的——在这古代异世待了快一年,终于要住进有瓦片的房子了,再也不用下雨天淋雨,想想就舒服。
最近这段时间,月妍每天半夜都会悄悄爬起来,从空间里种些蔬菜和粮食,熟了就把粮食藏回空间,多存点总没错,以备不时之需。
日子一天天过,西边的新房也渐渐有了模样。东院的墙砌得平平整整,屋顶的瓦钉得严严实实,门板上的花纹看着就透着朝气;西院的灶台先砌好了,地面用鹅卵石铺得光溜溜的,我娘试了试火,笑着说:“这灶台火力旺,煮粥比以前快多了!”孩子们每天都要去新房里转一圈,摸摸墙壁,看看门板,盼着能早点搬进去。
房子是两座一模一样的院子,东边院子是大伯一家住,西边则给我们家,中间一道墙隔开,在后院开了一个小门,方便串门。
每座院子盖三间正房,院子中是堂屋,里面摆着八仙桌和椅子,往后是全家吃饭、待客的地方;堂屋左边是爷奶的卧室,右边是大伯大伯娘的房间,最两头耳房一间永平哥一间永祥住。东西两边各盖两间厢房,东厢房一间做厨房,一间堆柴火;西厢房一间给桃丫,另一间留着做客房,正好。大门旁边还有两间到座房,一间平时放农具,做杂物房。一间放粮食。
西边院子是一模一样的格局,堂屋左边是爹娘的房间,右边永安哥住,永安哥旁的耳房是永吉的小天地,杏丫和月妍则住在西厢房,东厢房是厨房和柴房,厨房前面特意挖了一个水井,以后就不用一大早去河边挑水,一进厨房门是个敞亮的灶房,垒了两个大灶台,一个做饭一个烧水,橱柜都请了木匠叔做了三个。
一进后院,几洼绿油油?地菜地映入眼帘院子最里面搭了猪圈、鸡棚还有兔栏;茅厕和这些牲畜挨在一起,方便收集肥料。最里头盖了两间小瓦房,打算留一间当杂物房,一间做,院里还空出一块地,爷爷说要种上几棵果树,等来年就能结果子。
房子落成的这天晚上,爷爷把全家人叫到一起,手里捏着旱烟袋说:“房子已经建好了,乔迁酒定在三天后。老大,你明天去挨家挨户打个招呼;老二,你那天去镇上割点肉,再打些酒,顺便通知你小妹回来吃酒;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你们把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