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试探性烽火被成功遏制,边境线上形成了短暂的、紧绷的平衡。将军府议事堂内,巨大的天下舆图前,刘封、庞宏、陆逊三人正在进行一场决定未来数十年走向的战略谋划。堂内冰鉴散发着丝丝凉意,却驱不散议题本身的沉重与灼热。
刘封负手而立,目光如炬,率先打破沉默:“曹魏陈兵江北,虽暂退,其吞并之心不死。我等坐拥荆、扬,更有交州为稳固后方,已成鼎足之势。然则,下一步,是趁势北进,还是另有所图?愿闻二位高见。”
庞宏执起檀木杆,杆尖稳稳定在舆图西侧的益州(蜀汉):“主公,我方之势,犹如鼎立,荆、扬为两足,交州为稳固基座。此刻北进,若与曹魏陷入僵持,蜀汉态度至关重要。诸葛亮非庸主,若其趁虚东出三峡,我将腹背受敌。” 他手腕一转,杆尖划过长江,“故宏以为,当下要务,非急于北伐,而是‘西结强援,内固根基’。” 他看向刘封,目光深邃,“遣一能言善辩之士,西入成都,与蜀汉缔结盟约,共抗曹魏。即使不能使其为我前驱,也需确保西方无忧。此为一。”
接着,庞宏的杆尖落回荆、扬广袤的土地上,并重点划过那些标有山越符号的区域:“其二,内固根基。江东新附,虽经安抚,然士族之心、山越之患,仍需时日彻底消化。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融合荆扬,将两地兵民钱粮真正融为一体,使长江天堑成为我之内河,而非界限。交州既已稳固,其粮秣、人力可源源不断支援前线,助我完成此整合大业。待我内部铁板一块,再无后顾之忧,方可言北图。”
陆逊微微颔首,接口道:“庞军师所言,实为老成谋国之见。逊在江东日久,深知此地潜力。若能彻底平息山越,鼓励农耕,兴修水利,再利用交州之海盐、珠玑与荆襄之铜铁、木材互通有无,不消三年,荆扬富庶可倍于今日。届时,兵精粮足,民心归附,北进方有胜算。” 他话锋一转,指向江淮防线,“在此期间,对曹魏当采取‘以攻代守’之策。不必寻求决战,但需通过频繁的小规模出击、经济封锁、情报渗透,不断消耗其实力,疲惫其民心,同时锻炼我新整编之军。此消彼长,时机自来。”
刘封的目光随着二人的分析在舆图上纵横驰骋,心中豁然开朗。他走到图前,手指从稳固的交州基座划向荆扬腹地,再跃过长江,虚点北方:“善!二位先生之论,使封如拨云见日。与其急于求成,不如深耕南方。先西联蜀汉,定鼎足之势;次第消化荆扬,融两地为一;凭借交州之稳固支援,富国强兵。同时以北疆为磨刀石,砺我兵马。待中原有变,或曹魏内生隙,则雷霆一击,天下可定!”
他深吸一口气,决断道:“此乃‘固本、联横、伺机’之策。从即日起,庞师负责筹划与蜀汉结盟事宜,遴选使者。伯言全力协助我整合荆扬军政,肃清内患,发展民生。江北防线,依伯言‘以攻代守’之策,由丁奉、王平轮番出击,保持压力。我要在这江南之地,铸就一把无人能挡的利剑!”
“主公英明!”庞宏与陆逊齐声应诺,眼中充满对未来的期许。他们知道,这条战略看似保守,实则是以空间换时间,积蓄着颠覆天下的力量。
天下棋局,风云再起。刘封政权以其沉稳的步伐和清晰的战略,在金陵城中,落下了影响深远的一子。时代的洪流,正悄然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