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维精心编织的“战略欺骗”大网之下,整个世界都安然地、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地,接受了“红旗航天由盛转衰”这个全新的剧本。
昔日的“星辰大海”,已经变成了财经版面上一个偶尔被提及的、“投资回报率过低”的经典失败案例。
而红旗航天那依旧在每月准时发射的“太空出租车”,则彻底沦为了背景板般的存在。
它就像城市里准时发车的深夜公交,人们知道它的存在,却早已对它习以为常,不再投以任何额外的关注。
而这,正是何维想要的结果。
当一样事物变得“日常化”,它也就拥有了最好的“伪装”。
于是,一场太空版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行动,就在全世界的眼皮子底下,悄然无声地开始了。
……
每个月的月底,文昌“超级工厂”的总装车间内,都会进行一次看似正常的商业载荷装载作业。
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商业卫星,会被依次吊装进【神行者】火箭那巨大的整流罩内,固定在各自的支架上。
整个过程,都在客户派来的技术监督员的注视下进行,公开、透明,没有任何异常。
然而,每一次,都会有一个特殊的“乘客”,被安排在最后入场。
那是一个被涂装着某个不知名小国卫星公司LoGo的、外形酷似通信中继卫星的“愚公”工程模块。
它会被装载在整流罩最核心、最深处、被其他卫星层层包裹的那个“VIp位置”上。
这个位置,不仅在发射过程中最稳定、最安全,更重要的是,在火箭入轨、整流罩打开后,它是最不容易被地面雷达和光学望远镜直接观测到的。
这就是“暗度陈仓”的第一层掩护。
发射,依旧是那么的平平无奇。
点火、升空、入轨,一切流程都和过去上百次的商业发射没有任何区别。
在太空中,火箭上面级会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快递员”,按照合同顺序,将客户的卫星,一颗一颗地精准释放。
当所有“明面”上的货物都交付完毕后,好戏才刚刚开始。
按照标准的飞行程序,这枚上面级本该进行钝化处理,然后变为一块无害的太空垃圾,慢慢坠入大气层。
但它却不会。
在地面测控信号已经显示“任务结束”之后,这枚上面级的备用通信系统和【祝融二号】电浆复合引擎,会被一条来自【天梯前哨站】的、绝对保密的指令远程唤醒。
它会进行一次看似多余、却经过精密计算的、短暂的轨道机动。
这次机动,会将它带到一个全新的、从未对外公布的秘密交会轨道上。
紧接着,那个被层层伪装的“愚公”模块,才会被悄然释放。
而这枚完成了“暗度陈仓”任务的上面级,也不会就此废弃。
它会再次点火,将自己的轨道,伪装成一次“意外的发动机二次点火”,最终以一个看似“失控”的姿态,坠入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坟场”。
所有的痕迹,都被抹得一干二净。
……
而在那个秘密的交会轨道上,等待着“愚公”模块的,是另一艘更加神秘的“幽灵飞船”。
它没有何维之前乘坐的【探索者一号】那般充满了美感和科幻气息。
它的外形,极其简陋,甚至有些粗鄙。
就像一个被漆成了纯黑色的、没有任何标识和涂装的、能够进行太空航行的“金属集装箱”。
它的内部,没有生命维持系统,没有舒适的居住舱,只有巨大的货仓、一台小型的【烛龙】能源核心,以及一台专门用于长时间深空航行的、新一代的超高比冲霍尔推进器。
它的智能化程度极高,完全由【天梯前哨站】的进行远程遥控,无需任何干预。
在“愚公计划”的内部代号体系中,这种专门负责“黑活”的无人货运飞船,被统一称为“黑船”。
“黑船”就像一个沉默的星际摆渡者,它会在交会轨道上,精准地捕获刚刚被释放的“愚公”模块,将其吞入自己那巨大的腹中。
然后,它不会像【探索者一号】那样,选择一条能量最优、时间最短的霍曼转移轨道飞向月球。
因为那样的轨道,虽然高效,却也意味着会被地球上所有的深空雷达和天文台,看得一清二楚。
“黑船”选择的,是一条由【启示】AI耗费了数万亿次计算,专门规划出的、独一无二的“隐形航线”。
这条航线,无比漫长,也无比曲折。
它会利用地月系多个拉格朗日点的引力特性,进行多次“无动力引力弹弓”加速。
它的轨道平面,被设计成与黄道面有一个诡异的夹角。
它的航行时间,更是被精确地计算过,使其在经过任何一个可能被观测到的天区时,都恰好处于地球的阴影之中,或者其背景恰好是银河系最璀璨、光学干扰最强的区域。
它就像一艘在黑暗大洋中,刻意避开所有航道和灯塔,沿着无人知晓的洋流,进行着漫长漂流的货轮。
旅途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
但它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绝对的隐秘。
……
就这样。
一个月又一个月。
一次又一次“平平无奇”的商业发射。
一次又一次神不知鬼不觉的“暗度陈仓”。
一艘又一艘沉默的“黑船”,沿着那条看不见的“隐形航线”,如同被派往新大陆的、播撒文明火种的使者,抵达了它们永恒的终点站。
月球背面。
那个被地球的引力潮汐锁定,永远背对着人类视线的、巨大而古老的月球艾特肯盆地。
这里,是整个月球最黑暗、最寒冷、也最不为人知的角落。
巨大的撞击坑的永久阴影区,为“愚公”模块提供了躲避卫星侦察和极端温差的最佳天然掩体。
而这里,也拥有着整个太阳系内,最完美的无线电静默环境,是进行深空通信和科学探测的无价之宝。
一艘艘“黑船”,在抵达这里后,会以一种极其轻柔的方式,将腹中的“愚公”模块,像一个母亲放下熟睡的婴儿般,轻轻地放置在由【启示】AI早已规划好的、相隔数公里的预设地点。
然后,悄然离去,不带走一片尘埃。
第一个模块……
第二个模块……
第五个模块……
第十个模块……
它们像一枚枚被精心布下的、沉默的棋子,静静地蛰伏在那片永恒的黑暗与孤寂之中,等待着那个来自遥远蓝色星球的唤醒指令。
它们体内的【烛龙】核心,处于最低功耗的休眠状态,其释放出的微弱热信号,与月表冰冷的背景辐射完美地融为一体,无法被任何已知的红外探测手段所发现。
一年后。
当第十二个“愚-公”工程模块,也成功地在月之暗面“就位”时。
哈里森·斯科特正在一场盛大的庆功晚宴上,庆祝他们的“三叉戟”火箭,终于完成了第一次成功的地面静态点火测试。
他在香槟和掌声中,意气风发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距离重返太空荣耀,又近了一步!”
而同一时刻。
在文昌那座安静得有些过分的、集团总部的顶层战略指挥中心内。
何维正独自一人,面对着一面巨大的、显示着月球背面实时星图的全息屏幕。
屏幕上,十二个微弱的、代表着“愚公”模块状态的绿色光点,已经全部亮起,组成了一个完美的阵列。
他知道,“播种”的阶段,已经结束了。
是时候,让这片沉寂了四十多亿年的土地,听到一点,来自未来的心跳声了。
他伸出手,通过一条与任何公共网络都物理隔绝的超大功率天线的物理链路,在控制台上,输入了一行极其简单,却又充满了数学之美的“创世”指令。
那是一串,只有他和【启示】AI才能理解的,由前十二个质数构成的“唤醒”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