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金丹不为长生道,一炉烟火暖亲情
回程的路,因两人皆已晋升金丹,变得格外轻松。
气息绵长深远,身形在山林间纵跃如飞,不过个把时辰,那熟悉的沙硕地院落便已映入眼帘。
潘高园正在院中晾晒衣物,见两人归来,脸上闪过一抹惊讶。
她原以为他们此番进山探寻,少说也要三五日,没想到仅一天一夜便返回。
她心下稍安,可目光落在常静婉身上时,不禁微微一怔。
眼前的常掌柜,似乎比离去时更加容光焕发,肌肤莹润有光,眼眸清澈深邃,周身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轻盈与出尘之气,仿佛被山间的灵泉彻底洗涤过一般。
这变化细微却又显着,让潘高园心底那点关于两人关系的猜忌,又不自觉地冒了出来,像是藤蔓悄悄缠绕。
汪细卫却没留意到潘高园的细微神情,他心中惦记着另一件事。
将手中提着的银色灵鱼分出一半,递给潘高园:“高园,这些鱼你中午做了,和常掌柜一起吃。我去看看师父师娘。”
他语气急切,上次师父力战受伤,师娘受惊体虚的模样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这灵鱼蕴含灵气,于修士是大补,对普通人定然也有固本培元、滋养身体的奇效。
说罢,不待潘高园回应,他便提着剩下的一半鱼,身形一闪,已出了院子。
晋升金丹后,他对自身灵力的运用虽依旧谈不上精妙,却在一次次实践中越发得心应手。
为免惊世骇俗,他不再于大道上狂奔,而是遇人便悄然跃进路旁的树林,在枝桠与阴影间穿梭,速度反而更快。
不过十来分钟,师父李池卫家那熟悉的院落已出现在眼前。
院子的烟囱里正升起袅袅炊烟,在清晨微凉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温暖,表明家中有人。
汪细卫心中一定,推开虚掩的院门,站在院子里便扬声喊道:“师父,师娘,我来看您来了!”
堂屋门帘一动,师父李池卫叼着那杆熟悉的烟锅走了出来。
老人家脸色依旧带着几分憔悴,眉宇间残留着疲惫,比起十天前似乎并未恢复多少,看来上次那场变故损耗了他不少元气。
“师父,您没事吧?身子骨好些没?”汪细卫关切地问。
李池卫瞥了他一眼,嘬了口烟嘴,吐出淡淡的烟雾,语气依旧硬邦邦的:“死不了,怕什么!”
但眼神深处,还是掠过一丝对徒弟关心的受用。
这时,师娘也扶着门框从屋里慢慢走了出来。她脸色苍白,身形比上次见到时更加佝偻瘦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汪细卫看得心头一紧,一阵酸楚涌上鼻尖。
这么好、这么心善的老人,怎么就偏偏要受这种罪?
他连忙几步抢上前,空着的那只手虚扶着师娘的手臂,声音都放轻了许多:“师娘,您怎么看着……病的更厉害了?快进屋坐着。”
师娘抬起布满皱纹的脸,对他露出一个宽慰却无力的笑容,声音有些沙哑。
“人老了就是这样,零件都不好使了,说不准哪天就走咯,也是正常的事情。你别担心。”
“咋可能?!看过医生没?”汪细卫心头像是被针扎了一下,扶着师娘慢慢走进温暖的火塘屋,让她在靠近火塘的椅子上坐下。
“看过呢,还去沈老爷子那里去了一趟,拿了些药,要静养呢!谁说的准啥时候就没了?”
他语气带着金丹真人特有的笃定与一丝少年人的倔强:“师娘,您放心!有我在,阎王爷他敢来,我非得给他揍回去不可!”
说完,他晃了晃手中那串银光闪闪的鱼。
“这是我最近在山里发现的好东西,稀罕着呢!我去煮了汤,给您和师父补补身子,保证有效!”
师娘看着那从未见过的漂亮银鱼,眼里有些好奇,但还是摆摆手:“傻孩子,我们刚吃完早饭没多久,肚子还饱着呢,吃啥鱼呀……”
汪细卫可不听,自顾自地行动起来。
他熟练地走到那个用旧油桶改成的炉子前,将一个平时用来炖菜的黄铜锅架在火口上。
炉火正旺,铜锅底很快被烧得泛红。
他又起身去厨房找了个陶盆,将鱼儿拿到厨房水缸边,手法利落地刮鳞、去内脏。
这活儿他从小干到大,如今身为金丹修士,动作更是快得只见残影。
外面传来师父李池卫的喊声:“臭小子!你那铜锅都快烧红了!干嘛呢?要烧水自己加!”
“不用放水,师父,我马上就好!”
汪细卫在厨房里应了一声,随即端着师娘平日装猪油的瓦罐和装着处理好的鱼的盆走了出来。
他先舀了一大勺凝白的猪油放入烧红的铜锅中,“刺啦”一声,浓郁的油香伴随着青烟瞬间在火塘屋内弥漫开来。
汪细卫却不慌不忙,待油热透,便将盆里的银鱼一股脑倒了进去,用锅铲小心地翻动,让每条鱼都均匀受热。
煎至两面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时,鱼皮微微绷紧,散发出焦香。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他转身去厨房舀了一瓢清水,猛地倒入锅中。
“哗——”
一阵更大的声响伴随着蒸腾的水汽涌起。
他盖上锅盖,任由炉火猛烈地舔舐着锅底。
汪细卫其实并不精通厨艺,他只是凭感觉,觉得这样煮出来的鱼汤,应该最是原汁原味,也最适合身体虚弱的师娘吸收。
炉火极旺,不多时,锅盖边缘便冒出了汩汩的白汽,鱼汤的鲜香开始压过之前的油烟味,弥漫在小小的火塘屋内。
汪细卫将铜锅从炉子上端下来,李池卫顺手提了个烧水的铜壶放在炉火上。
汪细卫掀开锅盖,只见锅内汤汁已呈奶白色,热气腾腾。
他适量加了点盐,用勺子小心地舀起一点汤,吹了吹,送入口中品尝。
汤味极鲜,更重要的是,那股熟悉的、温和的灵气依然蕴含其中。他心中一定,这肯定对师父师娘的身体大有裨益。
他找来碗,先给师娘盛了满满一碗,里面还有一条完整的鱼,小心翼翼地递过去:“师娘,您趁热喝,小心烫。”
然后又给师父也盛了一碗。
师娘看着碗里清澈的鱼汤,她不知道这是灵汤本身的色泽,觉得有些稀奇。
她做鱼汤,煎鱼之后往往会加入葱姜蒜去腥,有时还会打个蛋花,让汤色和味道都更丰富。
自家这傻徒弟,看来在做饭这事上还是没什么长进。
但看着汪细卫那满是期待和孝心的眼神,她心里暖融融的,便接过碗,用勺子轻轻搅动,吹凉些后,小心地喝了一小口。
汤汁入口,温润异常,划过喉咙时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感,仿佛干涸的土地得到了甘霖的滋润。
更奇妙的是,当汤水落入胃中,一股温和的暖意立刻从胃部扩散开来,缓缓流向四肢百骸,驱散了连日来的虚弱和寒意,让她苍白的脸上都泛起了一丝淡淡的红晕。
她不由得惊讶地抬起头:“细卫,这……这是什么鱼啊?味道真好,喝下去身子都觉得暖和了不少,以前从来没吃过这种哩!”
汪细卫见师娘喜欢,而且似乎真的有效果,开心地笑了。
“就是在深山里偶然发现的,肯定是好东西!您多吃点,连鱼肉一起吃了。师父,您也赶紧吃,凉了味道就差了!”
李池卫将信将疑地夹起一块鱼肉,放入口中。
他毕竟是见过风浪、有些见识的人,鱼肉一入口,那极致的鲜嫩口感以及随之而来、融入血肉的微弱暖流,让他瞬间明白了这鱼的不凡。
他不再多话,稀里哗啦,几乎将整条鱼连肉带骨都嚼碎咽了下去,只觉得一股暖流从腹部升起,浑身的疲惫都似乎减轻了一分。
他放下筷子,将自己碗里剩下的那条鱼夹给老伴,语气不容置疑:“嗯,确实是好东西。老婆子,你多吃点,细卫有心了。”
师娘哪里肯依,护着自己的碗:“我碗里有呢,一条就够了!老头子你自己吃,你身子也没好利索!”
汪细卫看着老两口互相推让,都把好的留给对方,心里又是感动又是酸涩。
连忙道:“师父师娘,你们别让了,平分了吃!以后我隔几天就去山里给您二老抓一些回来,您爱清蒸、红烧还是炖汤都行!管够!”
李池卫瞪了他一眼,习惯性地训斥。
“胡闹!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这么糟蹋!深山里东西是那么好得的?小心遇上危险!”
“再说了,做事要有分寸,不能涸泽而渔的道理你不懂?”
师娘却不乐意了,护犊子般地回嘴。
“死老头子!好吃的都堵不住你的嘴?细卫一片孝心,他哪里不懂了?不过是看我这个老婆子不中用,想让我好受点!你就知道说教!”
汪细卫嘿嘿笑着,挠了挠头:“师父师娘都说得对!我都听。眼下最要紧的是先把身子养好。”
“等我以后在山里再找到其他像这样的好东西,都给您二老送来,肯定能把身体养得棒棒的!”
他心里盘算着,那香麝獐的肉也带有些许灵气,回头再去猎一只来。
这时,李池卫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放下碗,看着汪细卫问道:“对了,你上次不是说要从我这里拿钱吗?后来怎么没来拿?”
他眼神里带着探究。
汪细卫一拍脑袋,这才想起这茬。
坏了,光顾着忙活设备和常掌柜她们的事,忘了跟师父和老梅叔交代一声了!
他们肯定得多想,师父还好说,老梅叔是想要赚钱的,可就不好解释了。
他赶紧把玄云道长给了存折,以及静娴道长帮忙、常掌柜垫资购买设备,还有这次常掌柜跟着过来考察山货合作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跟师父说了一遍。
李池卫一边听着,一边慢悠悠地喝着鱼汤,脸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
待汪细卫说完,他才哼了一声,骂骂咧咧道:“玄云这个臭牛鼻子……倒是会捡现成便宜!”
他似乎话里有话,语气有些复杂,既像是埋怨,又带着点别的意味。
汪细卫还没完全琢磨明白师父这话里的深意,为何说玄云道长捡了便宜。
李池卫却已经挥了挥烟锅杆,开始赶人:“行了行了,事情办妥了就行。我跟你师娘要歇会儿了,你小子该干嘛干嘛去,别在这儿吵我们清净!”
汪细卫知道师父的脾气,见他确实面露倦色,师娘也喝了汤需要休息,便不再多留,嘿嘿笑着应了一声,又叮嘱二老好好休息,这才转身离开了小院。
走出院门,他回头望了望那升起袅袅炊烟的屋顶,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寻来更多天材地宝,让师父师娘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