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院子里,映得泥土的颜色更深了几分。沐熙站在田埂上,沤肥坑散发出温热的气息,黑褐色的肥泥中混着枯草、落叶和牲畜粪便,经过几天的发酵,已经变得松软而细腻,带着一股特有的、微甜的腐殖香。
沐熙挽着袖子,手里拿着一根长木棍,搅了搅,然后盖上草皮,再用脚轻轻踩实。她满意地点点头。
那日沤完肥后,这几日她一直在为药坊做准备。药坊的架子已经打好,药材柜也擦拭得干干净净,就等着她把药材清单整理出来,然后一点点备齐。回到屋里,她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泛黄的纸,摊在案上,又磨了墨,蘸着狼毫笔在纸上写下——当归、黄芪、白术、柴胡、川芎……字迹端正清秀,一行行排列得整整齐齐。写到一半,她停下笔,微微蹙眉,又添上了几味罕见的药草名,像是在心里盘算着什么。
正写着,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伴着轻微的犬吠。院门被推开,秦风大步走了进来,肩上扛着一个沉甸甸的大麻袋,身后还跟着两个用布盖着的小箩筐。
“沐姑娘,这是公子托我送来的。”秦风放下麻袋,笑着解开绳口,一股淡淡的药香立刻在屋里弥漫开来。里面整齐地放着几包药材——有粗壮的人参,表面泛着微黄的光泽;有天麻,形状像一只只胖胖的手掌;还有几束当归,根须饱满,颜色红中透紫。除此之外,还有几包她只在书上见过的药材。
“公子自那日走后,一直忙着城里的事,没来得及亲自来看你,所以托我送来。”秦风一边说,一边弯腰掀开箩筐上的布,露出两只毛茸茸的小狗崽。一身乌黑的毛发,它们的眼睛乌亮,像两颗黑葡萄,正“呜呜”地叫着,声音软得能化进人心坎里。
“这是迅风的崽子。”秦风笑道,“他前不久当爹了,公子特地让我送来给你,给沐颜小姐他们解解闷。”
沐熙忍不住笑了,伸手轻轻抱起一只,指尖触到那柔软的绒毛,暖乎乎的。她转头冲里屋喊:“沐颜、沐雨、沐月,快出来!”
三个孩子立刻跑了出来,眼睛一亮,纷纷围到箩筐边。沐颜小心地抱起一只,像捧着什么稀世珍宝;沐雨和沐月则蹲在地上,用手指轻轻挠着另一只的下巴。小狗崽舒服地眯起眼睛,尾巴摇得飞快。
“你们帮我照顾它们。”沐熙说,“正好可以和院子里的小虎做个伴,不要让小虎欺负它们。”
孩子们点点头,抱着小狗跑到院子里。那只小老虎正趴在阳光下打盹,听到动静抬起头,懒洋洋地眯起眼睛。它如今已长得圆滚滚的,毛色发亮,条纹清晰,看起来像一只巨大的猫。见了小狗,它只是好奇地嗅了嗅,然后又躺了回去,任由小狗在它身边蹦来蹦去。
沐熙看着这一幕,嘴角带着笑意,心里却有一丝犹豫。原本她打算等幼虎再大一些,就送它回深山,让它回归自然。可这小家伙太亲人了,一点没有老虎的野性,每天都喜欢跟着人转,还会用大脑袋蹭她的手撒娇。
“算了,先养着吧。”她在心里轻声说。
忙完这些,沐熙换上了一身轻便的粗布衣,腰间系着一条旧布带,把裤脚挽到膝盖。“颜颜,这几天你们在家帮忙做饭哦。”她扛着一捆稻草,招呼着沐风等几个半大的小子:“走,去田里插秧了!”
村外的水田一望无际,水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着蓝天和白云。微风拂过,泛起一圈圈涟漪。田埂上,陈德和几个庄户已经在等候,裤脚卷得高高的,脚下的泥水溅到小腿上,凉得他们直打哆嗦,却没人抱怨。
“人都到齐了。”沐熙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你们几个跟着王婶子吴婶在这边扯秧苗,动作快些,别弄断了根。沐风,你们几个大点的负责把秧苗送到田里,再跟着大人们学插秧。”
她自己则拿起一把秧苗,蹲在田埂上,用手指在泥里比了比,说:“每株秧苗之间要留这么宽——行距一尺五,株距八寸。这样下雨的时候,水能顺着空隙流走,不会淹到苗心,秧苗也能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陈德皱了皱眉,还是忍不住问:“以前咱插秧都是随手插的,哪有这么讲究?”
沐熙笑了笑,耐心解释:“田是咱的命根子,种得好,收成才多。春城这地方雨水多,秧苗太密,根须挤在一起,一遇大雨就容易烂根。按这个距离插,通风好,光照足,秧苗长得快,还不容易生病。等将来收割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好处了。”
众人听了连连点头,纷纷照她的方法干起来。
田埂上,扯秧苗的人动作麻利,双手飞快地在秧苗间穿梭,一束束嫩绿的秧苗被捆好,扔到一旁的竹筐里。负责运输的孩子们扛着竹筐,小心翼翼地在田埂上走着,生怕摔倒。插秧的人则弯着腰,一手分苗,一手插入泥中,动作熟练而迅速。
水声、笑语声、秧苗插入泥中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像过节。沐熙穿梭在田间,时不时弯腰帮孩子们调整秧苗的间距,或者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分苗、插稳。
第一天的太阳很烈,晒得人皮肤发烫,可没人叫苦。到了傍晚,天边染上了一层橘红色的晚霞,水面上映着金色的光,插好的秧苗在风中轻轻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第二天、第三天,他们依旧天不亮就下田,直到月亮升起才回家。腰酸背痛是难免的,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因为他们知道,这片秧苗将在几个月后变成沉甸甸的稻谷,那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和希望。
等到最后一片田插上了整齐的秧苗,沐熙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绿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微风吹来,秧苗轻轻摆动,仿佛在向她致谢。她的心里涌起一股踏实的喜悦——这不仅是秧苗的开始,更是新一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