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山的盛夏把枣林染成了蜜糖色,沙枣树的枝桠被红透的果实压得弯了腰,风一吹,枣子碰撞着发出 “簌簌” 的响,甜香裹着热浪飘满山谷 —— 有的枣子红得透亮,阳光照上去能看见内里的糖纹;有的带着浅黄的晕,是刚熟的 “半糖枣”,咬一口脆甜多汁。小豆子蹲着 “双山枣区”,手里攥着防虫绒草花苞,花苞已泛出浅紫的花意,他正调试着新做的 “摘枣钩”,钩尖缠着花干圆环的红绳,避免划伤枣皮,想起和阿依古丽 “枣熟共摘” 的约定,风里突然飘来驼铃的脆响,混着西漠晒枣绒布的暖香,是阿依古丽赶来了。
“小豆子!你这摘枣钩怎么没加软垫?钩尖会碰掉枣蒂!” 阿依古丽的声音裹着甜香冲过来,驼羔的蹄子沾着西漠的 “晒枣绒沙”,在枣林边的竹席上踩出浅黄的印子 —— 沙粒裹着细碎的薄荷绒,落地就吸走了地表的热气,还散着清凉的香。她背上的藤筐鼓得厉害,里面装着 “双绒摘枣布” 和陶制的 “储枣罐”:“木合叔叔织的布!用西漠的绒草和去年的防虫绒草混纺的,软得像云,枣子放上面不会碰伤!储枣罐里垫着晒枣绒沙,加了花干碎,能吸潮气还保甜,放半个月枣子还是脆的!” 她抓过小豆子的摘枣钩,往钩尖缠了圈绒布:“你看,这样钩枣蒂才稳,去年摘枣时掉了半筐,今年可不能浪费!”
晒谷场的收枣工坊早冒起了热气。李伯领着村民们编 “分层晒枣架”,架杆上缠了花干圆环的红绳,下层铺着晒枣绒沙,上层悬着双绒摘枣布:“今年改了倾斜设计!枣子落在布上会顺着斜度滑进储枣罐,不用手捡,还在架边缝着草铃,风一吹就知道架没歪,比去年省劲多了!” 王婶支着两口大陶锅,一口熬着沙枣甜汤,枣香混着薄荷的清劲飘满场;另一口炒着 “枣泥酥”,酥皮里裹着云绒沙炒的枣泥:“喝碗汤解暑气!吃块酥攒力气,这酥里的枣泥是去年双山一起晒的枣做的,甜得正正好!”
阿默提着陶罐走来,罐里的防蛀药剂泛着浅黄,是用去年的驱虫药剂改的:“加了晒枣绒沙粉和花干碎,喷在枣枝上能防蛀虫,还不沾枣皮,枣子吃着没药味!” 他对着结满枣子的枝桠喷了圈,没一会儿,藏在叶背的蛀虫就爬走了,枣子上只留着淡淡的甜香。孩子们围在旁边忙得热闹:大点的学用双绒摘枣布接枣,布边系着迷你花干圆环;小点的捧着竹簸箕,把晒枣绒沙和云绒沙拌匀,铺在储枣罐底 —— 簸箕边挂着草铃,晃着像小灯笼;最小的孩子还学着阿依古丽的样子,把掉在地上的半糖枣捡进小罐里,罐上画着防虫绒草花苞,满是稚气。
辰时刚过,摘枣的活就透着甜。小豆子和阿依古丽守着 “双山枣区”,这几棵枣树是开春一起栽的,树干上还刻着交叉的小记号。小豆子举着改良的摘枣钩,轻轻钩住枣蒂,一拉就把枣子摘下来;阿依古丽举着双绒摘枣布在下面接,枣子落在布上 “噗噗” 响,软得没一点磕碰:“你摘得慢点儿!布接不过来会掉枣,去年就是你摘太快,我接得手忙脚乱!” 两人刚摘完半棵树,突然起了阵急雨,豆大的雨点砸在枣树上,枣子眼看要被打落。
“快搭防雨棚!” 小豆子抱着摘枣布就往晒谷场跑,阿依古丽紧随其后,和村民们一起把去年的防雨棚架在枣树下 —— 棚顶铺着双绒摘枣布,能挡雨还透气,没一会儿就把枣树罩得严实。雨停后,阿依古丽摸着棚布笑:“去年除雪时搭的棚,今年摘枣还能用,双山的老物件就是耐使!” 孩子们举着沙枣甜汤跑过来,碗边裹着棉巾,递到两人手里:“小豆子哥,阿依古丽姐姐,快喝汤!王婶说汤里加了花干碎,可甜了!”
午后的太阳更烈了,枣林的甜香也更浓。木合派来的驼队到了,驱邪师们抱着西漠的 “晒枣记录册”,册上画着分层晒枣架的样式:“西漠的枣也熟了,这双绒摘枣布和防蛀药剂的法子,我们得学回去!以后每五天传次晒枣信,比着看谁的枣子更甜!” 苏清鸢和陆沉舟坐在棚下,翻开跨山守护册,在 “盛夏摘枣” 那页画了带软垫的摘枣钩,添了 “双绒布 + 晒枣绒沙储枣法”,旁边注着 “双山融技摘,甜香满全年”,孩子们还在旁边画了棵挂满枣子的树,树下摆着防虫绒草花苞,满是稚气。
阿依古丽要走的时候,藤筐里装着防蛀药剂和晒枣记录册,还有孩子们送的迷你储枣罐。她拉着小豆子的手,把个用枣枝编的小篮子递过去:“秋天收花干的时候,用这篮子装花,比竹筐软!咱们约定好,一起收花干,一起晒新的!” 小豆子往她筐里塞了罐炒枣泥酥:“要是西漠的枣子吃不完,就做酥,我会写晒枣信,说花干长得多好。”
驼队走远时,阿依古丽在驼背上挥着花干圆环,驼铃声混着草铃的响,和孩子们的笑声缠在一起。小豆子站在枣林边,手里的枣枝小篮子晃着,和胸前的防虫绒草花苞、雪耙沙芽偶碰出细碎的响。王婶的沙枣甜汤还在陶锅里冒热气,甜香飘满枣林,连风都裹着丰收的暖意。苏清鸢和陆沉舟望着驼队的背影,轻声说:“盛夏的枣林藏着双山的甜,这情分,会像这枣子一样,年年饱满,岁岁香甜。”